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我國創業板的成功推出開辟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新途徑,但其中IPO超募問題卻值得深思。本文的多元回歸分析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對資金超募沒有顯著影響。投資者對創業板上市“非理性的狂熱”、過量資金追逐、高價發行是導致資金嚴重超募的直接原因。最后從政府、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三個角度提出了解決超募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創業板 超募“困擾” 財務指標 市場配置效率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在深圳正式掛牌上市,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增添了一個富有生氣且更為活躍的板塊。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募集資金成為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投入預期發展項目,使之形成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但是,上市公司在預期投入項目之外募集的超額剩余資金如何使用,成了“困擾”缺乏新投資項目儲備公司的難題。
一、創業板公司高超募率居高逆升
本文選取創業板上市前50家公司為樣本,考察其超募資金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前5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全部存在超額募集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