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字:會計體系 成本管控
“我們每一斤原料的采購價格每降低1分錢,公司全年就可以節省1200萬元!”
“如果原料的水份含率的真實性每控制1個百分點,公司就可以創造3000萬元的效益!”
“運送原料的車輛進出廠門時,水箱要放空,然后才能過磅,否則,僅此一項,公司就會增加1800萬元成本”
這是不久前與一位企業老板交流成本管理時,其如此表達。之所以印象如此之深刻,在于兩個量級懸殊的數字所展示出來的強烈對比。1分錢VS1200萬,1%戶VS 3000萬,水箱放水的小事 VS 1800萬,這不僅是數字的對比沖擊力,也展示了這個企業進行成本管控的幾個核心要點:一是采購價格管理,二是質量檢驗,三是地磅管理,體現的是細節管理的成效。另外,這種數字化成本管制可以直接關聯到一線的業務同事,讓其很清楚自己工作的成績所帶來的公司效益,對其會有直接的成就感,頗具有激勵效果。
企業的其他領域的成本管控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我們可以說:
對銷售人員說,“客戶訂單的準確率每提升1%,我們就可每年降低100萬元的綜合成本”
對運營人員說,“公司原料周轉天數每提高1天,我們可以每年取得80萬元的收益”
對生產人員說,“產線工人生產效率每提高1%,我們每天就可多創造1000元的效益”
對流程人員說,“公司整體供應鏈流程每提升1天,就可為公司每年創造1000萬元的效益”
對財務人員說,“應收賬款占壓每減少一天,公司就可產生50萬元的收益”等等。
公司的大多數的KPI指標都可以通過這種數字化的轉化,用一種口號,形成一種直接的沖擊效應,銘記在心之后,潛移默化之中,自然裨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