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本文首先從非營利組織產權界定、審計導向和邏輯推演方面探討了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導向問題;然后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雙導向、三審、內外同治的非營利組織審計導向圖,進而推演了組織治理、組織使命、審計導向和審計功能的邏輯關系,以期指導非營利組織審計,提高社會捐助的熱情和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公信度。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 審計導向 公共問責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由政府和市場組成,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失靈將導致市場價格扭曲和市場秩序紊亂,而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失靈會導致資源配置無效或低效。為了彌補政府和市場雙雙失靈所造成的損失,經濟社會便產生了非營利組織,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配送,與政府和市場一起構筑起現代三元經濟社會結構。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與此同時,非營利組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使得我國的慈善捐助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但是,這種蓬勃發展之勢喜憂參半,喜在非營利組織在轉型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憂在非營利組織治理與發展相脫節。2001年胡曼莉事件和2011年郭美美事件,使非營利組織產生了信任危機。而具有“免疫系統”功能的審計,責無旁貸要為公眾揭開非營利組織“運作之謎”,助推非營利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審計已由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發展到風險導向審計,2006 年財政部發布了風險導向審計準則,并于2010年進行了修訂,這標志著審計理論與實踐正邁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階段。非營利組織是為了滿足公眾需要而成立的慈善和人道救助救援組織,這是它能成為公共管理主體的重要依據。那么,企業執行的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是否適合對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呢?本文以此問題為邏輯起點,通過理論分析和邏輯推演,提出以風險和公共問責為雙導向的非營利組織審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