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對比中韓兩國的外債管理,分析我國外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從外債管理政策體系和外債統計監測體系兩個方面完善我國外債管理的思路。
關鍵詞:韓國;金融危機;外債;管理
根據韓國財政經濟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6月底,韓國的外債總額為1258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477.1億美元,占比37.9%,創韓國爆發金融危機后的1997年12月的39.9%以來的最高記錄。同期,韓國外匯儲備為1124.4億美元,短期外債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42.4%,再創新高。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深入,韓國銀行業為即將到期的借款進行再融資的難度越來越大,融資成本也越來越高,巨額外債最終將韓國拖入了這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
回顧韓國的外債管理歷史發現,自從韓國政府在1994年取消了商業銀行外匯貸款限額,但保留了中、長期外債的限額后,韓國金融機構和企業便開始熱衷于借貸短期外債。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對金融機構和企業借用短期外債進行長期投資也缺乏監控,因而導致短期外債不斷膨脹,隨之而來的是韓國短期外債占全部外債的比重大幅上升,加大了償債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相比之下,我國短期外債占外債余額的比重更高。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截至2008年6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4274.33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余額2653.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20.57%,短期外債占外債總額的62.08%,大大超出25%的警戒線。如果再加上至今尚未納入外債統計范疇的人民幣負債,我國的短期外債比例更高。
一、我國外債管理中的不足
(一)對短期外債管理手段不足,弱化了外債管理的整體效果。
在外債管理上,我國對短期外債和中長期外債采取了不同的監管方式,首先,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短期外債規模管理松弛。目前,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債展期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由于目前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展期沒有設定條件,外商投資企業往往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短期外債一展再展,造成短債長用的局面。而韓國金融危機提醒我們,由于期限短、流動性強,短期外債風險更加值得關注。短期外債管理不當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國際支付危機的發生,從而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
(二)尚未建立國民原則外債統計體系,不利于防范最終風險。
我國的外債數據是按照居民原則進行統計的,即按照債務人的所在國或常駐地編制的統計,包括外國在我國設立的企業的對外債務,但不包括我國海外機構的對外負債,因而無法全面衡量我國外債的最終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私人部門及其海外分支機構的債務。在韓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國內積累不足,儲蓄率低于投資率,經濟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便是外債舉借。但是,韓國政府監管不當,導致短期外債不斷膨脹,償債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斷累積,最終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
二、政策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外債管理政策儲備制度
當前的外債管理政策基本都是對現有規定的修補,都屬于補救性措施,無法應對越來越不確定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風險。
一是實行短期外債無息準備金制度,提高借用短債成本,優化債務結構;二是加強對高頻外債企業的重點監測,提高外債管理的針對性;三是確立“借外匯、用外匯、還外匯”的資金使用原則;四是將國內本外幣貸款納入“投注差”控制范圍;五是對于企業通過境外擔保方式境內融資,企業必須承諾履約結匯后辦理債轉股手續;六是建立外債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管理制度,確保外債統計數據質量。
(二)將人民幣對外負債納入統計和管理
我國目前的外債統計口徑與國際通行標準存在較大差異,居民的人民幣負債和部分債務類型尚未納入外債統計口徑。隨著我國涉外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的逐步國際化,現行對外負債的統計已無法全面反映實際情況,相應的監測和預警體系也由于數據的低估而存在一定的風險。為完善外債統計,防范外債風險,需要盡快將人民幣對外負債納入統計和管理。
(三)借鑒國際清算銀行的并表統計補充建立國民原則的外債統計體系
目前我國的外債數據是按照居民原則進行統計的。居民原則外債統計有利于與國民賬戶體系、國際收支統計保持統計基礎的一致性,但國民原則外債統計更能準確揭示債務國的實際債務風險,以便采取各項措施更好地衡量和管理風險。因此,國民原則外債統計體系是對居民原則外債統計體系的有益補充。
(四)采用國際通行的外債統計會計方法和計價方法
在會計方法上,基金組織推薦采用權責發生制,因此未到期的應計利息應被納入外債總頭寸,而我國更多采用到期支付制,應計利息不作為外債余額的一部分。在計價方法上,我國主要采用名義價值法,而《外債統計:編制者和使用者指南》推薦,對于可交易的債務類證券,應該采用名義價值法和市值法同時計價,因為債券市值的變動會使債務人產生機會成本。資本項目的開放和國內債券市場的發展必然導致可交易類債務越來越多,采用更科學的方法記帳和計價將日益凸顯其必要性。
(五)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外債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加入國際清算銀行國際銀行統計是獲取國民原則相關債務數據的現實選擇。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國際銀行統計采用債權人報告制度,而且包括本地和并表兩套完整的統計體系,為我國進行外債數據核對和獲得國民原則債務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數據基礎。盡早加入BIS的報告體系,通過與BIS的合作,一方面借鑒BIS在債權統計方面的經驗,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債權統計體系,另一方面,利用其全世界范圍內的債權數據,可以對我國從其他途徑獲取的外債數據、國際收支數據和國際投資頭寸數據進行驗證,并獲得部分國民原則外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