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專業批發市場如何認識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管理,以及企業信息化管理對專業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如何?本文探討了信息化與企業競爭力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杭州果品批發市場20年的信息化之路的分析,提出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的果品流通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是幫助果品批發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 企業競爭力 信息技術 應用
目前大多數專業市場或綜合市場商品流通是采用傳統的租賃制管理或對手交易模式,信息技術應用局限于管理層面。杭州果品批發市場作為一家專業批發交易市場,采用“代理制”管理模式,信息技術應用于經營業務始于1992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規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業務應用范圍從單一的貨款結算到綜合經營管理服務,業務經營模式從分散處理到業務集中、跨行業聯網運行,全面加快了果品流通的節奏、效率和質量,對果品批發市場的做大、做強、做優發揮了有效作用。在此,本文就專業批發市場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行探討。
一、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
企業競爭力就是企業在技術、管理、營銷以及知識等各方面的創新能力。具備了這些創新能力,企業就具備了相對于競爭對手來說的在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與提供勞務等方面的優勢,就有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可能。企業競爭中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支柱,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是培育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點,知識創新是培育企業競爭力的土壤和源泉。
許多人僅從工業企業產品與工藝創新角度理解技術創新,認為屬于流通產業的專營果品批發的市場沒有什么技術創新。其實從整個流通產業來看技術創新是多種多樣的。流通產業技術創新包括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業態創新和純技術創新等。這些創新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比如,當現代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在流通產業中取得新的應用形式時,往往伴隨著服務、管理、組織、業態等方面的一系列創新。
流通企業的核心產品是提供服務。專業批發市場要發展自己的特色,提高競爭力,必須在服務方面進行創新。流通服務創新可以由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新應用而形成。比如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革命,使全球的互通互聯、信息的實時交換成為可能,造就了阿里巴巴、淘寶網,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向傳統的流通產業滲透,帶動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使流通企業經濟結構向知識經濟跨越。
企業競爭力是企業追求的永恒主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信息化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信息化才能真正形成價值,雖然信息技術具有這種價值,但是這種價值能否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一個價值,就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否把這兩者的聯系有效建立起來。信息化只有真正的與企業發展、與競爭優勢的形成產生實實在在的、有機的聯系的時候,信息化才能真正幫助企業提升競爭能力。
二、專業市場的信息化建設
據統計,目前,僅杭州市的綜合市場、專業市場就有100多個,2008年前杭州主城區果品專業市場大大小小就有5個。要贏得競爭,就要真正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率,通過差異性的服務提升企業的服務價值。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流通產業的果品批發市場是低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的傳統企業,一塊票板、一支筆、一把算盤就可以實現果品流通,因而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研究和應用都集中在工業企業的信息技術創新領域。隨著信息技術和經濟發展,我們對專業市場的信息技術應用給予了更多關注,并應用實施。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提高經營服務的價值,從而提升競爭力。
果品批發市場是溝通果品生產與消費的時間與空間分離的橋梁,提供的是果品的所有權與果品實體從生產者傳遞到消費者的流通服務。為了實現更高的流通效率,使流通功能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態,流通創新的目標就在于“將流通過程中的一切停頓盡可能地消滅,全面加快經濟運行的節奏、效率和質量”。
為此,杭州果品批發市場于1992年開始第一代信息系統開發應用,這個階段是探索起步階段,主要解決批發商貨款結算,用計算機技術替代算盤,減少多次重復計算和計算差錯,提高結算工作效率;1999年開始第二代信息系統開發應用,進入到信息化的推廣應用,收款結算信息一次錄入,解決買賣雙方收款付款,減少結算環節,提高了收款結算的效率和服務質量。
2008年果品批發市場搬遷至杭州農副產品物流園區后,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深刻認識到信息化對果品流通產業的重要性,堅持以信息化引領果品市場的建設。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管理、優化結構、整合資源、提升平臺、改進性能,充分利用新技術,全面實現批發市場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市場開業時推出“電子交易結算平臺”——第三代信息系統,就交易流程和操作規范進行了全面的整合和提升。
第三代信息系統的建設是對老市場信息系統及數據資源的一次全新的、系統性的整合和提升。其建設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以市場核心業務“交易結算”為主線,梳理、整合和優化現行批發市場管理全過程業務流程;建立一個業務覆蓋、管理創新、系統集成、結構優化、資源整合、高效便捷的大信息平臺;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果品批發市場管理的數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第三代系統全面覆蓋了交易業務管理系統、內部管理、配套服務等,實現了核心業務和配套服務的集成,保證了交易結算數據和資金支付的一致性,提高了市場服務效能和質量;實現了批發商交易過程公開透明,全程跟蹤和監控,體現了買賣雙方和員工共同參與市場管理運行的要求;實現了商品交易與包裝、磅秤、代收代扣費用、質量安全追溯、銀行聯網的集成,通過統一的平臺架構和數據體系,為各項業務之間的業務流轉提供了可能;實現了內外網站發布的集成,達到內網實施交易結算管理和外網交易查詢、外網公布果品資訊、價格行情的有機結合。
從信息技術對批發市場業務的推動力角度來看信息化建設演進的歷史,如果說,第一次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業務的支持手段,只能算是經營工具的一部分的話,那么第二次信息技術就是越來越重要的生產力,而今天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市場交易結算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是市場生存的基礎,更是批發市場長遠發展的競爭力。
三、信息化管理助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現代批發流通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圍繞著計算機技術在批發流通中的應用實現的。批發市場在流通的各個環節都配備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了從批發商進場登記、商品管理、會員充值、交易刷卡、貨款結算、食品追溯、包裝管理流通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及系統管理分析于一體的系統,全面拓展了批發流通的信息化服務項目,并提高了服務效率,這大大提高了批發市場的經營效率和競爭能力。
果品批發市場圍繞著信息技術在批發流通中的應用具備了相對于競爭對手來說的在服務質量、管理效益、流通效率和員工素質等方面的優勢,就有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可能。
(一)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隨著電子交易結算系統的實施,市場以電子秤一體機為核心的流程改造,實現了進場登記、充值、交易、結算、押還包裝、租用磅稱、代扣費用的信息共享和貫通。批發商進場登記、采購商進場充值、看貨、成交、刷卡、提貨、出門,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信息一次采集,多環節共享;批發商交易結束,即可到結算中心結算取得交易款。一個商品批次號結算付款,平均不足一分鐘就可完成結算付款全過程,大大縮短了收款、結算、付款的時間。各個崗位人員準確、及時、全面地共享服務對象信息,大大減少了人為差錯,有利于交易和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二)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信息化提供了先進、科學的平臺,為強化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臨時戶、經營戶、承租戶,不同批發商進場銷售,系統可以根據不同批發商不同品種設置費率,并設定不同崗位人員的操作權限。信息系統設置費率修改權限,結算時自動按費率收取市場管理費。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市場建立公平、公正、平安交易秩序,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是信息化帶來的各環節手工操作和人工干預的減少,快速準確的統計,監管力度和透明度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跑費、漏費、冒領、錯扣等現象;二是經營效率的提高,搬遷五年銷售額從6.5億元增長到35億元,年均增長5.7億元。
(三)信息化管理增加間接效益。在間接經濟效益方面,因工作效率提高、客戶車輛流動加快,交易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交易質量、市場形象、規范化、透明化等無形資產提升。在由杭州市品牌辦和《杭州日報》社主辦,市經委、市建委、市旅委、市貿易局、市外經貿局、市城市品牌促進會聯合舉辦的由杭州市民投票產生的“第二屆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評選活動中,杭州果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市場類唯一入選的品牌并最終進入10強。企業品牌得到了社會認同,珍惜企業品牌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責任。
國際知名調研機構Forrest Research總裁George F. Colony說:“今后技術就是業務,業務就是技術。” 在這種趨勢下,專業批發市場的信息技術不能只專注于應用,而更應關注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業務流程的改善、客戶關系的提升、業務績效的提高、管理運營成本的降低,或者發現新的業務收入來源。信息技術只有和批發市場的業務目標緊密結合,通過深入影響業務和管理的各個環節,依靠信息技術切實幫助降低成本、減小風險,或者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加速業務增長,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也體現出信息技術無可替代的價值,讓信息技術對批發市場的貢獻上升為企業的“競爭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