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問題及管理對策
吳亞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在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根本目的的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銅冶煉企業成本是生命線。分析銅冶煉企業的成本,需從了解企業的簡單工藝和營銷模式入手,以加強成本的預計和過程管理。筆者就銅冶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作一些探討。
一、銅冶煉企業生產工藝、盈利模式及成本構成
(一)銅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通訊、汽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相應地也帶動了銅消費量的快速增長,成為發展國民經濟與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礎材料。近10年我國銅消費平均增長率是世界銅消費平均增長率的2.4倍,2011年全球精煉銅產量1963萬噸,消費量1998萬噸,中國年表觀銅消費800萬噸,占全球用銅量的40%,已是全球第一大銅消費國。
(二)銅冶煉企業火法煉銅生產工藝
銅冶煉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至今銅的冶煉仍以火法冶煉為主,其產量約占世界銅總產量的85%,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火法冶煉中的成本問題及控制。
火法冶煉銅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一般先將含銅百分之幾的原礦石,通過選礦過程提高到20%—30%,成為銅精礦。然后在熔煉爐進行造锍熔煉,產出的熔锍(冰銅,含銅40%-60%)接著送入轉爐進行吹煉成粗銅(含銅可達98.5%)。之后再經過陽級爐氧化精煉脫雜,鑄成陽極板進行電解,獲得品位99.95%以上的陰極銅。火法冶煉工藝流程簡短、適應性強,銅的回收率可達95%以上。
銅產業鏈如圖2所示,從銅礦山經過若干加工環節最后變成銅加工材。
(三)銅冶煉行業的盈利模式與銅加工費
銅冶煉企業主產品為陰極銅、附產品有硫酸、黃金、白銀以及鉑、銠、鈀等少量的稀有金屬。其盈利模式為:1.國外、國內銅精礦賺取冶煉加工費;2.銅精礦賺取黃金、白銀加工費;3.賺取煙氣制酸的硫酸加工費;4.賺取提高標準基數(國外給冶煉企業的回收率95%)以上回收率費用。
銅冶煉行業盈利的重要來源是獲取銅精礦加工費。
1.銅礦山與銅冶煉的供需關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用銅國家,2012年中國銅礦山產量為162萬噸,冶煉產量為606萬噸,銅材加工產量為1136萬噸,銅表觀消費800萬噸。中國同時也是貧銅國家,銅的資源儲量小、品位低,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銅冶煉企業一般70%-95%需從國外進口銅精礦,因此銅冶煉企業國外銅加工費也是盈利與否的重要部分。
2.國內銅精礦計價方式
國內銅精礦作為冶煉廠的原料,其購買時的計價方式為,按上海金屬交易所一周結算均價,乘以85%左右的系數為買斷價格(此系數為動態的,國產原料緊張,國外原料加工費低情況下,系數向上調整,反之系數向下調整)。
3.國外采購銅精礦計價方式
國外采購銅精礦作為冶煉廠的原料,其計價方式為支付銅精礦加工費。銅精礦加工費包括兩部分,為TC(Treatment charges粗煉費)和RC(Refining charges精煉費)。TC/RC是礦產商和貿易商向冶煉廠支付的、將銅精礦加工成精銅的費用,一般TC/RC的作價都是基于含銅量30%的銅精礦。TC以美元/噸銅精礦報價,而RC以美分/磅精銅報價,可以按照同一重量單位換算并相加合計為一個數字,即綜合的銅加工費用。
(四)銅冶煉企業成本構成
1.成本分類
冶煉企業總成本當中,不同成本有著不同的特點,有的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多而增大,而有的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多而降低,有的成本與管理者直接相關,而有的成本與管理者沒有直接的關系。
2.按生產要素對成本進行分類
從生產要素看,直接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制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3.按成本屬性對成本進行分類
通常將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類,這對于成本的預測、決策和分析,特別是對于控制成本和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也稱“固定費用”,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銷售量變動而變動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包括房屋設備的租賃費、保險費、廣告費、管理人員薪金(計件工資除外)以及按直線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土地使用稅等。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在相關范圍內,其成本總額不受產量增減變動的影響。但從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看,它卻隨著產量的增加而相應減少。當產品產量或商品銷售量的變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時,固定費用就會有所增減。所以,固定成本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概念。
第二,變動成本。變動成本是指隨著產品產量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化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包裝費等。這里的變動成本是就總業務量的成本總額而言,變動成本雖然在相關范圍內,其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成正比例增減,但是從產品的單位成本看,它卻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
(五)單個銅冶煉企業加工成本分析
不同的銅冶煉廠之間,項目范圍、建設的基礎條件,配套設施各有不同,規模、生產工藝不同,裝備水平不一,融資能力和條件相差較大,造成投資各不相同,反應在制造費用上的各有高低。另外,冶煉廠的礦銅原料來源千差萬別,進口的,國產的,品位有高有低,雜質金屬種類和含量也不盡相同,這也對生產成本構成影響。
(六)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是指不能直接歸屬于某個特定產品成本的費用。它是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與當期產品的管理和產品銷售直接相關,而與產品的產量、產品的制造過程無直接關系,即容易確定其發生的期間,而難以判別其所應歸屬的產品,因而是不能列入產品制造成本,而在發生當期從損益中扣除,期間費用包括直接從企業的當期產品銷售收入中扣除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1.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活動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企業管理及服務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修理費、技術開發費、社會保障性繳款、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土地使用費、業務招待費和其他管理費用等項目。
2.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應包括流動資金借款利息,建設投資借款生產期利息和匯兌凈損失。
3.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應包括企業在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勞務等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4、銅冶煉廠期間費用及分析
以J冶煉廠為例,該廠年期間費用如下:
銷售費用2558萬元
管理費用10414萬元
財務費用27290萬元
陰極銅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87%,若年產45萬噸陰極銅產量,每噸陰極銅期間費用895元。
(七)單個銅冶煉企業的完全加工成本
J冶煉廠生產一噸陰極銅的直接加工成本為2179元,期間費用為895元/噸,如果把期間費用也視為成本,那么生產加工成本,加上期間費用,就得到完全成本即累計完全加工成本為3074.元,冶煉企業盈虧平衡點也是3074元。那么J冶煉廠在國際國內市場采購銅精礦,加工費高于3074元(折合TC/RC356.7美元/噸)時,J冶煉廠會贏利,反之會出現虧損。
二、銅冶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通貨膨脹造成的物價上升,企業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影響企業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不斷增加,特別是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各種生產資料價格,尤其是人員工資、天燃氣、重油、電力等價格也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企業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成本控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力資源成本增長過快,增加企業成本
人力(人工)成本是產品及勞務成本構成的主要因素。最近幾年,人力成本增長較快,而且增長勢頭出現不可逆轉的增長趨勢,已成為企業成本控制必須應對的挑戰。
1.人力資源需求增加,人才成本呈趨勢性增長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和比較經濟,市場競爭實質上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競爭的程度越激烈,人力成本上漲的速度也就越快。
2.冶煉產量快速擴張,對技術管理人員需求增加
近年來,銅冶煉企業快速發展,其增速超過GDP的增長,僅2004年至2012年的近10年間,其產量增長了一倍多,其中,2011年全國精煉銅產量達582.35萬噸,增長12.06%。冶煉企業產量的增加,無論是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還是對技術工人需求都呈現增長趨勢,從而也推動了人員工資的增長。
(二)能源等輔助材料價格不斷攀升
中國既是能源生產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2011年全國總能耗折合標準煤34.8億噸,占到全世界總能耗的20.3%,創造了全世界10.4%的GDP,消耗的鋼占了全世界的45%,煤炭占全世界的46%,水泥占到50%,石油天然氣占到14%。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能源、材料價格的上漲,在產品成本中,能源、材料支出比重最大,推動企業成本的上升,給企業控制成本帶來了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
(三)融資成本過高,加重企業財務負擔
冶煉企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料重工輕”,銅的單位價值高,2012年上海金屬交易所每噸銅含稅銷售均價為57306元;銅精礦中的伴生金屬黃金也達33.9萬元/千克,企業采購原料需支付巨額資金。這些資金的來源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成本高,需支付的財務費用高。
從商業銀行來看,向企業發放貸款是向企業提供融資的基本形式。顯然,貸款利息構成了企業融資成本的主要內容,而影響貸款利息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貸款利率。近幾年,國家為了控制通脹,不斷提高貸款利率,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將越來越大,出現了資金需求量大的企業“為銀行打工”的現象。以40萬噸陰極銅生產企業為例,在銅價57000元/噸時,需人民幣貸款60億元,按6.2%利率計算,一年財務費用3.9億元。而且,從發展的趨勢來看,今后一段時間融資成本很難下降,控制融資成本就成了企業控制成本的一大難題。
(四)環保約束帶來的成本上升
目前,保護環境以及恢復和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被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然而,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雖然有關部門、企業和社會也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但我國企業在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這就使得企業必須在環保方面進行投資,而如何消化和控制投資帶來的成本負擔,是企業應認真考慮的問題之一。
銅冶煉企業屬于重污染行業,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環保法規和規定的要求將趨于嚴格,可能導致公司未來環保投入成本的持續上升,從而影響經營利潤和盈利水平。
(五)技術創新水平高低對企業經濟效益好壞影響大
在市場經濟中,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和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條件。銅冶煉企業整個生產線的技術水平高低,直對接提高冶煉回收率,提高二氧化硫綜合回收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電力、能源等各項單耗起作至關重要的作用。工藝裝備水平高,直接提高冶煉回收率和二氧化硫綜合利用率等技術經濟指標,直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反之,就會降低企業經濟效益。
三、銅冶煉企業成本失控的原因
銅冶煉企業成本失控主要表現在:
(一)銅冶煉企業相關人員的成本意識淡化
成本管理觀念落后。在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企業應更多地依靠技術的投入,即靠現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對因素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成本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應從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角度出發,加強整個生產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售后服務。而目前,很多冶煉企業從領導至職工對成本的關注程度較弱,沒有認識到成本是反映企業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管理工作質量、基礎管理、現代管理理念的綜合指標,沒有認識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這種意識和觀念不轉變,企業管理成本很難做到位,也必然失去控制。
(二)銅冶煉企業成本管理范疇狹窄
當前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這樣只考察產品的制造成本會造成企業投資、生產決策的嚴重失誤。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引進到獲利,其成本絕不能僅僅理解為制造成本,而是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發生。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技術成本、資本成本、物流成本、服務成本、資源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不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必然造成成本控制的局限性,造成控制了一部分、一個方面的成本,忽略了另一個方面成本。另外,在管理領域,也只限于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視了事前的預測和決策,難以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
(三)銅冶煉企業手段不多成本控制不力
企業自身缺乏成本意識,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明確的成本目標,即使進行控制亦無控制的標準和依據。有些企業雖然確定了成本目標,但缺乏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其目標徒有其名,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業物耗上升,費用增加,跑、冒、滴、漏損失浪費嚴重。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既有市場、法制不健全,價格機制混亂等外部問題,又有企業內部的原因,特別是企業內部成本責任制不健全,企業內部沒有明確的成本責任,各部門及職工個人的責任或業績評價沒有關系,企業職工對成本管理既無壓力又無動力。
(四)銅冶煉企業對金屬平衡失去控制
金屬平衡管理是指對采購的銅原料和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產成品進行盤點,核對進廠原料和庫存、在途成品、銷售產品是否匹配。冶煉廠的金屬平衡管理是冶煉廠的綜合性質量指標,是衡量生產、技術、質量等方面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通過有效的金屬平衡管理,可以揭示生產指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有價金屬的流程動向,提高金屬實際回收率(實際回收率大于銅精礦合同回收率部份是買礦冶煉廠的收益之一),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價金屬流失,保證存貨的真實性,保證成本的真實性。歷史上,沈陽冶煉廠,曾因進廠原料數量與實際原料數量存在巨大差異,企業成本不真實,監督失控,造成國內最早的沈陽冶煉廠倒閉破產。
(五)銅冶煉企業對原料庫存失去控制
銅原料價值高,銅產品價格波動大,冶煉廠不確定合理的庫存,一但價格下跌,就需計提跌價準備,增加企業成本,動輒造成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損失。失控的銅冶煉企業一般情況下,沒有制定科學的生產作業計劃,保證生產的穩定性,不能加快存貨的周轉,不能規避生產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存貨風險,更沒有利用銅期貨保值措施來規避風險。
(六)銅冶煉企業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管理機構臃腫,管理人員、生產人員過多,造成人浮于事,不僅增加人員工資,增加人力成本,還會消耗水、電、材料資源,增加人際交往等一系列成本。僅以工資支出為例,同等規模的冶煉廠,一個用工400人,一個用工2400人,以人均工資6萬元/年計算,就會增加工資成本1.2億元,使企業成本無法控制。
四、銅冶煉企業成本失控控制對策
面對銅冶煉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形勢,只有加強銅冶煉成本管理,努力尋找降低銅冶煉成本的有效途徑,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一)增強全員成本管理意識,實行全員成本管理
首先應從領導做起,增強全員的成本意識,全過程加強成本控制,加強成本考核,才能將企業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為企業帶來效益。其次要擴展成本管理的范疇,把企業的目標成本按全面的、全過程的管理原則可分解為設計成本、工藝選擇成本、物資進貨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資金使用成本、質量成本、市場成本,抓住每一個環節,做到環環相扣。再次是不斷向企業全體職工宣傳有關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識,使其提高對產品成本管理的認識,做到上至企業高層,下至企業最低層人人均關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視成本管理以及爭相參與成本管理,視自己為成本管理中的一員,使其每位職工都能發揮起主觀能動性。
(二)實行預算控制制度,嚴格考核成本
結合企業的利潤目標,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和年度成本計劃,并將成本計劃層層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及責任者。并做好經濟責任制考核工作,將成本預算與經濟責任制考核緊密結合,鼓勵各生產車間努力降低成本,完成成本計劃的要根據其成本節約額增發效益獎;完不成成本計劃的要相應給予處罰,扣發部分效益獎,要做到獎懲分明才能充分調動各單位降低成本的積極性。同時要根據市場環境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變化及時對成本計劃進行調整,確保成本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
(三)提高金屬冶煉回收率
金屬回收率是指冶煉成品或半成品的金屬量占實際消耗物料中金屬量的百分比。它是工序回收率(熔煉回收率、精煉回收率等)、全廠冶煉回收率、冶煉總回收率的總稱。金屬回收率越高,意味著冶煉過程中原料損耗越少,產品成本越低。銅冶煉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冶煉廠的經濟效益。以一個年40萬噸銅冶煉企業為例,如果回收率為95%,就意味著一年損失2萬噸銅,如果回收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就可以多回收200噸銅,假設銅價格5萬元一噸,一年就可以增加1000萬利潤。因此,必須采用先進冶煉技術,采取各種有效方法提高銅冶煉回收率。要提高銅冶煉回收率必須加強技術力量,提高崗位工人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能,努力降低渣含銅的比例,減少銅損耗。
(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要積極探索對銅原料、銅產品、副產品中有價元素含量進行系統測定和回收利用的途徑,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銅精礦中含有少量價值極高的黃金、鉑、銠、鈀等稀有金屬,企業應加強資源綜合回收,綜合利用。同時因冶煉工藝水平限制,冶煉廠熔煉渣和吹煉渣中損失的銅,也可以通過再磨、再選,進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通過煙氣回收、渣含銅再選,使冶煉過程中所有資源“吃干榨盡”,充分利用,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陰極銅生產成本。
(五)加強能源消耗的管理
由于冶煉加工成本中能源消耗所占比重較大,能源消耗占加工費的比例在50%左右,因此要重點加強能源管理,努力降低冶煉加工成本。冶煉能源主要有電力、燃料等,燃料為燃氣、煤、焦炭、重油等,要做好燃氣、煤、焦炭、重油日常消耗的監控工作,對于單耗發生異常變化的要及時查找原因分清是正常變化還是非正常變化,并提出相應對策。同時要做好燃氣、煤、焦炭、重油的采購工作,控制好采購質量和采購價格。
(六)做好銅原料套期保值,規避市場風險
保持合理的存貨庫存,規避跌價準備損失。為避免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冶煉企業保持合理的存貨庫存,主要是銅原料庫存、在途的槽存銅庫存。如果在高價位儲備過多的銅原料,一旦銅價下跌,將會使銅原料大幅貶值,成本升高,計提跌價準備。如果銅原料儲備不足,將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因此要根據市場變化,銅價走勢,生產經營情況,制定合理的銅原料采購計劃,保持合理的銅原料庫存。特別是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時,要及時根據生產情況減少銅原料庫存,或者進行必要保值,以鎖定銅產品的銷售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