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全國總工會《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和《加強縣級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的出臺,為進一步加強縣級工會經審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縣級工會經審工作是地方工會經審組織的第一線,既是工會經審工作的城鄉“結合部”,也是上級工會經審組織通向基層工會的“咽喉要道”。對于規范縣級工會審查審計工作,提高審查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確保工會資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縣級工會經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
□ 近幾年來,我省各市級總工會不斷強化縣級工會經審工作,以制度規范工作,以考核強化規范,以培訓提升素質,經審工作得到工會領導的有效支持,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但是與縣域經濟高速發展和工會經費總量迅速增加的要求相比,縣級工會經審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
□ 1. 縣級工會經審人員業務能力普遍較低。目前,經審隊伍的專業素質普遍不高,缺乏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對經審工作的有關政策法規,審計的基本理論、程序、方法和技巧等知之甚少。此外,從事工會經審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兼職的,投入審計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也很有限。經審人員中具有會計師(審計師)職稱的很少,缺乏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影響了工會審計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
□ 2. 經審工作制度建設亟待加強。縣級工會雖然制定了一些經審制度,但執行力不強,有的職責不明,有的存在上級有制度不遵循,本級又無章可循的現象,導致經審監督出現隨意性、盲目性,造成審計監督職能缺失。
□ 3. 經審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完善。建立健全工會經審監督制約機制,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能使各級工會經審組織相對獨立履行職責的一整套經審工作運行機制。如: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參與機制、經費使用績效考核審計機制、經審工作指導督察機制、經審工作交流機制、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機制、審計意見整改回訪機制等,各級經審組織在工作機制建設上都要繼續完善、不斷提高,以強化經審監督效能。
□ 4. 經審人員業務知識培訓亟待提高。經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素質,就難以有效開展。近些年來,市級工會雖然加大了培訓力度,但因經審人員兼職和繁重的其他各項工作任務,致使經審人員難以集中精力參加專題培訓。一些兼職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業務知識缺乏、專業水平不高,因而時常出現“不愿審、不想審、不敢審、不會審”的情況。致使經審干部隊伍整體素質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存在差距。
□
□ 二、加強縣級工會經審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
□ 全國總工會《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和《加強縣級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的出臺,為進一步加強縣級工會經審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
□ 1. 提高工會領導對經審工作的認識。開展經審監督是經濟民主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審會行使監督審查工會財務和工會資產的職權,是職代會賦予的神圣使命,接受審查和審計監督,是對各級工會組織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護工會經濟活動健康運行的重要手段。首先,工會主要負責人要重視經審工作,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支持工會經審會按《工會法》行使職權。其次,各級工會領導班子要定期聽取經審工作匯報,對審計檢查出來的問題,要認真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及時整改。第三,工會要認真執行經審會的審計意見,并根據審計建議,完善制度,確保審計監督職能的到位。領導的認識提高了,經審工作得到重視了,經審會對工會經費的審計監督就有了堅強后盾,經審會才能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 2. 完善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制度,以制度保障經審工作的健康發展。經審監督職能的發揮是以審計為基礎手段來體現的,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才能保證經審會對本級與下級工會實施監督。要建立健全經審工作會議制度、審計工作制度、審計回訪制度、審計工作程序等,用規范的程序去指導經審工作,用制度管理好工會經費的收、管、用和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及工會的資產。
□ 3.規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要突出主題,強化四項重點工作。一是加強對本級經費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審計。經審人員組成審計組進行年度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從審查原始憑證、核對會計賬簿、報表入手,突出“七查七看”:一查預算執行情況,看經費收支是否遵循預算,執行中是否存在隨意性,執行不嚴;二查經費使用結構,看經費使用方向是否側重于職工會員;三查撥繳經費收入,看工會經費是否足額收繳;四查內部控制制度,看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執行;五查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看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各項支出是否合法、合規,審批程序是否齊全;六查資產情況,看工會資產是否安全完整,是否發揮效益;七查往來款項及投資,看有無呆死賬及投資效益情況。審計組要收集相關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對存在問題的事項進行簽證。審計報告要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經費收支預算執行情況,經費收支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意見建議,督促落實整改。二是經審會要加強對本級直屬事業單位的審計。要按規定要求每年對其實施財務收支審計,審計收支情況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三是加強對下一級工會經費收支情況的審計監督。縣級工會對下審計的主要對象為縣級機關事業單位、鎮鄉(街道)工會和直屬基層工會。四是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審計。對專項資金按使用進度進行階段性審計,實行動態管理、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有限資金的合理使用。
□ 4. 加強經審干部隊伍素質建設,注重能力培養。經審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經審干部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要從根本上解決縣級工會經審干部業務能力偏低的現狀,必須在隊伍建設、專業培訓和能力提升三個方面下大力氣。一要注重選拔。把政治素質好、專業能力強的干部選入到經審工作隊伍;二要強化培訓。把經審干部納入工會干部教育培訓體系,采取以會代訓、舉辦業務培訓、組織學習考察等提高業務水平;三要提高能力。要提高經審干部專業知識和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的能力、協調能力,做到懂得方針政策、懂得審計規則,堅持在審計工作中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 5. 借助社會力量。善于借助社會力量,并加強工作配合,形成推進工會經審工作的社會合力。縣級工會受編制的限制,專職經審人員難以全部配備到位,現有人員編制滿足不了開展經審工作的需要。針對這種狀況,各級工會主席離任審計由同級行政機構承擔審計,經費收支審計可利用專業會計事務所等社會力量,也可采取聘請專業人員擔任特邀(兼職)審計員,配合縣級工會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實施審計。
□ 6.轉變觀念,注重協調幫助。隨著工會經費收繳方式的改變,工會經審工作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用新觀念來看待,用新思路來理順,用新措施來落實。依法審計,妥善處理好審查、幫助、促進的關系。要突出審,更要立足于幫和促,做到審中有幫,幫中有促,以審計為手段,幫助促進為目標,注重審計后的效果,將審計監督融入幫助、促進、提高工作之中。以審促收,促進工會經費收繳,保證充足的物質基礎;以審促用,促進工會經費合理使用,保證經費支出服務于職工和工會活動;以審促管,促進工會資產管理,防止工會資產流失;以審促廉,促進工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保護好工會干部。以“四個促進”為著力點,推動縣級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創新發展。
作者:李天祥 單位:浙江省總工會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