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從稅收結構變化看寧波產業轉型升級

從稅收結構變化看寧波產業轉型升級

摘要:從稅收貢獻率看,石油加工和裝備制造業稅收貢獻最大,臨港工業經濟特征明顯,從稅收貢獻率看,傳統行業仍然占據主導,現代服務業增長緩慢,服務業發展質量不高。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寧波市委市政府根據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近5年全市稅收結構的變化表明寧波的經濟正在進入總量增長、質量提升的良性發展軌道,但與全省、全國水平尤其是與標桿城市深圳的比較中,仍然暴露出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 寧波市稅收結構變化的基本情況

  2008年到2012年,寧波稅收收入從759.5億元增長到1479.9億元,增長0.95倍,年均增長18.1%。

  (一) 稅收的產業結構變化

   1、第二產業稅收貢獻率偏高,明顯高于全省和全國水平,稅收結構調整緩慢,工業經濟特征明顯。

  2008年,來自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稅收所占比重分別為0.02%、63.01%、36.97%;到2012年,這一比重變為0.01%、62.47%、37.52%,呈現出非均衡的產業結構形態,形成了比較典型的以第二產業稅收為主體的“二、三、一”結構。

  從變化趨勢來看,自2008年以來,稅收結構調整沒有明顯進展,二產稅收主體地位不斷加強,2010年達到最高的66.59%,2011、2012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工業形勢下滑,二產稅收占比才有所下降。

  表1 寧波市產業稅收貢獻率變化表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第一產業
0.02%
0.02%
0.01%
0.02%
0.01%

第二產業
63.01%
65.95%
66.59%
65.54%
62.47%

第三產業
36.97%
34.03%
33.40%
34.45%
37.51%


  從地區比較來看,寧波第二產業稅收貢獻率遠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第三產業稅收貢獻率遠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自2008年以來,全省和全國層面稅收產業結構調整都呈現出良好的態勢,2012年三產稅收占比均超過50%。相對而言,寧波作為臨港工業城市,制造業優勢依然明顯,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三產稅收占比偏低。

  表2 產業稅收貢獻率指標比較表

產業
年份
寧波稅收貢獻率
全省稅收貢獻率
全國稅收貢獻率

第一產業
2008年
0.02%
0.60%
0.22%

2012年
0.01%
0.10%
0.10%

  第二產業
2008年
63.01%
52.08%
52.96%

2012年
62.47%
46.50%
49.50%

  第三產業
2008年
36.97%
47.32%
46.82%

2012年
37.52%
53.40%
50.40%


  2、二、三產稅收負擔率穩步上升,三產稅收負擔率偏低,低于全省和全國水平。

  稅收負擔率一方面反映了一個產業的稅收負擔狀況,另一方面也體現該產業的附加值高低,即單位增加值能產出多少稅收。

  從變化趨勢來看,2008年以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稅收負擔率穩步上升,其中二產稅收負擔率在2009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成品油消費稅改革導致石油加工業稅收負擔顯著提升;三產稅收負擔率由2008年的17.67%上升到2012年的20.28%,增長14.8%。

  表3 寧波市二、三產業增加值和稅收收入比較 單位:億元

年份
GDP
稅收
二產稅收
二產稅收負擔率
三產稅收
三產稅收負擔率

2008年
3946.52
788.81
478.5
21.84%
280.8
17.67%

2009年
4329.30
938.14
591.7
25.05%
305.4
17.12%

2010年
5163.00
1148.79
734.8
25.60%
368.5
17.78%

2011年
6059.24
1382.47
877.6
26.20%
461.3
18.79%

2012年
6524.7
1478.85
924.5
26.29%
555.2
20.28%


  從地區比較來看,二產稅收負擔率明顯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一方面反映了寧波以石化、煙草等為主體的制造業因行業稅制設計上稅負較重,單位增加值稅收產出能力強;另一方面,近年來寧波市以汽車制造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迅速發展,產業附加值較高,逐漸成為二產稅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三產稅收負擔率雖有提升,但仍然明顯低于全省和全國水平,附加值較高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

   表4 2012年二、三產稅收負擔率指標比較表

產業
寧波稅收負擔率
全省稅收負擔率
全國稅收負擔率

  第二產業
26.29%
20.58%
23.30%

  第三產業
20.28%
26.1%
24.10%


  (二) 稅收的行業結構變化

   1、第二產業內部重點行業稅收變化

   (1)從稅收貢獻率看,石油加工和裝備制造業稅收貢獻最大,臨港工業經濟特征明顯。

  第二產業稅收收入占比中,石化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服裝業、裝備制造業和建筑業是稅收貢獻排在前列的5個行業,其中,由于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提高部分產品消費稅稅率,石油加工業稅收占比大幅提高,明顯高于全省和全國水平。石化、紡織、裝備制造等都是需要依托港口交通優勢發展的行業,從稅收構成情況看,寧波臨港工業經濟特征明顯。

  (2)從稅收增量變化看,國有壟斷性質的石化、煙草行業增幅最大,裝備制造業成增長新亮點。

  稅收貢獻排在前八位的行業近5年來均實現大幅增長。石化行業和煙草制品業稅收增幅最大,一方面有稅制調整的因素,2009年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額和煙產品生產環節消費稅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具有壟斷性質的兩個行業單位產值稅收貢獻高,稅源穩定。

  作為現代制造業的代表,裝備制造業稅收收入從2008年的162.2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62.5億元,增長61.9%,成為第二產業中稅收貢獻最大的行業。其中,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如汽車制造業稅收增長204.85%,專用設備制造業稅收增長114.0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稅收增長72.95%,均高于全省和全國增長速度。

  2、第三產業內部重點行業稅收變化

  (1)從稅收貢獻率看,傳統行業仍然占據主導,現代服務業增長緩慢,服務業發展質量不高。

  寧波市三產稅收貢獻率在37%左右,遠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且三產內部仍是傳統服務業占據主體地位。在傳統服務業中,批發零售業稅收貢獻最高,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占比明顯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反映了寧波作為港口城市在物流業發展上的優勢,但占比下降的趨勢以及代表物流業發展水平的倉儲業稅收貢獻極小,均說明了寧波港口經濟從交通運輸港轉變位貿易物流港仍需付出很大努力。

  代表服務業發展方向的現代服務業中,金融保險業與租賃、商務服務業占比與全省、全國水平持平,但作為港口開放城市和民營經濟活躍的地區,以上兩個行業的稅收貢獻距離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要求仍有差距。代表高端服務業發展方向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稅收占比明顯低于全省和全國水平,服務業轉型升級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2)從稅收增量變化看,房地產業和金融業成為三產稅收增長的兩大動力,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成增長新亮點。

  自2008年以來,房地產業成為宏觀調控最密集的行業,2010、2011年行業增加值均出現負增長,但受房地產稅收政策調整(尤其是營業稅)以及土地增值稅清算等征管舉措加強的影響,5年來稅收增長153.97%,年均增長率達26.24%,位居三產各行業前列,成為服務業的主體稅源。依托于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規劃,金融、保險業以及與此相關的投資基金、信托、租賃等相關金融業穩步發展,相應帶動了營業稅快速增長,5年來金融業稅收增長167.55%,年均增長率達27.9%,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稅收增長的主要動力。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發展迅猛,年均稅收增長38.4%,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遲緩,年均僅增長3.15%,與全省尤其是杭州市差距較大,影響了服務業發展質量。

  (3)從行業稅收負擔率看,房地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稅收產出較高。

  第三產業內部稅收負擔率差異較大。房地產業涉及稅種最多,包括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營業稅、所得稅等8個稅種,且2008年以來因為政策調整和征管加強等因素,稅收負擔率高達42.8%,位居三產首位。高端服務業如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因產業附加值高,稅收負擔率相應也較高。批發零售業稅收負擔率穩定在23%左右,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由于行業發展規模小、層次低等因素,稅收負擔率不到9%,低于全國水平5個百分點左右。因此,依托港口和制造業優勢,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補強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短板,有助于形成第三產業新的稅收增長點。

  (三) 稅收的地區結構變化

  1、從地區收入占比看,城市經濟特征明顯,市區收入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南北差距不再擴大。

   2012年市區收入(除5個縣市外)占比達73.8%,比2008年提高3.3%,主體地位更加凸顯。由于石化、煙草等市管大企業稅收貢獻高,市本級稅收收入占比提升5.25%,其余地區收入占比不同程度下降。老三區稅收收入占比下降最大,鄞州、鎮海、北侖三個行政區經濟基礎較好,又有產業平臺支撐,稅收收入占比穩定在30%左右。傳統意義上的“北三縣”(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區)2012年收入占32.17%,“南三縣”(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收入占9.28%,相差22.89%,與2008年相比差距縮小2.71%。

   表5 全市稅收收入分地區比重情況

   
  2008年占比
  2012年占比
   增減 (百分點)
  08-12年平均增速

  市本級
17.08%
22.33%
5.25%
25.10%

  老三區
14.93%
12.57%
-2.36%
12.10%

  鄞州、鎮海、北侖
31.25%
30.06%
-1.19%
15.83%

  大榭
4.70%
6.72%
2.02%
27.92%

  南三縣
10.31%
9.28%
-1.04%
14.00%

  慈溪、余姚
19.25%
16.94%
-2.31%
13.30%


  2、從地區收入增速看,市本級和大榭開發區遙遙領先,老三區后勁不足,“南三縣”增速略高于“北三縣”。

   受市本級和大榭開發區稅收高增長的拉動效應,近5年全市稅收平均增速達17%,高于其他各地區增速。老三區平均增速最低,在當前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稅收新增長點的壓力最大。“南三縣”稅收增速略高于“北三縣”,其中,奉化、象山分別高出0.69、0.12個百分點,稅收差距不再擴大。

  (四) 稅收的所有制結構變化

  1、從稅收貢獻占比情況看,國有經濟稅收貢獻突出,民營經濟中私營經濟占比高,納稅戶數眾多,但企業規模實力偏弱情況比較突出。

  寧波自改革開放以來就以民營經濟活躍著稱,截至2013年一季度,在地稅部門登記為開業的納稅戶數共39.8萬戶,其中民營經濟納稅戶數(包括個體工商戶)占97.5%,成為寧波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但是從稅收貢獻來看,民營經濟稅收貢獻僅為56%,低于全省和全國水平,國有經濟稅收年均增長率最高貢獻率高達27.99%。以鎮海煉化、中煙公司、寧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鋼鐵等為代表的國有企業規模大、行業稅負高,對寧波稅收貢獻大,國有經濟戶均納稅額高達1732萬元。民營經濟戶均納稅額偏低,其中民營企業戶均納稅額71.6萬元,個體工商戶戶均納稅額僅為2.1萬元。

  表6 2008、2012年稅收分所有制比重比較

   

   
2008年
2012年
08-12年寧波稅收分所有制年均增長率

寧波
全省平均水平
全國平均水平
寧波
全省平均水平
全國平均水平

  國有經濟
22.59%
18.78%
19.32%
27.99%
13.87%
15.51%
24.7%

  股份經濟
24.15%
40.26%
41.36%
25.99%
44.27%
45.93%
20.4%

  私營經濟
34.28%
24.97%
15.02%
30.07%
25.80%
14.84%
14.4%

  涉外經濟
18.99%
14.95%
20.94%
15.95%
9.86%
20.51%
13.1%


   注:國有經濟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及內資企業和涉外企業中的國有控股企業;涉外企業包括港澳臺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中除國有控股以外的企業。

  2、從不同所有制稅收增速比較來看,以國有控股形式的國有經濟稅收增幅最大,港澳臺投資企業成稅收增長新亮點。

  5年來,國有經濟稅收增長142%,增幅最大,其中國有控股股份公司稅收增長200%,國有控股港澳臺投資企業稅收增長302%,國資和民資、港澳臺資合作成為稅收增長的主要動力。民營經濟稅收增長87.3%,其中股份公司稅收增長110%,超過了私營經濟稅收增速,股份制這一現代化的企業所有制表現出更大的經營活力。涉外經濟稅收增長64%,其中港澳臺投資企業稅收增長80.9%,含國有控股在內2012年稅收貢獻達191億元,成為增長的一大亮點。

  二、 從稅收視角看寧波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挑戰

  (一) 從稅收的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大力補強服務業短板。

  2008—2012年,寧波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地區生產總值從3946.5億元增長到6524.7億元,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13.4%,三次產業構成從4.2:55.5:40.3調整到4.1:53.9:42.0,第二產業下降了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了1.7個百分點。相比于二、三產增加值比重逐步優化,稅收產業結構調整遲緩,稅收產業構成從0.02:63.01:36.97調整到0.01:62.47:37.52,三產稅收占比提高0.55個百分點。三產稅收負擔率較低導致三產增加值占比高于三產稅收占比,一方面表明寧波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臨港工業經濟優勢突出,另一方面也說明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都需進一步提升。

  (二) 從稅收的行業結構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但規模和質量仍需進一步提升。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部分,其單位GDP含稅量遠高于低端制造業和低端服務業。將寧波與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相似的標桿城市深圳作比較,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但在產業發展質量上仍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1、在第二產業中,石油加工業占比高稅收貢獻大,但伴隨著能耗高、易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等不確定性因素,應重點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裝備制造業。

  寧波以石化和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先進制造業規模以上總產值從2008年的5203.2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7522億元,增長44.6%,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6.9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5%。但是,從制造業發展質量看,與深圳相比,寧波先進制造業占比仍然偏低,低于深圳13個百分點,并且石化業占比過高。石油加工、煙草屬于國有壟斷行業,行業稅負高,稅收貢獻大,但容易受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且石化行業能耗高、污染大。相對來看,裝備制造業屬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又能充分吸納就業,行業稅收負擔率較高,能提供穩定的稅收收入。寧波發展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較好,電工電器是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杭州灣新區、北侖區等地汽車生產基地相繼建成投產,使得汽車制造業發展后來居上,但相對來看,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通信設備、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制造業與深圳差距很大,急需提升發展規模。深圳依托華為、中興等大企業的帶動效應,能將整個行業規模迅速做大,寧波應借鑒經驗,著力于打造杭州灣新區、三門灣開發區等大平臺,在裝備制造業上通過引入或培育大企業來帶動整個行業快速發展。

表7 2012年寧波與深圳制造業稅收主要構成比較 單位:億元

   
  石化業
  煙草制品業
  紡織、服裝、服飾業
  裝備制造業
  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寧波
243.7
99.4
74.7
262.5
23.2

  深圳
16.6
36.2
36.0
547.5
361.2

  相差
227.1
63.2
38.7
-285.0
-338


  2、在第三產業中,做強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具備基礎條件的傳統服務業,全面提升以金融、信息計算機服務和商務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規模和質量。

  寧波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從2008年的737.2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119.7億元,增長52%,低于同期服務業增加值增速3.5個百分點,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45.6%。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一直是寧波的短板,與深圳相比,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低于深圳14.8個百分點,各項服務業在稅收負擔率上均比深圳要低。

  傳統服務業上,批發零售業是服務業稅收貢獻的主力,寧波與深圳比較,2012年商品銷售總額相差4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差1680億元,且深圳擁有華潤萬家、新一佳等零售巨頭企業,導致兩市批發零售業稅收收入相差170億元。寧波與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不多,消費潛力巨大,需要進一步深化已建成的幾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擴大商品銷售總額,并著力于培育壯大本地零售企業。在交通運輸業上,2012年寧波與深圳在全社會貨運量上數量相當,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深圳2.25億噸,但集裝箱吞吐量少于深圳720萬標箱,全社會客運量少于深圳15.61億人次,體現在稅收上兩地相差近40億元,需進一步提升物流業能級。

  現代服務業上,金融業中由于深圳有深交所,并且有多家全國性的金融總部企業,2012年本外幣貸款余額高于寧波9800億元,保費收入高于寧波237億元,體現在稅收上,兩市在證券業稅收收入中相差220億元,此外,在銀行業中相差200億元,保險業中相差46億元。盡管近5年來寧波金融業稅收年均增長28%,但以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為標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依然不夠。從寧波的現實條件基礎看,未來重點是進一步依托區位和經濟優勢深入打造區域金融中心,規范發展鄉鎮銀行和小額信貸公司,加快發展航運保險。商務服務業和信息計算機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代表,與制造業聯系緊密,也是寧波具有發展潛力的服務業。商務服務近年來稅收增長迅猛,但與深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且兩地在行業稅收負擔率上相差20個百分點,表明寧波的商務服務業規模小、層次低。信息計算機服務是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代表,行業的發展需要具備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和高端人才作為支撐。

  表8 2012年寧波與深圳服務業稅收主要構成比較 單位:億元

   
交通運輸業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批發和零售業
金融業
房地產業
商務服務業

  寧波
44.0
7.3
144.1
111.4
155.5
39.9

  深圳
78.0
93.1
314.1
599.6
289.8
170.6

  相差
-34.0
-85.8
-170.0
-488.2
-134.3
-130.7

  稅收負擔率相差
-2.2%
-6.5%
-1.0%
-10.8%
28.3%
-22.19%


  (三) 從稅收的地區結構變化看,依托于產業平臺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雖然近5年來“南三縣”稅收增長速度略高于“北三縣”,但稅收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12年達到338.5億元。反映到與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宏觀經濟指標上,近5年來“南三縣”由于產業平臺建設起步晚進度慢等因素,無論是反映經濟發展現狀的GDP指標還是反映經濟發展后勁的固定資產投資指標均未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表9 2008-2012年寧波市分區域主要指標增速情況 單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DP
固定資產投資
GDP
固定資產投資
GDP
固定資產投資
GDP
固定資產投資
GDP
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
10.1
8.2
8.9
16
12.5
10.1
10.0
17.6
7.8
21.6

  鄞州
14.0
0
10.0
8.8
12.3
12.3
10.0
21.4
9.3
24.2

  余姚
10.4
8.2
8.4
11.6
12.8
26.5
10.1
31.1
9
39.5

  慈溪
8.8
7.4
8.2
10.1
15.6
16.4
10.6
33.3
9.4
49.5

  奉化
8.1
10.4
6.0
11.6
11.5
35.8
9.1
24
5.5
24

  象山
10.0
17
8.1
21.6
10.6
25.6
9.3
11.2
5.8
18.9

  寧海
8.1
-4
8.5
15.2
13.8
23.4
11.1
23.7
8.3
19.2


  (四) 從稅收的所有制結構看,需大力增強民營經濟實力,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民營經濟戶均納稅額偏低,“量多個小”現象突出,其中民營企業戶均納稅額71.6萬元,個體工商戶戶均納稅額僅2.1萬元。與此相對應的,國有經濟戶均納稅額1732萬元,涉外經濟戶均納稅額327.9萬元。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偏弱,201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占比僅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 若干政策建議

  (一) 通過機制創新真正發揮財政資金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杠桿作用。

  建議改變過去產業扶持資金“撒胡椒面”式的分配方式,借鑒廣東省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模式,選取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作為競爭性分配試點,將割據在各個部門的有關專項資金整合起來,成立以財政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的評審小組,引入招投標理念,采取專家論證的方式,根據誰的方案好、資金預期使用效益大來最終確定資金的使用主體。這樣做有以下好處:一是極大的調動各地的積極性,將各單位的精力從“跑部門”、“拉關系”轉移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引入優質項目上來;二是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保證扶持資金跟著大項目、好項目走,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三是讓各地各部門在財政資金使用的初始環節就實現了自我承諾,目標完成與否將作為今后分配扶持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 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為契機,不折不扣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寧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嚴格落實鼓勵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針對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大、設備更新快等特點,用足用好企業設備更新、技術研發等稅收政策,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針對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依托高端創新型人才的特點,建議對經市級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確定的納入我市高端人才引進需求名錄以及已認定為高端人才的,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財政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二是密切跟蹤重大項目建設進展稅收政策優惠情況。建立與發改、經信、國稅等部門的協作機制,為全市重大項目提供一攬子稅收政策支持。三是強化政策執行跟蹤檢查機制。把政策落實情況作為督查督導重點,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三) 抓緊彌補產業政策短板,把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寧波企業結構“低小散”是制約企業轉型升級成效的重要因素。從各地產業發展演變來看,一個領域內大企業、大集團的示范帶動作用將產生連鎖反映迅速壯大行業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進而提升制造業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能級,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對杭州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產業的貢獻,華為集團對深圳通信設備制造業的貢獻。產業政策短板的延伸效應必將表現為產業競爭力的短板,各地都在創造條件積極競爭大企業、大集團的總部經濟。如天津市在2012年底發布了《天津市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財稅優惠政策》,從總部經濟、金融業、物流業、中介服務業、租賃業、基金業等6各方面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給予大力扶持,政策力度大、重點明確。寧波在2011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政策意見》,但相對來看,扶持力度明顯不足,且行業扶持導向不明確,對商務中介、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行業僅籠統的安排了一定額度的專項扶持資金,政策效果不佳。建議進一步完善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行業扶持導向和扶持重點,突出對總部經濟以及具備一定基礎的金融、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商務服務和需要補強的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的扶持。在扶持方式上,不要籠統的設立一定額度的專項扶持資金,應明確扶持標準,突出對新設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企業進行獎勵。

  寧波市財政局課題組 課題組組長:葉雙猛

   課題組成員:潘劍亮 楊陽(執筆)

   畢競 王婧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