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的現狀,能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然而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大部分上市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取了回避的態度。本文在分析影響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選擇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在上市公司推行公允價值計量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投資性房地產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執行情況
盡管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但各國有識之士都十分清楚,金融危機產生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公允價值的應用。因此,國際會計組織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機構紛紛修訂和完善會計準則,以更好地推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為了加強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協調與趨同,我國財政部在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廣泛地應用了公允價值會計。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債務重組、企業合并、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等多項具體準則中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例如,對投資性房地產明確規定其后續計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但相對成本模式而言,理論界和實務界普遍認為公允價值模式更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的特性,更能夠及時、全面地反映現在和未來經濟環境的變化,真實地反映投資性房地產的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有利于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