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一定時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書面文件,編制和提供會計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都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現實生活中,企業管理層往往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而粉飾會計報表,通過各種辦法來進行利潤操縱。下面將對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設置賬外賬
按照我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置賬簿不允許設置賬外賬。有些企業為了操縱利潤,設置兩套賬、賬外賬,根據不同目的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反映給不同的報表使用人,但并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企業的整體情況
二、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按新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費用處理,當期發生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尤其是為了使當期盈利,故意不遵守規則,通過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以獲得虛增利潤。1.應收賬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提供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方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它是企業的銷售業務也是企業的主營業務,其能否收回對企業業績影響很大。但對于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按規定應轉入壞賬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如果按規定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轉為壞賬的話,1997年深滬市上市公司虧損數將由42家改為114家,虧損面將由5.2%擴大至14%。也有的企業為了虛增銷售收入虛列應收賬款,因此,對于“應收賬款”導致的利潤操縱一定要引起特別的注意。2.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這種損失是由于當期某種原因造成的,應在當期處理,但往往不在當期處理,使當期費用減少,從而達到虛增利潤之效果。3.在建工程長期掛賬。大部分企業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時,都會對外融入部分資金。而借款需按期計提利息,按會計制度規定,這部分借款利息在工程沒有竣工之前應予以資本化。如果企業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進行竣工決算,那么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從而使當期費用減少(財務費用減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舊,從而虛增利潤。4.該攤的費用不攤。對于企業來說,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實質上是已經發生的一項費用,應在規定期限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但一些企業則為了某種目的少攤、甚至不攤。
三、通過折舊方式變更操縱利潤
企業對固定資產正確地計提折舊,對計算產品成本(或營業成本)、計算損益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在影響因素中,折舊基數和固定資產凈產值還比較容易確定,而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卻較難把握。事實上,固定資產折舊除有形磨損外還有無形磨損,而且企業和行業不同,磨損情況也不相同,因此,企業往往有足夠的理由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而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只會影響會計利潤卻不會影響應稅利潤,對企業現金流量也不會產生影響。
四、通過非經常性收入進行利潤操縱
1.其他業務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業務,不屬于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但對一些公司而言卻有“一錘定千斤”的作用。2.投資收益。我國投資準則將投資定義為:企業為通過分配來增加財富,或為謀求其他利益,而把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所獲得的另一項資產。因此,投資通常是企業的部分資產轉給其他單位使用,通過其他單位使用投資者投入的資產創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過投資改善貿易關系等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當然,在證券市場上進行投資所取得的收益實際上是對購入證券的投資者投入的所有現金的再次分配的結果,主要表現為價差收入,以使資本增值,但企業往往利用投資收益使之成為掩蓋企業虧損的重要手段。3. 關聯交易引致的營業外收支凈額。關聯交易是指存在關聯關系的經濟實體之間的購銷業務。倘若關聯交易以市價作為交易的定價原則,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而事實上,有些公司的關聯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在關聯公司之間轉移。 4.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在利潤表中,“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這個科目反映的是企業調整以前年度損益事項而對本年利潤的影響額。因此,一些公司往往“置之死地而后生”。 5.補貼收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地方政府為了不讓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上市資格,往往運用“看得見的手”,對上市公司進行補貼和幫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額補貼而實現了扭虧目標。
五、通過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
企業對外進行長期股權投資,一般使用兩種方法核算投資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權益法。企業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在下列情況下應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2.不準備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3.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則采用權益法核算。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卻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肆意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將長期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投資企業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資企業股權份額核算投資收益(即是實際上沒有紅利所得)。同時,所得稅法則是根據投資企業是否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紅利及紅利多少來征稅的。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將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一方面可以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卻無須為這些增加的利潤繳納所得稅。
六、其他方法的利潤操縱
(一)存貨計價不當
如按定額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將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按比例在期末在產品、庫存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之間進行分攤,但有的企業定額成本差異只在期末在產品和庫存產品之間分攤,本期銷售產品不分攤產品定額成本差異,從而達到虛增本期利潤的目的。也有一些企業任意改變存貨發出核算方法,如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把加權平均法改為先進先出法,以期達到高估本期利潤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
(二)費用任意遞延
把當期的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列為遞延資產,從而達到減少當期費用。
(三)對外負債的不當計算
一些企業通過對外欠款在當期漏計、少計或不計利息費用或少估應付費用等方法來隱瞞真實財務狀況。
(四)非真實銷售收入
一些企業通過混淆會計期間,把下期銷售收入提前計入當期,或錯誤運用會計原則,將非銷售收入列為銷售收入,虛增銷售業務,增加本期利潤。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既然企業有充分的空間來操縱利潤,因此,對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來說,不僅要看利潤表的數據,而且要看利潤的計算過程;不僅要看利潤的數量,而且要看利潤的質量。
(一)分析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
損益表中的一些數據可檢驗企業獲利能力與經營成果。如以主業利潤除以主業收入,可得出企業的主業利潤率;而以主業利潤除以總利潤,接近1的,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主體;數值遠離1的,就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缺乏效益;大于1的,說明發生了其它業務、投資收益的虧損或營業外收支不抵。
(二)分析財務指標
如取流動資產數除流動負債數得出流動比率,從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除以流動負債得出速動比率,可以分析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與變現能力;以凈利潤分別除以總資產、凈資產、得出的資產貢獻與凈產收益率,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資價值。
(三)強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時間序列的應用研究
利潤操縱利用了會計應計制的特點,但在較長時間內,有些手段將失去效用,如推遲確認費用必然引起下期費用升高;提前確認收入和利潤就會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潤降低。因此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范圍就能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
(四)計算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
調整后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不良資產 、年度末普通股總數,其中不良資產為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待攤費用、遞延資產 及待處理財產損失。 這種計算意味著截至報告期末,對可能存在的潛在損失全部視為損失,從股東權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實際狀況的凈資產額,以判斷公司經營業績的虛實和差異。
(五)結合運用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
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動態情況,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過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分析企業 HYPERLINK “http://paper.studa.com/” 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以及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
(六)注意、閱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
通過閱讀審計報告,可以了解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如發表非標準的無保留審計意見,則要引起警惕,關注可能發生的利潤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