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不僅是提升審計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適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需要,審計人員應審時度勢,努力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內部審計工作在加強內部監督管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隨著高科技的日新月異,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和挑戰。雖然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但總體看來,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還不大,認識還不高,意識還不強,力度還不夠,相比之下發展還不均衡,建設相對滯后。由此,面對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內部審計不少內部審計人員嚴重“內存”不足,審計工作不是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就是力不從心,難以應對,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審計能力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影響著審計質量、審計效能的不斷提高和審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顯而易見,傳統、粗放式的審計方式和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審計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內部審計工作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設,不斷改進和提升審計手段、技術方法,才能提高內部審計的效能,才能更好地盡責,促進內部審計事業的科學發展。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2013年全省審計工作座談會召開。會上把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到“審計的出路在于信息化”高度來認識和對待。由此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見一斑。同樣,內部審計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模式也發生著重大變革,隨之而來的各種風險也呈多樣性、聯動性、隱蔽性、復雜性的特征。這就給內部審計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的要求。因此,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不僅是提升審計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適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需要,不僅是節約人力、物力的需要,而且也是無形中增能、增效的需要,不僅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而且也是搞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必然選擇。無疑,不發展信息化內部審計就沒有出路,就要被時代無情淘汰。
二、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重視不夠 給力不足。內部審計組織和內部審計人員無論從編制的數量,還是個人技術水平本身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和“營養不良”,一直是影響和困擾審計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的短板。造成這一歷史“欠賬”的原因也許很多,但歸根結底無疑與整個社會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支持不力,給力不足不無關系。社會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往往是“風聲大,雨點小”,重視喊在口上,沒有落實在具體行動上。缺少編制、缺少專職審計人員,影響和制約著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推進。
2.因循守舊 墨守成規。不難看到,在我們的內部審計人員中不少人都不是審計專業的,讓他們去學習新生事物,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審計確實有點強人所難,“趕鴨子上架”。很多人面對審計信息化有畏難情緒,內審工作得過且過,因循守舊 ,墨守成規,憑“老經驗”論審計,憑“老眼光”看審計,審計難免停留在“小作坊“小兒科”上,使得審計效率低下,審計質量不高,信息化建設難于推進。
3.徒有虛名 浪費資源。時下,單位都為審計人員配備、添置了電腦,有的人手一臺,為提高和提升審計效率和技能創造了條件和保障。但是有些內部審計人員卻對高科技知之甚少,對計算機助審計技術一知半解,加之內部審計系統缺少組織對審計人員信息化技術應用現代審計的系統業務學習和培訓,內部審計人員“內存”嚴重不足,普遍存在應用不廣泛、運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資源共享不高等問題,因而有了裝備卻沒有很好“裝備”自己,造成設備閑置,資源浪費,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徒有虛名,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審計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4.技術匱乏 后勁不足。不容置疑,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內部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壯大。但是,不難看到,眼下不少單位,不僅既懂審計業務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不多,而且勇于創新,肯于思考,年前有為,精兵強將少,同時缺少人才引進和培訓,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年齡老化,知識斷層,人才缺乏,技術匱乏,后勁不足,某種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事實上,現在內部審計發展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比內部審計人員的供需“缺口”還不小,但,隨著審計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真正意義上缺少的是人才,少的是技術,缺的是技高一籌,以少勝多,而不是濫竽充數,效能低下。
三、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領導重視講究實效。信息化建設是科技強審有力舉措和根本保證。多年的審計工作證明審計也是生產力,審計也是效益。因此,審計信息化關鍵在領導,作為單位領導首先要高度認識、重視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放在事關重要的位置,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解決,充分調動審計人員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能動性,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促管理,以高科技促效益,使審計信息化既開花又結果。
2.學如不及擾恐失之。這些年來內部審計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但這些成績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內部審計的要求,與信息化條件下對內部審計的需求不能不說差強人意,審計人員應審時度勢,努力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常用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審計“尺子”來衡量自己的審計工作,不能憑經驗,吃老本,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得過且過,自覺學習和掌握信息化技術,高標準,嚴要求,用信息化技術搞好現代內部審計。
3.切忌形式表里如一。自從利用計算機開展輔助審計以來,不少內部組織為審計人員基本上配備了計算機,表面上看是在應用計算機進行審計,但實質上應用還是“皮毛”而已,可謂是“初級階段”,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開發和應用。有的計算機審計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用來“裝飾”,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存在表里不一,形式主義的現象。由此,信息化建設徒有虛名,現代審計徒有其名,造成資源浪費。這顯然違反了信息化建設的初衷,曲解了審計信息化的含意。因此,相關部門不僅要抓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速度,更要抓審計信息化應用的實效,從制度人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根本上解決內部審計人員“內在”不足等問題,使審計信息化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4.引進人才增添后勁。內部審計信息化離不開人才。不言而喻,現在內部審計不僅缺人員,而且缺人才,更缺既懂審計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影響和制約著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和后勁。雖然,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困難不少,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中,我們不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眼睛向內,充分調動現有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挖掘內在潛力,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想方設法為內部審計人員“充電”,千方百計解決內部審計人員“內在”不足的問題,使在職審計人員盡快適應和掌握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審計技術;另一方面眼睛向外,引進人才,把一些既懂審計業務,又懂計算機業務的復合型人才“招募”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來,增加內部審計“血液”,增添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后勁,填補內部審計人才“缺口”,從而徹底解決和改變內部審計隊伍人才“青黃不接”,知識斷層,無所適從,難于適應和應對現代內部審計的尷尬局面,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雖然,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相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一定能得到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