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各縣基本上已建立起縣級財政預算編制預審機制,國庫管理、非稅收入征繳和政府采購等改革全面推進,縣積極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專項資金檢查、財政專戶清理等。
結對幫促甘孜州縣級財政管理工作一年來,州內各縣與內地幫扶小組密切配合,圍繞既定目標,在實施“三化”建設、推進財政改革、夯實基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各項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和一些新的突破。自2012年7月5日正式啟動以來,按照省協調、州主導、縣落實的工作機制有序推進,呈現如下特點:
(一)省協調有方。結對幫促工作啟動后,廳內15個處室切實承擔起聯系和指導工作。部分處室和幫促縣建立了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和幫促縣一道想辦法、出主意、定措施,結合財政當前推進的重點改革工作,加強對甘孜州的政策指導和業務支持。部分處室結合州內縣財政管理現狀,整理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供參考使用;一些處室多次到甘孜州指導財政改革工作,特別是今年來,預算處、國庫處、非稅收入管理處、社保處等處室先后赴甘孜州舉辦財政改革和專題業務培訓班,并深入部分縣實地指導幫促工作,為全州同步推進改革做出了積極努力。
(二)州主導有力。為確保幫促工作取得實效,甘孜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財政管理改革的意見》,將各縣財政管理改革工作納入考核激勵。同時,州財政局制定《深入推進結對幫促工作提升縣級財政管理水平的意見》,建立對口聯系和巡查、督查工作機制,安排局內科室對口聯系州內各縣,及時協調處理幫促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今年3月,州財政局格絨局長帶領局領導班子及部分科室負責人深入16個縣就財政管理工作開展為期一周的深入調研,全面摸清各縣財政管理現狀,在全州范圍啟動了以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的“三化”示范創建活動,這項活動緊緊圍繞結對幫促工作提出的樹立“四種意識”、實現“五大目標”的任務,進一步細化和提升財政管理工作目標任務和要求。其目的是通過重點突破,分層推進,在全州掀起一輪提升縣級財政管理能力的新高潮。經過比選,石渠、色達、新龍、道孚、康定、得榮和鄉城共7個縣財政局成為第一批創建示范縣。州局7個分管局領導對口聯系和指導一個縣的創建工作。從實施效果看,所有的示范縣積極性都非常高,在第一時間,爭取上級支持,組織協調力量,對照省廳評估驗收辦法要求制定了詳盡的措施和方案,部分縣舉全局之力投入創建工作。非示范縣在此次活動中也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都普遍按照省州的要求,查找問題訂方案、添措施,夯實縣級財政管理基礎。應該說,“三化”創建活動為結對幫促工作營造了一個“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三)縣落實有效。結對幫促工作啟動以來,州內縣財政局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促干部一道全力推進財政管理預算管理等重點工作,如康定縣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著力規范預算管理,今年對所有縣直部門和鄉鎮行政運行經費進行了全面清理,分部門分類分檔重新核定公用經費標準,有效壓縮了行政成本,細化了預算編制。丹巴縣規范完善了財政專項資金審核審批流程,強化了財政的監管職能。內地幫促縣也積極履職,部分內地市縣財政局一把手領導多次深入州內縣了解情況,適時調整工作思路,特別是今年部分縣將工作重心調整到人員素質的培養提升上,對應局領導、科股、崗位交流學習頻繁,專項業務培訓力度加大,傳幫帶作用有效發揮。
總的來看,結對幫促工作成效明顯,特別是在預算管理、國庫改革以及非稅收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涌現了一些亮點:
一是預算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各縣基本上已建立起縣級財政預算編制預審機制,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明細、待批復預算明細,單位的分檔情況、公用經費標準、車輛經費標準,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及年度預算草案等全面納入預審。同時各縣基本建立了“分類分檔、定員定額、明確項目、細化標準”的預算編制體系。規范了“兩上兩下”的編制及審批程序。代編預算規模有所下降,預算編制進一步細化,基礎不斷加強,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能夠嚴格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序列安排財政支出。預算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逐步推開。
二是國庫管理、非稅收入征繳和政府采購等改革全面推進。目前,全州18個縣和海螺溝景區財政局基本完成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采用統一的支付平臺開展支付業務,政府采購資金和基本建設資金統一納入國庫集中支付。
三是資金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各縣積極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專項資金檢查、財政專戶清理等,開展績效評價項目128個;參與開展財政監督工作216人次。協助開展財政評審項目622個,評審金額32.77億元。
四是基礎管理明顯加強。健全完善管理制度338個;協助鄉鎮財政所建設71個;開展各類培訓79期,“傳、幫、帶”169人。通過強化基礎管理,財政局領導班子和干部業務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五是隊伍精神風貌明顯改觀。開展結對幫促工作以來,尤其是開展“三化”創建活動以來,各縣財政干部參與創建活動的積極性普遍高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無論是否是創建縣,大家加班加點,集思廣益,認真鉆研,互動交流,在此期間,涌現出很多的優秀團隊(例如:色達、石渠團隊)。通過逐一業務梳理,進一步充實了職工的專業理論知識,也增進了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了班子和干部的團結,機關文化建設也得到同步提升。一批“班子團結,干部精干,積極向上,協作有力”的財政隊伍正在茁壯成長,一批有頭腦、吃得苦、勤干事的財政一把手和財政干部迅速成熟起來。
六是為民理財觀念明顯增強。無論在州縣各局領導意識里,還是在財政干部職工實際工作中,已經開始樹立起科學理財、規范理財的觀念: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開展任何一項財政工作,都會自覺聯系到是否符合“三化”的要求上來,是否符合省州相關要求上來。
-------------------------------
延伸閱讀
為推進我省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盡快縮小與內地的發展差距,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大力實施藏區富民安康工程,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藏區社會穩定。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對口支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6月下旬,啟動第二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區行動”。在這一援藏幫扶的大背景下,創新性的財政系統“結對幫促”應運而生。
2012年7月5日,省財政廳和甘孜州委、州政府聯合召開工作會議,正式啟動結對幫促甘孜州縣級財政管理工作,內地19個縣(市、區)財政局工作組與甘孜州18個縣和海螺溝景區管理局正式結成對子并開始工作。主要內容包括: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由省財政廳統一組織,在全省18個市中選擇19個縣(市、區),分別與甘孜州19個縣財政局結成“一對一”的幫促對子。指導和幫助甘孜州縣級財政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基礎管理、深化財政改革。從2012年起,用2~3年時間。通過內地縣與州內縣的融合與交流,促進甘孜州縣級財政管理有質的飛躍,實現財政管理的重大突破,較大提升財政干部隊伍素質,實現支援藏區建設與培養鍛煉干部“雙贏”的目標。
(二)幫促工作內容。按照健全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要求,結合甘孜州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縣級財政管理狀況,結對幫促工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規范理財行為。按照“依法合規、注重績效”的原則,規范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預算監督,嚴格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序列優化資金支出結構,建立健全資金監管體系。二是深化財政改革。按照構建地方公共財政基本框架的要求,深化和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集中征繳、政府采購、投資評審、績效評價等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改革,以改革促管理、以改革提績效。三是夯實管理基礎。強化縣鄉財政財務管理,保障基層基本運轉需求;建立健全基礎管理制度,完善業務流程和工作機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強干部隊伍培訓交流等。
(三)幫促工作方式。按照“結對幫促、雙向互動,規范運行、整體推進”的方式開展工作。一是在內地縣與州內縣結成“對子”的基礎上,建立聯系制度,雙向交流工作。內地縣派工作組到州內縣實地指導、傳授先進經驗和發展理念,幫助加強財政管理和推進財政改革;州內縣選派年輕干部到內地縣跟班學習,鍛煉業務能力和學習管理經驗,提高綜合素質。二是由省財政廳制定總體工作方案和《甘孜州縣級財政管理業務指南》,統一工作標準和目標,規范基礎工作、管理制度、運行程序及改革方向,明確工作任務、時間及要求。各地按照統一步調和安排,對甘孜州所有縣財政管理和改革工作實施全面幫扶,提升縣鄉財政管理整體水平。
(四)實行激勵考核。為確保幫促工作效果,結對縣雙方要簽訂結對幫促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省財政會同甘孜州委、州政府建立幫促工作考核辦法,對結對縣雙方工作開展情況和成效進行綜合評估。結對幫促期間,省財政廳對參加幫促工作的內地縣(市、區)財政局給予相應的工作經費支持;對工作推進不力或未完成工作任務的結對縣,省財政廳通過約談、通報等形式予以告誡。活動結束后,省財政廳組織相關單位對結對縣雙方參與幫促工作的干部進行全面考評,對表現優秀的干部,予以表揚和推薦。
作者:單位:四川省財政廳基層財政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