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羊絨業務到房產業務,圣雪絨的財務數據都有眾多的疑問,但是通過關聯方變化這種方式,充分展現其做報表的功力
圣雪絨(000982)2005年9月16日公告要收購一家名為上海圣雪絨羊絨服飾貿易有限公司
《廣東標桿企業考察》參觀企業: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中國企業的一個奇跡。1988年2萬元起家,92年銷售額突破億元,2007年,銷售額突破了1000億人民幣。從本土的“東方土狼”成長為國際通訊舞臺上的“中國猛獅[詳細]
(下稱服飾公司)的企業,圣雪絨聲稱實施本次股權收購是為了整合銷售渠道,完善銷售體系……。但實際上,收購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財務報表變得好看,而非公司號稱的整合渠道。(相關報道見本刊2005年第45期《圣雪絨 小擔保牽出大疑問》)。
其實,服飾公司曾經是圣雪絨大股東寧夏圣雪絨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圣雪絨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后來又成為圣雪絨第一大客戶,經過了一系列運作,收購已經是不得不走的最后一步棋。
不是關聯方,勝似關聯方
服飾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2001年成為圣雪絨最大的客戶,注冊會計師在當年的審計報告中如此提醒投資者:我們注意到,貴公司之子公司上海圣雪絨羊絨制品有限公司本年度對上海圣雪絨羊絨服飾貿易有限公司(非關聯方)的銷售為88,242,015.27 元,占當年銷售總額的60.09%;上海圣雪絨羊絨制品有限公司本年度對上海圣雪絨羊絨服飾貿易有限公司年末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流程管理
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企業實現應收應付款管理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切實有效的分析工具,應收賬款課程以最新的系統視角讓您感受現代企業ARAP系統的建立與應用,幫...[詳細]
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及信用風險控制與催收實戰技巧
應收賬款管理課程的學習旨在幫助學員清晰逾期應收賬款回收流程,加快欠款催收,挽回企業呆帳、壞帳損失;掌握應收賬款催收技巧;加強銷售流程中各環節的信用風險控制...[詳細]
應收賬款控制與催收實戰及全面信用管理
應收賬款控制與催收實務及全面信用管理課程清晰逾期應收賬款的回收流程,加快欠款催收,挽回企業呆帳、壞帳損失;加強銷售流程中各環節的信用管理,規范合同及票據;...[詳細]
余額達123,420,791.03 元。報告中特意強調了服飾公司的非關聯方地位,然而,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個非關聯方與圣雪絨的關系非比尋常。之所以說不同尋常,是因為在2002年報注冊會計師出具非標意見后,圣雪絨曾痛下決心,自本次董事會后,制品公司對服飾公司的銷售改按現款結算,并采取合法措施,監控銷售商場對服飾公司的回款,加緊催收欠賬。必要時,收回發出存貨或直接面對銷售商場結算,以保障公司股東權益。但是,話雖信誓旦旦,實際上圣雪絨依舊我行我素。資料顯示,2003年和2004年,圣雪絨通過子公司上海圣雪絨羊絨制品公司(下稱制品公司)支付給集團子公司上海圣雪絨塑料型材有限公司款項,數額分別為164萬元和21萬元。2004年圣雪絨通過制品公司支付給集團公司(圣雪絨集團)100萬元。2003年和2004年制品公司通過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的形式為服飾公司融資,數額分別為4600萬元和1500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圣雪絨還要為服飾公司代墊款項及融資,恐怕已不能用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來解釋。在2004年的年報中,圣雪絨又提出了要對服飾公司的賬戶進行監控,這似乎也不是一般債權人能夠對債務人采取的措施。那么,圣雪絨和服飾公司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至此,我們已有充足的理由懷疑圣雪絨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公司似乎并未從中獲取太大的好處。
2001年至2004年,圣雪絨在上海地區業務的毛利率幾乎全部低于公司整體以及羊絨制品公司的毛利率,上海地區的毛利占公司整體毛利的比例也相當低(詳見表1)。而就羊絨制品公司而言,自身的業績也實在差強人意(詳見表2)。
交易的另一方服飾公司業績更加差勁,截至2005年6月30日,該公司資產2.46億元,負債卻高達3.04億元,凈資產為-5816萬元,凈利潤是-336萬元。也就是說,不管是否存在關聯交易,交易的雙方竟然是雙輸。尤其是對服飾公司這樣一家注冊資本僅1000萬元的公司來講,虧損達到5816萬元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實在沒有盈利的希望關掉就是了,為什么要一直維持下去呢?一個合理地解釋就是雙方同受一家公司控制,為了這家公司的利益,雙方才不得不玩這么一場沒有贏家的游戲。
2005年上半年,圣雪絨的控股股東圣雪絨集團及其子公司平均占用上市公司資金24046萬元,且公司并未向集團收取資金占用費。與此同時,圣雪絨對服飾公司的應收賬款為1.93億元,這些錢的去向顯然值得投資者關注其中是否也有部分流到了圣雪絨集團手中?
收購服飾公司消滅壞賬
2002至2004年,圣雪絨的凈利潤分別是290萬元、443萬元和587萬元,然而到了2005年上半年,圣雪絨再也不能像前3年那樣報出微利的業績,而是直接虧損1880萬元。盡管公司將上海地區的毛利率做到了46.80%(詳見表1,分析年報相關數據,收入應該來自對服飾公司的銷售);盡管公司關聯交易的毛利率達到14.90%,遠遠高于羊絨制品10.25%的毛利率,圣雪絨還是虧損了。
2005年第三季度圣雪絨經營情況就更差,單季虧損就達到1862萬元,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公司的管理費用僅為358萬元,而當期竟然達到了1406萬元。管理費用劇增的主要原因是提取壞賬準備的增加。從半年報中可以發現,圣雪絨應收賬款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以賬齡在1年以內為主慢慢地變成多數賬齡在1-2年,而按照公司披露的會計政策,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5%的壞賬準備,1-2年的計提10%,2-3年計提30%。顯然,如果公司不能盡快將應收賬款(大部分為應收服飾公司款項)收回,壞賬準備就將成為公司未來盈利的頭號殺手。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到的,服飾公司早已資不抵債,指望它還錢怕是希望渺茫。在這個時候,圣雪絨要收購服飾公司了,盡管服飾公司凈資產值為負,盡管合并服飾公司的報表會暴露公司的一些秘密,但是按照相關規定,在合并會計報表范圍內的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要抵消掉,這樣就可以對應收服飾公司款項免提壞賬準備了。或許,這才是圣雪絨收購的真正動機所在!
圣雪絨地產資產迷霧
2004年圣雪絨收購了寧夏圣雪絨房地產
房地產項目產品溢價設計與品質提升暨房地產規劃設計
房地產項目產品溢價設計與品質提升課程培訓,旨在使學員深度剖析目前房地產市場最為流行的建筑風格和立面風格,掌握當前戶型創新與研發的核心設計思路,借鑒戶型設計...[詳細]
房地產業全程納稅籌劃與稅務風險防范技巧
2010年,著名房地產稅收籌劃實戰專家——孫煒老師,結合多年房地產籌劃實戰經驗,傾心推出最新稅收籌劃課程,從房地產企業取得土地到建筑施工,到房屋預售,到項目清...[詳細]
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指南與全程納稅答疑
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指南與全程納稅答疑課程培訓,內容涉及土增征稅范圍及計算流程,土增重點問題解析,稅收風險分析與控制,房地產企業全程納稅答疑等,旨在使...[詳細]
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圣雪絨地產),當年房地產業務就為圣雪絨貢獻了1197萬元的凈利潤。圣雪絨2004年凈利潤僅為587萬元,如果沒有這筆利潤公司是定虧無疑。
然而,2005年7月5日,圣雪絨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預計公司上半年虧損1800-2000萬元,這比4月15日公司預告的800-1000萬元的虧損多了1000萬元。對于修正業績預期的原因,圣雪絨的解釋如下,原業績預告中含二季度公司房地產業務利潤800-1000萬元,2005年5月中旬,中央七部委聯合推出穩定房價八條意見后,消費者持幣觀望心態濃厚,購房行為漸趨理性,商品房成交量明顯下降,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受其影響,公司原本預期較好的在6月中旬開盤的房地產項目至6月底無銷售實現,影響實現利潤800-1000萬元,導致虧損增加。果真如此么?查閱圣雪絨2005年半年報,房地產類存貨只有2580萬元的開發產品,而年初數據為2344萬元了,這說明公司6月份并沒有增加多少竣工的樓盤。房地產公司的存貨分為開發成本(未完工的樓盤)和開發產品(已完工的樓盤),圣雪絨的存貨中根本沒有開發成本,開發產品又從何而來?看來,所謂的受政策影響消費者觀望以致銷售不能實現等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2005年上半年末,圣雪絨地產的總資產為18891萬元,而房地產存貨只有2580萬元,只占總資產的13.66%。與之相比,萬科A(000002)的存貨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69.91%。很自然的一個問題是,圣雪絨地產的資產構成到底怎樣?這對認清該公司的資產狀況非常必要。
對一家從事商品住房開發業務的房地產公司來說,應該沒有什么應收賬款,固定資產也不會多,分析重點是貨幣資金和無形資產(公司有可能將未開發的土地計入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2005年上半年,圣雪絨合并報表中貨幣資金為7517萬元,而母公司僅為1428萬元,也就是說,圣雪絨地產可能手握大量現金。然而,在7517萬元貨幣資金中,現金和銀行存款只有720萬元,其余均是其他貨幣資金,包括5483萬元用于質押的定期存款和1300萬元的銀行匯票保證金,如果圣雪絨地產的貨幣資金絕大部分是這種受限制的資金,資金的真實性恐怕要打上問號。
在圣雪絨的無形資產中,有一宗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為1303萬元,但從攤銷額和剩余攤銷年限來看,這是一塊使用權為50年的工業用地,不像是為圣雪絨地產所有。此外,圣雪絨還用這塊地抵押借入了長期借款3500萬元,這也不應該是一家房地產公司所應有的行為。
那么,圣雪絨地產的巨額資產又是什么呢?預付賬款?還是其他應收款?通常,計入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是最容易被挪用的,而面對圣雪絨房地產上半年糟糕的業績,實在無法不懷疑它資產的真實性。
北京圣科佳三年不開業
2001年12月26日,圣雪絨董事會審議通過與中科院物理所等8家法人單位共同出資成立北京圣科佳電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圣科佳),其中,圣雪絨出資2040萬元,占其34%的股份,并將圣科佳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圣雪絨在2002年年報中稱,2002年該公司完成了首批設備引進、安裝工作,進入設備調試和試生產階段。然而,到了2005年三季度,北京圣科佳公司似乎仍未正式營業,其表現是仍然存在著大量開辦費掛在長期待攤費用中(見表3)。在2005年半年報中,北京圣科佳還有在建工程3068萬元,并以其中的1974萬元作為抵押借款1000萬元。
對于北京圣科佳的漫長準備,圣雪絨已經為投資者打過預防針,該項目產品從生產到打開銷路一般需要2-3年時間,該公司由于具備科技研發實力,總經理是該項目科研帶頭人,因此有望縮短周期。現在看來,周期并沒有縮短,而北京圣科佳的前景如何尚有待觀察。
按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所有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起一次計入當期損益。北京圣科佳注冊資本6000萬元,其中還有2000萬元是技術入股,3年多下來,在建工程和開辦費就花了4000多萬元。這樣的企業至今還沒有開始正式生產的跡象,企業前景實在讓人不放心。而且,開辦費越攢越多,一旦放出來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也會很大,或許圣雪絨已經考慮好相應的辦法亦未可知。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