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覽:在教育企業中管理費用所占比例在成本費用開支中比例最大,因而,教育企業集團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擴大成本對象,延伸到成本費用管理中。
作業成本法中對成本的計算可以分為兩大階段: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第一階段是我們將各類間接費用分配到相同性質的作業成本庫(同一成本),并計算每一個成本庫的分配率;第二階段是通過作業成本庫分配率,把所有費用分攤給產品,計算各產品的成本。公司通過作業成本法,對產品的服務期間(招生期間,培訓期間)及產品類型(D、G、N學習卡)進行成本分析。
機構為進一步擴大規模,接受國內某私募投資,外部股東對于成本核算要求更加嚴格,在內外成本核算的壓力下,傳統粗放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發展要求,S機構一直在尋求成本核算方式的改革。由于教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各培訓項目發展程度不同,近年來由于考研政策改革,專業碩士培訓項目規模擴大,成為S機構收入最高的項目。現以北京分校(規模最大的分校)專業碩士項目(P項目)為研究對象,以本年春季報名到次年春季為一個核算期,運用作業成本法把間接費用分攤到這些對象中。
1.確定各項作業對象、作業類型和作業動因
根據S機構的實際,運用人員訪談、實地體驗的方式確定作業詞典:成本對象:對于教育機構來說,學習是最終的產品。按照價格分為鉆石學習卡(D卡)、黃金學習卡(G卡)、精英卡(N卡)。其中D卡面授與網課同步相結合,即同時享受全程面授與網課。G卡只有部分時間為面授,但全程時間享受網課服務。而N卡只包括面授,且面授課程時間只占鉆石卡的三分之一左右。
2.計算產品分配率
在北京分校項目包括學術性研究生考試培訓、專業碩士考試輔導、公務員培訓、面試輔導及職業素養提升等項目,該處總作業成本是指整個分校中成本總額。某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率=該作業中心可追溯成本/該作業中心成本動因消耗總數
3.將作業分配至產品
本步驟通過某項學習卡的某類成本動因成本把同質作業庫中的費用分配到各項學習卡上,計算公式為:
某項學習卡成本=該產品耗用的成本動因數量×該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率
4.作業成本法應用分析
傳統成本法下,對于這些間接費用S教育集團大部分是采用固定比例或者人數來進行分配,如表2:
作業成本法計算除了提供更為詳細的成本信息外,其所確定的成本費用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有很大的不同。在本例中,鉆石學習卡和黃金學習卡的計算差異較明顯。鉆石學習卡用作業成本法計算與傳統成本法計算的單位成本差異是8.37萬元。在傳統成本法下,北京機構主要運用簡單的平均或粗糙的比例來計算間接費用的分攤,比如在營銷宣講作業中,鉆石卡學院招生時通常需要更多的咨詢時間,而如果簡單的按照學員人數分攤顯然分攤的費用就會更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課程后續服務中,學員維護和服務費用通常使用平均學員人數分攤,但顯然這樣G卡和N卡將會補貼D卡,原因在于D卡的面授學員通常需要機構投入資源維護,比如說對于鉆石卡學員,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滿足學員更多的需要。
本文對教育企業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