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氣候尚冷,國際需求恢復緩慢,石油等原材料價格卻漲勢“喜人”,這對中國出口商而言是雙重壓力。
對此,商務部部長助理魯建華日前在出席第106屆廣交會時表示,出口產品需要適當提高價格。
然而從本屆廣交會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參展商不敢提價,以免“得罪”采購商。
“前來下單的采購商一般,沒有預期那么好,而且其他玩具企業都沒有提價,我們最終還是不敢向客戶提加價的事。”深圳市華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武昨日對CBN記者表示。
PPI連漲7月
正在舉行的廣交會第二期將于27日結束,這期主要展出玩具、陶瓷、園林用品、家居裝飾品、禮品及贈品等。
谷武告訴CBN記者,今年以來,玩具廠的勞動力成本上漲了15%,一些金屬原材料價格也在上漲。今年前八個月,他的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在充裕的流動性的支撐下,快速反彈。油價已從年初的35美元/桶升至現在的80美元/桶,較金融危機期間最低迷時的32美元/桶漲了150%。
原油價格飆漲也帶動了其他工業原材料價格的回升。這種效應也反映在逐月反彈的PPI(工業品價格指數)中。
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PPI盡管同比仍下降7%,但是環比連續出現了7個月的上漲,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認為,中國經濟存在通脹的預期。此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首次將保增長、調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列為今后幾個月的重點調控內容。
而目前各界最擔心的是輸入性通脹風險。這對不少兩頭在外的出口型企業,有很大的成本壓力。
提價壓力較大
谷武原本希望借助市場回暖,在這屆廣交會上適度將成本壓力轉嫁給采購商。然而大多參展企業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在目前情況下上調價格非常艱難。
以出口園林產品為主的東莞東麗塑料膠制品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李耀國談到,受圣誕節行情拉動,最近客戶有20%增長,不少海外采購商為節約成本直接找到工廠采購,但在對質量和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價格上卻咬得很緊,漲價非常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隆國強昨日也對CBN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出口屬于階段性回暖,主要是西方圣誕節和采購商補庫存兩大因素在拉動訂單增加,出口前景依然還不樂觀,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提價難度非常大,除非一些創新和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此外,中國出臺的上調出口退稅率等扶持政策,也被國際采購商用以向中國出口商壓價。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海外拓展部總經理劉貴中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反映,最近訂單不斷回升,但訂單價格并不大樂觀,出口價格明顯被壓低。國家將家電出口退稅率普遍上調三四個點達到17%,增多的利潤基本被采購商拿走。
佛山高飛電子有限公司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在這屆廣交會上漲價的企業。該企業客戶經理宋慶飛談到,該企業出口的一些顯示屏產品這次提價40美元,大約漲了10%,主要是該企業對美國出口有自己的品牌。金融危機下該企業產品在性價比上發揮優勢,滿足了一些轉向采購“物美價廉”產品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