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
談榮國
公司治理是通過建立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規范機制來明確對公司管理者和董事會的責任要求,對他們履行責任的情況實施監督,防范管理者的不良行為,保障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當前國有企業為研究對象,以逐步凸現的公司治理需求為切入點,站在內部審計的角度,研究了內部治理審計的功能,希望企業充分發揮內審職能,提高企業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一、現代企業內部治理審計功能分析
1.內部治理審計是經營信息在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傳達的平衡器
現代公司制企業中,形成契約合同的各方存在著不同動機的信息需求,經理層期望通過信息報告掌握經營現狀,從而為進一步粉飾自己的業績、提高報酬而打下基礎;股東要關心的信息是公司的績效,并依此作出經營決策;潛在的購買者也希望通過了解公司經營信息,決定是否繼續做該公司的客戶。在內部審計產生之初,其目的是查錯糾弊,之后,發展為合理地保證內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當公司制企業要求實現內部控制的治理功能時,內部審計也應順應變化,將審計的功能延伸到治理層面。
2.內部治理審計有利于修正公司的治理結構
美國安然事件是其公司治理結構存有缺陷的典型代表,在這一能源巨頭和其他類似的大公司由于審計失敗而發生的錯誤對于世界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它也給傳統內部審計開啟了一扇介入公司治理結構的機會之窗,投資者更加看重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內部審計也由此意識到了內部審計必須跳出傳統審計范圍,延伸內部審計功能至公司治理結構之層面。所以內部審計部門的存在,修正著公司治理結構,對于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來說,必不可少。
3.內部治理審計有利于公司治理中的“權力制衡”
公司治理之初,確定“權力制衡”為公司治理的重心;但隨著公司治理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這樣的目標定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無法達到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隨公司治理功能的發展,內部審計也在以往遵循性或財務性的傳統審計工作基礎上被擴展保證。對內部審計的新定義為其注入了活力,使其更加靠近組織的價值鏈,而所提供的高質量的服務將更加受到肯定。由此可以看出,它與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內部審計正在身體力行著公司治理的目標需求。
二、內部審計在中海集團治理中的作用
(一)內控審計評價是企業治理、管理高層次協調一致的要求
企業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對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風險評估是管理層識別、分析實現目標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從而制定如何管理風險的制度基礎。它隨經濟、行業、監管和經營條件而不斷變化,需建立一套機制來辨認和處理相應的風險。風險評估的前提條件,是企業治理、管理高層次協調一致的目標。在投資方和管理當局找出風險并采取必要措施之前,首先要確定目標。內部控制在這方面的目標主要是,在整個組織內部制定協調一致的目標,并找出關鍵性的成功因素。確定和分析風險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是有效內部控制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二)內部審計朝企業治理的風險及有效性評價方向發展
在決定內部控制政策,并在此基礎上評估特定環境中內部控制的構成時,董事會應對內審提出的諸多風險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執行風險控制政策是管理層的職責,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管理層應確認、評價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并執行董事會所設計、運行的內部控制政策。順應國際國內內部審計理論及實務的變化,內部審計將是用來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的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它以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改善,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的范圍正在延伸到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企業內部普遍認為內部審計是針對內部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改善。
(三)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與各種決策的協調人
現代內部審計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加關注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觀念下,年度審計計劃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接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使用風險管理原則改變審核過程。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的關鍵流程,促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測試控制,而且包括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在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經營風險,才是內部審計的焦點。
三、擴大內部治理審計的需求,創造內部審計的良好環境
(一)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內部審計要求下,內部審計參與到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中,幫助組織發現并評價重要的風險因素,促進組織改進風險管理體系;評價并改進組織的治理程序,為組織的治理做貢獻;同時繼續原有的對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評價作用,幫助組織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時的內部審計人員是風險專家,通過對風險的把握來評價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并促進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改善,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掌握與駕馭。在風險管理這一統一的核心下,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整合,為組織增加了價值;同樣,在風險管理這一統一的核心下,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實現了整合。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內部治理審計的有機部分
隨著風險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發生變化,由“控制”轉向“風險”。現代內部審計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觀念下,年度審計計劃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接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使用風險管理原則改變審核過程。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關鍵流程,促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再是測試控制,而是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在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經營風險,才是內部審計的焦點。
(三)內部審計要引入“陽光管理”,期望建設良好的審計環境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要糾正企業治理中的不當行為,就必須充分發揮大眾輿論對這類行為進行曝光和監督的積極作用。為此,需要對宣傳媒體的社會功能進行準確定位,增強其獨立性和公正性。我們期望通過內部治理審計為企業創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制度環境:第一、不能干壞事,建立恰當的公司運作機制和操作程序。第二、不敢干壞事,建立完善的法治秩序,使干壞事者面對很高的懲罰成本和強大的威懾力。第三、不愿干壞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自我道德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