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作為IPO之外最重要的上市渠道,借殼上市操作方式彈性大,可選擇方案多,與IPO相比較,具有耗時短的優勢而備受市場青睞。但由于借殼上市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實務中其會計和稅務處理頗有爭議之處。本文基于S上市公司的重組案例,分別探討了借殼上市的會計和所得稅處理,最后對案例分析的結果提出了思考和建議,以期對企業重組活動有所借鑒。
【關鍵詞】案例分析 借殼上市 會計處理 所得稅處理
一、案例簡介
S公司系在深交所掛牌交易的主營計算機軟硬件銷售、系統集成、電子產品開發等業務的一家上市公司,由于連續三年虧損,該公司股票自2008年6月16日起暫停上市。為恢復上市,該上市公司進行一系列的企業重組行為,具體詳述如下:
首先,置出公司的資產和負債。S上市公司及其第一大股東P0公司、S1公司及其控股公司P1、S上市公司的金融機構債權人(以下簡稱“銀行債權人”)達成重組意向,由S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P0公司指定人士新設立S2公司,專門承接銀行債權人的債務(本金加利息),總計25 000萬元,同時S2公司受讓S上市公司的流動資產,總計8 300萬元,不需支付對價;另外,為使新設立的S2公司有能力償付所承接的金融機構的債務,P1公司將其持有的S1公司10%的股權作價1元轉讓給S2公司。S上市公司的除前述以外的非銀行債權計99 000萬元、非流動資產計1 170萬元、全部員工及業務轉移給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P0公司,不需另外支付對價。通過置出行為,S上市公司成為無資產、無負債、無業務、無人員的凈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