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0年發布的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再次給中國廣大的民營經濟群體打了一針興奮劑。從《新36條》的解讀中,可以獲得幾個基本的信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不斷發展
卓越領導力發展體系(LDD-KCI)之卓越領導力發展訓練(六重修煉) (三個階段)(LDD-KCI)
卓越領導力發展課程幫助企業使更多管理者從“管理”走向“領導” ,有效支撐公司的目標和遠景的實現;提升公司管理的有效性,增強公司的贏利能力的競爭能力等,幫助受...[詳細]
企業組織發展的成功實施—人力資源經理是推行企業組織發展的關鍵
企業組織發展課程幫助人力資源經理掌握推行企業組織發展系統的組織發展思維;4個組織發展實施模型;7 項組織發展實戰工具 ;3 種組織發展關鍵技巧 ;如何推動組織文化...[詳細]
2013年房地產走勢研判、房企發展戰略分析與解密星河灣產品定位、設計精髓與營銷策略
2013年房地產發展戰略課程首次以大量生動詳實的體驗式營銷案例系統分析2013年房地產發展趨勢與企業發展策略,解密星河灣成長的歷程以及星河灣企業戰略,項目定位,產...[詳細]
壯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據2005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的成長突破之道高峰論壇(郎咸平等)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的成長突破之道高峰論壇,聚首中國最知名專家學者,共享頂尖智慧;解讀兩會最新經濟政策,把脈2013年及下一個十年經濟形勢;近距離接觸中國著名投資...[詳細]
民營企業轉型變革管理
中小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50%以上,勞動就業率80%以上,為社會安定、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整體規模上看,中小企業仍然表現為“弱、小、散” 。民營企業轉型變...[詳細]
數已經超過70%,民營企業就業人數也已經超過總就業人數的61%,民營經濟不僅僅再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補充”,而且已經成為了“重要力量”,這是對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成果的積極肯定。
“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國退民進”、“國民共進”是理論界、企業界討論的熱點,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各位專家代表也在呼吁給民營經濟更多的發展空間。這些討論、呼吁,都在圍繞著一個主題: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鼓勵。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規范設置投資準入門檻,創造公平競爭、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這一條也是讓民營企業、投資商、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與企業投融資實務
此課程培訓,學員能夠尋求資本機會—國際國內資本涌動,金融、產業投資機會分析,資本市場淘金—當前資本市場將如何走勢、如何實現資本升值,創新商業模式—資本青睞...[詳細]
等等利益相關者最為興奮的一條,尤其是“市場準入標準和優惠扶持政策要公開透明,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不得單對民間資本設置附加條件”,這些話語,讓廣大的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家們感到“民營企業的春天終于來了”。
當然,《新36條》中給民營經濟的肯定和鼓勵遠遠不僅于此,甚至還明確了政府投資范圍和領域、給出了民間資本可以進入的若干重大領域。可以說,這些是國家對民營經濟的大政方針,是未來若干年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原則和態度。對民營經濟來說,這些屬于是重大利好消息。
同時,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來看,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金融機構、投資商、企業家們認識到了“資本市場”的風險與力量,風險、謹慎等等詞語成為最近兩年企業家們的口頭禪。尤其是2010年至今,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央行密集性加息、銀根緊縮、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斷推高,這些對外貿依存度偏高、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中國民營企業經濟體來說,又是一系列的挑戰。面對這種態勢,民營企業家們沒有其他的選擇,必須加倍的抖擻精神,迎接這一輪一輪的挑戰,其中資本市場的力量正日益成為民營企業關注的焦點。
一、 民營企業與“摸著石頭過河”
說起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歷程,甚至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發展史,有一句關鍵的話不可忽略,這就是小平同志說過的: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當時是摸著石頭過河,也沒有什么經驗可循”。作為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溫州民企,瑞立集團董事長張曉平回憶起當年的海外上市時說過這么一句話,這也是很多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在接受采訪或者總結成長史時,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從宏觀的層面來說,正是民營企業這種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才創造了民營企業的今天,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正是這種精神才使中國民營經濟走到今天百花齊放的局面。
可是面臨全球經濟發展格局的演變,中國經濟結構也正在經歷著深層次的調整優化,民營企業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資本市場是值得關注和考慮的。
中國的民營企業從來不缺乏創新和務實的精神,也都有一些共性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他們參與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同時,在對接資本市場中也必須要清醒認識到的。
1、中國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式企業,企業老板們也多是從一線打工或者做小生意起家。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充滿挑戰和樂趣的。民營企業家們大多是在他們的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甚至幾十年,他們了解自己所處的行業,了解自己的員工團隊和面臨的市場環境,其中,家族式的企業結構也是他們穩定發展的基礎。
2、中國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以及加工外貿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特點。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基數之龐大和市場需求之強勁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這就具備了經濟發展中“資本、勞動力、市場”三大條件中的兩個,至于資本就是關乎發展規模的問題了。
3、中國民營企業的主流治理結構模式是股份制,幾個股東聯合控制一家企業,共擔風險和收益。民營企業的發展初期,一般都是行業內的技術骨干或者是業務骨干,對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都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但他們還沒有具備行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實力,所以他們需要的是聯合力量。另外,股份聯合也是分擔風險、快速集中資源的有效方式。
4、中國民營企業的內部管理多為集權式管理,權利集中度較高。中國民營企業的權利集中度大多是比較高的,“老板說了算”成為很多人批評的對象。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盈利模式,就會理解,民營企業中無論從技術、業務,還是團隊素質、管理經驗等等方面看,在創業初期乃至很長一段時間這種集權式、軍事化的管理都是必須的。當然,這也是民營企業在規模上了一定層次之后,管理幅度加大、管理精細化程度要求提高之后,民營企業必須做出變革的原因之一。
從民營企業特點這些特點來看,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民營企業對資本市場的反應不一,甚至有不同的觀點和聲音。比如典型的就是“我的企業不需要錢”、“上市的目的不僅僅是融資,主要是獲得機遇,實現產業和市場的對接”、“今后資本的話語權是越來越重,我們對接資本市場就必須要接受企業上市的觀點”。這些觀點看似矛盾,但其實正是中國民營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中對待資本市場的真實的心聲。
所以,民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首要的前提就是雙方要聽得懂對方的“心聲”。彼此需要,才能有合作的機會。
二、 民營企業需要主動搭建對接資本市場的“橋梁”
融資難,這是民營企業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的成長突破之道高峰論壇(郎咸平等)
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的成長突破之道高峰論壇,聚首中國最知名專家學者,共享頂尖智慧;解讀兩會最新經濟政策,把脈2013年及下一個十年經濟形勢;近距離接觸中國著名投資...[詳細]
民營企業轉型變革管理
中小企業對中國GDP的貢獻率50%以上,勞動就業率80%以上,為社會安定、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從整體規模上看,中小企業仍然表現為“弱、小、散” 。民營企業轉型變...[詳細]
發展
卓越領導力發展體系(LDD-KCI)之卓越領導力發展訓練(六重修煉) (三個階段)(LDD-KCI)
卓越領導力發展課程幫助企業使更多管理者從“管理”走向“領導” ,有效支撐公司的目標和遠景的實現;提升公司管理的有效性,增強公司的贏利能力的競爭能力等,幫助受...[詳細]
企業組織發展的成功實施—人力資源經理是推行企業組織發展的關鍵
企業組織發展課程幫助人力資源經理掌握推行企業組織發展系統的組織發展思維;4個組織發展實施模型;7 項組織發展實戰工具 ;3 種組織發展關鍵技巧 ;如何推動組織文化...[詳細]
2013年房地產走勢研判、房企發展戰略分析與解密星河灣產品定位、設計精髓與營銷策略
2013年房地產發展戰略課程首次以大量生動詳實的體驗式營銷案例系統分析2013年房地產發展趨勢與企業發展策略,解密星河灣成長的歷程以及星河灣企業戰略,項目定位,產...[詳細]
基于人才發展的培訓體系建設課程班
基于人才發展的培訓體系建設課程培訓,內容涉及培訓困惑的深層原因分析, 培訓發展成熟度模型,厘清培訓管理與組織戰略的關系,培訓與人才發展的關系,正確分解培訓體...[詳細]
中討論最多的焦點話題,換句話說,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與企業投融資實務
此課程培訓,學員能夠尋求資本機會—國際國內資本涌動,金融、產業投資機會分析,資本市場淘金—當前資本市場將如何走勢、如何實現資本升值,創新商業模式—資本青睞...[詳細]
,“是需要付出某些代價的”。同時,資本市場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給民營企業以幫助,也是民營企業在對接資本市場中最關心的問題。
資本都是逐利的,是講究投資回報率和投資回報周期的。所以,民營企業在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來更上一層樓的時候,民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彼此需要”產生了。但是面對資本市場中的pe、vc、ipo這些花花綠綠的新鮮詞匯,他們更需要做好準備。因為這些不再是“湊股份做生意”那么的簡單和隨性的。
首先,明確企業發展定位。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都是在動態中成長的,隨市而動是他們的理念。他們不屬于“國民經濟的命脈”,他們需要的是把握市場動態和行業發展趨勢,然后確定自己的發展思路。比如近幾年廣東的制鞋代工企業普遍面臨匯率升高、同行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增大、熟練工招聘難等等壓力,于是紛紛內地建廠,這就是適應行業發展大趨勢。也有的干脆轉行或者把廠子賣掉,這都是自身發展定位的問題。先明確了發展定位,再來討論如何實現,是否需要介入資本市場,底氣就足了。
其次,建設一支核心團隊。民營企業最需要人才,可是民營企業最缺人才,因此當他們面臨資本市場時,采取的更多的是謹慎的態度。民營企業首先自己要懂,資本市場對他們意味著什么樣的收獲和付出什么樣的成本。而民營企業普遍缺少專業的團隊,比如在進入資本市場時,財務、業務、技術、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一批德才兼備的人來幫助企業實現目的,這個團隊的建設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積累的。
再次,把握資本介入深度。還是這個問題,民營企業需要從資本市場中獲得什么?資本市場需要從民營企業中獲得什么?雙方彼此需要的程度到多深?這些基本的問題就是合作的前提,也決定了雙方合作的方式和深度。比如,僅僅是缺少資本,那么銀行貸款就可以解決;如果是不僅缺少資本,還缺少資本運作的人才,那么可能的方式就是基金入股、外部投資等方式;如果是涉及并購、整合甚至上市等牽扯企業根本治理結構、管控模式的問題,那需要的就是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包括解決發展戰略、股權結構、管控模式、財務、內控、人力資源等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最后,隨時做好兩手準備。民營企業大多是從小作坊、家庭式車間等等方式辛苦創業起家的,都很珍惜自己的創業成果。在對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也應清楚自己的底線在什么地方,需要資本市場起到怎樣的作用,務實而不能虛夸,創新而不能草率。風險的控制底線是必須要把握的,無論在資本市場中走向何方,走到什么程度,都要堅持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切忌盲目跟風。
民營企業都是艱苦創業,奮斗起家的,在資本市場中還應堅持這種創業精神,主動搭建合作的橋梁,但一定要掌控資本合作的節奏,何時需要、何時不需要,需要民營企業自身做主導。資本既可以是雪中送炭、也可以是錦上添花的,但資本的屬性決定了資本無法離開實體,民營企業作為產業實體,在資本市場中時刻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比如中國互聯網的傳奇——阿里巴巴,在創業初期的幾年,數次受到多家資本巨頭的關注,可是馬云和他的團隊就很清醒的認識到何時才是讓資本進入的最佳時機。
企業“自己先把火燒旺,資本再來添油加火”,這才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最佳心態,這也是阿里巴巴一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操作原則。
三、 以創業板為例——民營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準備工作
對于成長性民營企業來說,在渡過了2-3年的創業生存階段,業務收入開始快速增長時,如果有上市的長遠打算和規劃,就可以視情況開始著手進行與創業板市場的對接工作,做好上市規劃。即按照創業板市場對于擬上市企業的相關要求,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階段、自主創新能力與成長性特點,梳理出核心競爭力與競爭優勢,使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體系與資本市場全面對接。企業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如果今后需要正式啟動創業板上市工作,將會減少很多內部規范重組的工作,既省錢又省時間;二是可以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降低企業因業績快速增長所引發的管理風險。
在這個準備階段,需要企業自身明確的問題有兩個方面:
1、發展戰略如何與創業板市場的要求相適應
1)行業定位。要明確兩高六新的業務模式定位。
2)主營業務。創業板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必須非常突出,同時業務定位一定要依托自身的核心資源和能力。
3)成長性。一是盈利模式要明確,二要根據商業模式進行企業的成長性打造。第三有清晰的管理模式支撐企業成長。
4)持續盈利能力。第一是研發能力,只有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才有可能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或者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第二是風險控制能力,一定要有良好的風險控制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第三是營銷拓展能力,能否保證企業把配置的產能進行有效釋放。
5)業務獨立。業務規劃要確保獨立性,避免關聯交易等問題。
6)戰略實施。要依托戰略規劃,明確具體的戰略步驟,基于關鍵的成功因素使戰略目標得到有效的分解。在這個基礎上使企業的戰略行動高效進行關聯,使風險在實施過程中高度可控。
2、根據審核的要求,提升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
1)要建立良好的財務內控管理體系。
2)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體系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作為支撐。
3)流程優化與流程再造是上市過程中比較關鍵的問題,因為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是要披露的。良好的業務流程,能夠有效地保證企業在自身成長過程中不至于發生重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