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內部控制監督的本原性質從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四個領域,可分別得出內部控制監督的行動反思觀、反饋控制觀、組織學習觀和質量管理觀,它們各自反映了監督本原性質的一個側面,相互之間構成了一個邏輯統一的整體。
【關鍵詞】內部控制 監督 組織學習 質量管理
1992年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運用了系統論的思想,將內部控制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要素,其中的監督要素是作為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一種反饋機制,目的在于確保內部控制各要素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以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持續有效性。不過,COSO發現,在企業的具體應用中,監督要素并沒有得到有效實施,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設計、實施和評價監督程序,COSO在2009年發布了《內部控制系統監督指南》。國際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在此基礎上,立足于IT環境,于2010年發布了《內部控制系統和IT監督指南》,指導企業在IT環境下設計、實施和評價監督程序。鑒于監督要素的重要性,為了探尋內部控制監督的本原性質,本文將從社會學、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四個領域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