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會計信息若要有用,就應滿足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但是在會計實務中,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往往很難實現,因此對二者排序問題的探討一直存在于會計理論界。本文認為,試圖對這兩個信息質量特征進行排序的做法欠佳,而應該將對二者的權衡問題置于具體的交易和事項處理層面,并認清二者內涵的“相對性”,根據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和不同的環境做出相應的選擇。
【關鍵詞】會計信息 可靠性 相關性 使用者
會計信息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依據、經濟資源配置的基礎、管理當局業績評價的標準以及受托責任考核的手段,并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因此,保證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具有重大意義。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不同學者的觀點各不相同,各個國家會計規范的要求也不相同,而可靠性和相關性已被公認為是兩個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具體到會計實務中,除了少數確定性的交易和事項以外,這兩個質量特征很難同時得到保證,例如,“基于交易會計”和“基于價值會計”模式的爭論、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的選擇、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取舍等等。正是可靠性和相關性既緊密聯系又相互沖擊的矛盾關系,引出了如何對這兩個信息質量特征進行權衡的問題。為此,本文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通過分析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要求,對可靠性和相關性的內涵及其所處的地位進行重新思考和認識,以期找到合理的邏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