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本文以我國西南四省市53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基于稅盾效應與財務杠桿效應的關聯性,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了債務融資效應的綜合指標,并運用回歸分析法檢驗了綜合指標與上述兩種效應之間的相關關系及顯著性水平。研究結果顯示:無論上市公司盈利的能力是強是弱,提高資產負債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債務融資綜合效應;盈利能力強的公司由于稅盾效應與財務杠桿正效應同時存在,應該適度擴大負債比例;盈利能力弱的公司由于稅盾效應大于財務杠桿負效應的影響力,同樣可以謹慎增加負債,但要防止將來財務杠桿負效應增大而出現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債務融資 稅盾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 綜合效應
一、文獻回顧
在動蕩的國際金融背景下,企業債務融資憑借其稅盾效應、財務杠桿效應等優勢,成為資本結構決策的焦點。
Modigliani和Miller(1963)通過MM定理Ⅱ首次引出稅盾效應,即在考慮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下,企業價值隨著負債比例的增大而上升。近年來,債務融資效應的實證研究已經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比如,稅盾效應方面,Groh等(2009)指出債務稅盾與折舊稅盾共同導致企業價值的增長,他通過選取相關參數,設計了稅盾效應影響程度的評價方法。賀伊琦(2010)通過構建證券市場供需雙方均衡模型,論證了稅盾效應對現金流量和企業價值的影響,以此指導資本結構決策。
對于財務杠桿效應,楊照江(2009)以我國上市公司2003 ~ 2006年的數據為樣本,研究債務融資與現金流量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負債程度越高,財務杠桿效應的敏感性越強。Kim Hiang Liow(2010)以2000 ~ 2006年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為樣本,對企業價值的決定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證明利用財務杠桿正效應會增強企業的成長能力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