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金融銀行財務會計論文 > 論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論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銀行業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中樞,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銀行業會計信息的披露發揮著社會參與、了解、監督這一中樞的關鍵作用,是一項備受行業內外關注的重要制度。受我國國情和體制等因素影響,我國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尚不成熟,尤其是非上市銀行,與國外相關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異,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本文會計信息的披露特指銀行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即按照既定的法律法規,通過指定的披露文件和相關報告定期、不定期向社會大眾、銀行監管機構、同行業公布自身財務狀況、風險及人員情況等內容,有助于與銀行業相關的機構、單位和個人對銀行非貨幣性信息的了解、分析,從而促進雙向溝通和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特點和內容

和一般企業相同,銀行業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自負盈虧、依法經營。但不同的是,銀行以貨幣資本,即金融資產和負債為經營對象,具有很高的流動性、效益性及安全性,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因此,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特點和內容有著自身的獨特性。

(一)披露的特點

1.強調披露流動性信息。充足的流動性資金是銀行及其客戶的生命線。銀行的所有資金并非自有,資金流動走向不能完全自控,保證充足流動性、嚴防客戶擠提資金是銀行經營的底線。一旦客戶同一時間提取超過銀行承受的流動資金,銀行將面臨經營困境,也會引起更多客戶的恐慌,給銀行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長期以來,流動性信息是國內外銀行披露的首要內容,具體包括:實收資本、存款來源與波動情況、現金流、借款、貸款等。

2.強調披露效益性信息。銀行屬于企業,終歸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盈利能力被行業內外所關注,應披露效益信息,具體包括資產盈利分析、收益質量分析等。在我國,銀行業的效益普遍較高,信息的披露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卻較為保守。

3.強調披露風險性信息。銀行是高流動、高盈利、高風險的行業,其自身業務特點決定其在經營活動中處處存有風險,外部的金融經濟環境對其風險也有重大影響,具體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經營風險等。一般而言,風險披露的內容主要有銀行內部管理風險和資產質量信息等。

(二)披露的內容

與上市銀行相比,非上市銀行對年報披露的內容要求不高。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披露的內容具體包括:1.會計政策:貸款的種類和范圍;計提呆賬準備的范圍和方法;回售證券的計價方法;收益確認方法;衍生金融工具計價方法,當期和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調整金額,無法追溯調整的須給予具體說明。2.資產質量狀況:長期、中期和短期貸款情況;呆賬、壞賬及其準備情況;表外負債情況;長期、中期和短期存款總額;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投資收益等情況。3.風險事項:披露可能帶來損失的事項和相關金額,包括銀行承兌匯票、保函、開出信用證、貸款承諾等。4.金融產品:主要指衍生產品,包括種類、價格、盈虧概況等。

二、當前我國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表外信息披露不完整

表外業務是指銀行從事的,按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可能形成或有資產、或有負債并引起損益變動的業務。目前,銀行表外業務發展迅速,其收益已有超過表內業務的趨勢。受業務特點影響,表外業務不確定性、風險性較大。新會計準則主要加強表內業務的規范,對表外業務的規范力較弱。在沒有高準則要求之下,各家非上市銀行表外信息披露質量參差不齊,大多只限于表外業務種類、到期日及總金額等信息,沒有統一規范的公允價值計算模型,對模型內容也沒有相應披露。表外業務的資產負債情況主要依靠公允價值計量,但我國銀行大多采用內部模型來測算公允價值,測算結果沒有參考價值,甚至還為銀行提供賺取利潤的空間。同時,對表外業務的高風險也沒有相應披露,沒有真實反映銀行的經營全貌,當前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現狀也有待改善。

(二)披露內容質量不高

在缺乏信息披露理念支持和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規范的情況下,非上市銀行信息披露的質量與上市公司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為:不真實、不及時、不全面。不真實是指:受報喜不報憂的觀念影響,傾向選取能夠產生高利潤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政策;對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避而不談,貸款分類不準確、科目不細化、未量化流動性、隨意調節盈虧狀況、縮小計提范圍、高估資產市值等。不及時是指披露的時間滯后,沒有參考價值。不全面是指大多銀行僅披露財務信息,未披露非財務信息,如銀行戰略思路、前景預計、經營變動等。這些信息雖不直接影響銀行的盈虧,但對展示銀行前景、風險及指引消費者和投資者選擇起到方向性作用,非財務信息同樣需要披露。

(三)會計報表附注內容單一

因缺乏統一的規范,非上市銀行會計報表的附注內容相對簡單、取舍自由度較大,各銀行披露的內容差異較大。上市銀行會計報表附注基本有十幾項,而非上市銀行基本上是一些會計政策說明,甚至沒有內容,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等明細資料更少,這不利于全面了解銀行經營發展狀況。

(四)披露制度管理不到位

當前,我國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一方面監管體系不完善,目前監管機構有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財政部、工商稅務機關等,這些機構職能有交叉重疊,在協調、監管上各自為政,或重復、或遺漏相關管理問題,難以保障規范統一全面的管理。另一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我國銀行體系的法律法規相對粗糙,僅有《商業銀行法》、《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等和銀行內部相關制度,與金融業務快速發展的現狀不相適應,盡管《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與國際接軌,但可操作性上略顯不足,如對公允價值計量沒有統一模型等。
三、我國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措施

(一)重視完善表外信息披露內容

表外業務是表內業務信息披露的重要補充,是關系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重要內容之一。規范、充分和完整的披露可以大大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所以從監管部門到銀行本身都要高度重視表外信息的披露。需要明確表外信息的具體事項,可參照巴塞爾委員會定義的狹義表外業務范圍來確定相關資產、負債、權益、收入、支出和利潤等。其中,資產反映潛在資產,通過保函、單信用證等形式來體現;負債反映潛在的義務,通過應付信用證款項等形式來體現;權益反映潛在的或不可計量的權益,如未收權益等;收入反映潛在的收入,如未收利息收入等;支出包括提取的或有風險準備金等。

(二)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首先,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從強化會計責任入手,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納入責任人審計、考核和任命范圍,以規范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為保障,確保披露真實有效。其次,保障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一方面確保正常經營周期的會計信息披露,一般按月、季、年為周期進行披露;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臨時性的會計信息披露,需要銀行主動根據信貸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的變化情況,第一時間披露與自身相關的風險和利好信息。再次,保障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重點在于加強非財務信息披露,以建立非財務信息披露機制為保障,逐步加大非財務信息披露,在維護銀行自身商業保密的同時,可以考慮大幅擴展與銀行相關的、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的信息內容,進一步增加信息的完整、透明性。

(三)規范附注內容披露規則

一直以來各國關于附注內容披露的觀點不盡相同,我國要堅持國際趨同原則,結合實際,明確披露規則,具體要求應披露的內容。筆者認為,應披露以下內容:一是披露基本財務數據,即本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現金流量凈額等;二是披露金融工具,主要指確認和計量方法、相關風險的定量和定性影響分析、適用的內部模型等;三是披露重大事項,主要指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進展情況及影響;四是引入監管部門對銀行的評價,如央行、銀監、財政、稅務等部門對銀行報告期內遵守金融秩序及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五是與自身相關的重大宏觀經濟政策的自我解讀。

(四)加強制度層面監管

從行業來看,要發揮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引導作用,促進銀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將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的三權分立的管理架構落實到位;從銀行自身來看,進一步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銀行管理公開、透明、合理,尤其加大對弄虛作假行為的懲治力度,從而規避披露風險;從外部機構來看,建議引入外部審計機制,按照上市公司標準,客觀評價是否真實有效披露信息、是否遵守會計制度等,從而提高財務報表的真實性。

(五)強化法律層面監督

重點在于完善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體系,一是完善銀行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對照銀行披露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時性和效益性的要求,相應細化信息披露制度的操作細節;從嚴要求非上市公司全面落實新會計準則。二是加大刑事處罰力度,針對虛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的責任主體,造成后果的,給予一定的刑事處罰,從而提升信息披露的嚴肅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張德容,王妍雯.財務報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事業財會,2007,(2).

作者:方瑞峰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