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利益相關者是企業目標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營運資金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導致許多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其根源多是由于營運資金周轉問題。因此,營運資金管理問題已成為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財務問題,營運資金管理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層的重視。根據萊瑞·吉特曼和查爾斯·馬克斯維爾對美國一千家大型企業財務經理的調查,發現財務經理在營運資金管理上的時間投入將近占了三分之一。而早期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大部分側重于將營運資金分為流動資產項目和流動負債項目,分別來考察其管理狀況,忽略了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缺乏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系統整體研究。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企業間競爭合作方式的轉變,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這對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創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2001年開始,美國REL咨詢公司和CFO雜志在對美國最大的1 000家企業的營運資金調查研究后就一直倡導營運資金管理要與供應鏈管理緊密聯系起來,并提出通過企業、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供應鏈優化和整合來提升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的新思路。我國學者王竹泉、馬廣林(2005)提出了將營運資金管理與渠道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整體上考察營運資金的新理念。可見,將供應鏈管理和渠道管理融入到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現有的營運資金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只考慮了供應商、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忽略了企業供應鏈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將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的更少。本文在對利益相關者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認為二者具有共同的價值管理目標,構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價值管理框架模型,探討了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的共生互動關系,良好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有助于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效率,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也有助于企業價值鏈增值,提升利益相關者價值。
二、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一個分析框架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價值管理理念影響迅速擴大,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企業的理財目標也逐漸從傳統的股東價值最大化轉向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無論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關系管理還是在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活動中,企業更關心價值鏈管理,企業價值來源于價值鏈的增值,而價值鏈的增值等于價值鏈的產出與價值鏈的投入之間的差額。價值鏈管理離不開對顧客、顧客的顧客、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管理,企業的采購流程、生產流程和營銷流程的營運資金管理也離不開對企業顧客關系和供應鏈關系等利益相關者關系的管理。如圖1所示。
(圖略)
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認為,利益相關者的價值理念直接影響了企業目標的實現,管理者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平衡和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在管理實踐中,特別是在價值管理中,許多公司的利益相關者融入到企業的經營過程中,作為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的價值觀,形成了利益相關者價值管理模式。利益相關者價值管理觀主張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管理納入其日常管理范疇,在管理實踐中注重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和社區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通過對其擁有的各種專有投資的有效配置,達到利益相關者價值的最大化,實現企業價值的可持續增長。
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強調供應鏈管理和渠道管理對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將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轉向渠道的優化和供應鏈的整合,通過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再造與外部的供應鏈優化來解決營運資金管理難題,以提升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此外,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還應突破狹義的客戶、供應商等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關系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來協力提升營運資金管理績效。
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都是在企業共同戰略指導下,通過對利益相關者提供的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企業業務流程的優化,以多方共贏為原則,滿足利益各方的要求,達到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實現企業價值創造。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構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共生互動的價值管理框架模型,如圖2所示。它是由價值導向、價值源泉、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四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構成的一個系統,該系統主張的是一種保護合作各方利益的價值觀。
三、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共生互動
“共生”一詞起源于生物學領域,近年來,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共生”現象和理論研究已逐漸由生物學領域滲入和延伸到社會學、管理學的許多領域。所謂共生互動是指主體之間在共同存在的前提下相互作用而發生相互依賴性行為的過程,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這種良性互動關系通常是長期穩定的,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主體之間需具有共同的或者相類似的價值理念,至少不能是相互對立的價值理念;二是兩個主體之間有發生相互依賴性行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分析認為利益相關者管理與營運資金管理符合上述兩個條件。
(一)二者具有共同的價值理念
1.具有共同的價值創造動因。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和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在企業價值創造的動因方面具有一致性,兩者都特別重視顧客和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管理,而與顧客、供應商之間的良好的關系管理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根本動因。企業價值的創造通常是企業與供應鏈上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如供應商、客戶)合作實現的,在價值鏈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價值鏈上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實現價值鏈上各利益主體的精誠合作,在企業價值實現的同時使價值鏈上的各方參與主體共同受益。如圖1所示,企業的價值等于企業從客戶取得的收入與支付給供應商的投入成本的差額。因此,通過實施價值鏈管理,既要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價值增加,又要通過合理的價值鏈增值分享確保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價值增值。而要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增值,既需要價值鏈上目標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再造,同時也需要企業與價值鏈上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客戶、供應商)之間的渠道優化和整合。
2.企業價值形成的作用機理一致。企業價值的形成離不開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而利益相關者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都強調企業供應鏈的管理。供應鏈涉及到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到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把產品銷售給客戶的整個供、產、銷環節,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客戶形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結構。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營運資金在供應鏈上的流動將核心企業與供應商、客戶連接在一起。供應鏈管理就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集成技術,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等進行組織、協調與控制,使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各節點企業的運營績效,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最優化。每個節點企業在供應鏈中既互相合作,又相互獨立,而通過供應鏈管理將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促使各節點企業的運營活動實現同步化和集成化,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在使整個供應鏈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各個節點企業的共贏,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
3.具有共同的價值分配理念。長期以來,主流財務學和價值管理偏重效率,而對公平缺乏考慮。隨著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目標也正在從單一的利潤增長向可持續發展轉變,企業不僅關注經濟效益,也開始重視社會效益,不但要關注價值的創造,也要重視價值的分配,尤其在價值分配方面更應當平衡考慮效率和公平。在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時代,人力資本、關系資本等無形資源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其資本所有者在與物質資本所有者博弈過程中的談判力不斷增強,參與企業價值分配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在利益相關者管理中,需要合理計量各利益相關者提供的資源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公平分配企業價值。同樣,在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中,要考慮價值鏈條中各個節點上每個利益相關者的能力和貢獻,合理分配價值鏈增值。
(二)二者具有發生相互依賴性行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利益相關者管理有利于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效率。如圖1所示,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的營運資金流轉涉及了三大核心業務流程:采購流程、生產流程和營銷流程。每個業務流程都是由一個個作業組成的,每個作業又都與其前后的作業相連接,前一個作業的產出作為下一個作業的投入,同時本項作業的產出又轉移給下一個作業。如采購流程可以細分為如下作業:請購、供應商選擇、訂單傳遞、合同處理、運輸、驗收和結算等;生產流程可劃分為生產計劃、材料領用、生產準備、加工、裝配、質量檢驗、包裝等作業;營銷流程可細分為如下作業:客戶關系管理、訂單處理、產品入庫、銷售出庫、配送、結算等。而業務流程中的每一作業對應的就是企業內部的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部門,對每一利益相關者部門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作業管理的效率,降低營運資金在該流程中的占用,提升營運資金的管理水平。
2.營運資金管理有利于價值鏈增值,提升利益相關者價值。如圖1所示,在企業價值鏈中,企業對于上游企業供應商來說是客戶,對于下游企業客戶來說又是供應商,具有雙重身份,企業需要重視價值鏈條上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而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能夠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績效,促進價值鏈上各個節點企業的合作以使價值鏈增值。企業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價值鏈上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精誠合作,對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界定不同,企業價值的具體內涵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我們把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主體僅僅界定為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員工和政府等內部利益相關者,而將供應商和顧客排除在外,那么此時的利益相關者價值就可以用企業價值來衡量,即企業從客戶取得的收入扣除支付給供應商的成本后的余額。但是,當我們將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主體界定為不僅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員工和政府等內部利益相關者,而且還包括供應商和顧客時,那么此時的利益相關者價值需要考慮將企業、供應商和顧客所組成的價值鏈價值,這樣包括供應商、顧客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才能得以確定,此時的利益相關者價值實質上就是價值鏈的產出與價值鏈的投入之間的差額,也就是價值鏈增值。綜上所述,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界定不同,企業利益相關者價值的具體內涵就會不同。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是企業價值創造的重要影響因素,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良好關系管理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能夠促使企業改善與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有利于價值鏈增值,提升利益相關者價值。
四、結論與啟示
利益相關者管理的目標是平衡企業股東、員工、顧客和供應商等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處理好他們的關系,以獲得他們的滿意、信任和忠誠,實現企業的持續、長遠發展。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的目標是要處理好供應鏈條上各個節點利益相關者特別是顧客、供應商的利益,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保持供應鏈的長期穩定,在實現供應鏈整體利益的同時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二者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在以知識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為特征的新經濟條件下,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和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理論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未來企業實踐也會越來越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影響,認真處理好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只有那些真正關注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企業,才可能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根據對利益相關者管理和營運資金管理的共生互動關系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營運資金管理模式要與時俱進
隨著營運資金管理面臨的環境發生變化和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營運資金管理研究內容逐步從孤立的流動資產管理發展到整體營運資金管理;營運資金管理方法也從單純的數學方法轉向以供應鏈優化和管理為重心(王竹泉等,2007)。我們要逐步改變過去的孤立、片面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將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渠道管理等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關系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營運資金管理中來,創新營運資金管理模式,否則會導致企業發展陷入財務困境,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營運資金管理策略要與利益相關者管理策略相協同
現有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雖然越來越關注顧客關系管理和供應商關系管理,但是在營運資金管理中只考慮了供應鏈中各企業的利益,沒有關注企業供應鏈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然而上述分析表明,企業利益相關者中任何一方的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企業價值創造,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營運資金周轉和使用,影響到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因此,企業在制定整體的營運資金管理戰略時,應統籌考慮企業不同類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制定相應的利益相關者管理策略,并與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相協同。
(三)重視業務流程的優化
企業業務流程的建立優化要與企業的整個供應鏈流程和信息系統的管理協調一致,服務于整個供應鏈管理,加快信息的流通,提升各個流程之間的響應速度,形成快捷反應的信息系統體系。企業內部的核心業務流程包括采購業務流程、生產流程和營銷流程。采購流程設計要與供應商管理聯系起來,通過建立供應商門戶系統,供應商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采購計劃,及時處理訂單和合理安排生產。營銷流程的設計要與顧客管理相聯系,建立顧客服務系統,加快并規范送貨流程,為顧客提供快速便捷服務。業務流程的優化有助于為顧客、供應商以及員工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實現共贏。
(四)建立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業績評價體系
利益相關者管理和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在企業中實施的關鍵就是要能合理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是與其在經營中的貢獻分不開的,合理評估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貢獻有助于企業價值在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公平分配,這就需要建立新的業績評價體系。新的業績評價體系既涵蓋對管理層、員工的績效評估,也包括對顧客、供應商在企業價值鏈上的貢獻評價。完善科學的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業績評價體系將為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式在實踐中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竹泉.企業營運資金管理該向何處去[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1,(2).
2.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管理:新經濟時代的管理哲學[J].軟科學,2003,(1).
3.唐更華,吳劍輝.殼牌公司利益相關者管理模式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3).
4.王竹泉,張欣怡.業務流程管理對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機理研究[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