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企業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壓力與外部壓力相博弈的結果。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公司財務狀況、經營環境復雜性、被ST、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其內部控制缺陷呈正相關關系,公司規模、獨立董事在董事會所占比例與內部控制缺陷呈負相關關系,但后者不顯著,說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對抑制內部控制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小板企業 內部控制缺陷 公司規模 公司經營復雜性 公司虧損比例
一、引言
自2004年6月25日首批八家中小企業上市交易起,中小板運行已七年有余,截至2011年6月25日,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584家。相對于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運行獨立、監管獨立、代碼獨立和指數獨立。在公司自身特征方面,中小板大部分公司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然而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將高科技轉為現實產品或勞務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因而公司經營的風險性也較高。
經驗數據表明,中小型科技企業還普遍存在投資失敗率較高的問題,這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必然會經受挫折。在公司治理層方面,中小板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民營企業背景,普遍存在“一股獨大”、“家族企業”的特征,公司存在著眾多的關聯方交易,這從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出現內部控制缺陷的風險。本文試從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產生的原因出發,探討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