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加強單位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出發,提出若干解決辦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1.前言
日新月異的今天,國家財務制在改革的道路上,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如何去適應這個外部環境變化呢?加強單位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管理中最基礎的部分,內部控制就如同財務管理的靈魂一般,沒有內部控制就沒有財務管理。而傳統的觀念中,內部控制就是內部監督,但在當今經濟條件下,理念已經更新,其同樣包括單位經濟活動中的成本控制。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1.制度不健全
制度對于黨委財務管理來說是執行的根本、依據,如果制度沒有完善將會出現各種不合理、不合法的現象。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對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建立加以重視,這樣才不會讓內部牽制能力弱化的可怕現象出現。隨著財政體系改革,單位部門職能分工趨向細化,專項有專門部門小組跟進,財務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提高,更有利于實現管理目標,資金的使用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并非如此,由于人員緊張、編制有限,許多行政單位都會出現不合理不合法的“一人多用”“一部多用”的現象。會計與出納是兩個不相容的職務,但是由于人手或觀念問題,并沒有嚴格地去區分開。
經濟事項多是“事后諸葛”,也就是在會計業務審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原始憑證內容不齊全,手續不完備,非法票據甚至白條報銷的現象,無法按照財務規定去執行每項費用開支都采取先審批后審核的程序。通常是事后審批,也就跨越了部門預算的范圍,并且沒有涵蓋黨委全部財務收支事項。存在私設“小金庫”現象。單位內部票據領購繳銷制度不規范,有些單位收入不按照規定使用票據,喜歡賬外設賬,以至于財務失去了內部制度監管的作用。
2.財務人員專業文化整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有的單位領導對于財務報賬工作這一塊重視不夠,一些財務人員都是兼職的,也就是他們不一定具備會計專業技能和財務管理知識,導致無法正常運作內部財務控制系統。此崗位變動也頻繁,讓財務人員沒有得到必要的業務培訓和業務交流。這種低要求、低素質的狀況之下,當然會影響到財務管理工作的運行。在現階段,會計人員的專業文化素質比過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具體分析,會計人員的專業文化水平既有高層次的,也有中等層次的,還有一些低層次的,差異比較大,這也是造成會計信息質量差異的主觀原因之一。因為有些會計人員本來也想把本職工作做好,但由于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不過關,對會計改革和新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難以全面正確理解和應用,所制造出來的大量會計信息不符合新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要求,有的甚至出現大量的技術性和基本原理差錯,以至于發生某些違法、違反科學的行為還不自知,這就難免造成會計信息質量的低劣。誠然,文化不等于文明,有了高層次的會計人員不等于有了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但是會計人員的專業文化素質如果上不去,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很難產生的,會計人員的文化素質的高低是會計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因而,提高會計人員的文化素質,進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目前會計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3.內控措施不規范
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的內控能力,那么必須要規范其內控措施。首先用科學的態度去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可操作的內部牽制制度,各個單位里面都應該擁有一套內控制度,其中包括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收入審批制度、費用報銷開支標準,這一系列的制度,建立之后不斷去完善。其次應該建立內部的稽核制度,這個制度是進行開支前的審核,這樣便能夠加強對各項經濟業務開支預算的管理。最后是建立票據管理體系。沒有票據,正所謂口說無憑,必須嚴格執行收支管理,確保專項專款,專款專用。
4.會計核算不妥
我國預算會計是以現金制為基礎的,其目的是管理支出。它不進行成本核算,嬰兒無法計算和統計事業成本,也無法評價資金的使用效率。預算會計只是從資金本身出發,沒有監管效果和成本計算。有的預算單位對項目支出的核算不區分不同的專項項目資金,統一使用規定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專項項目資金的管理。而有的單位只是以專項項目歸類各項費用,不按照科目核算,不利于單位各項目費用的整體控制和管理。專項和科目核算兩者都必須要,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預算單位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內容上,與部門預算編報口徑不統一,一般預算支出科目與行政事業單位科目不一致,導致在編制決算時,預算單位必須把會計科目合并或拆分才能夠得出預算科目。
二、做好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對策
1.成本控制系統
盡管行政事業單位并不如國有企業那樣以盈利為目的,但其存在行政運營成本,如果成本很高,那么對于政府和納稅人來說都難以說過去,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是控制成本的根本。但是職工人員的待遇與發展都納入成本之中,所以成本控制頗有壓力。如何控制譬如以日俱增的車輛使用費、招待費以及設備資產的更換費用呢?控制浪費成本,加強必要成本支出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以下針對建立成本控制系統,簡述幾點。
組織信息系統是進行成本控制核算的核心,成本控制系統由預算、執行、分析評價和業績考核報告等幾部分組成。預算是整個控制信息的起點,也是組織信息系統的基礎,譬如年度財務預算時根據上年費用成本支出對本年作出估計,通過部門管理層等審批,確定預算支出數的控制目標。執行控制系統是財務監督的重要內容,這部分在下面監督控制中詳述。
考核制度是對于一個財務執行后的成果分析評價,結合成本支出,進行多方面比較考核。簡單說便是是否完成、完成得好不好的問題。獎勵制度是維持控制系統長期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努力程度和細致程度往往受到評價和獎勵方法影響。獎勵可以屬于非貨幣獎勵,但一定需要具備獎勵的作用。能夠控制低成本完成行政專項,便值得獎勵。相對于獎勵制度的是懲罰制度。
2.加強內部監督
加強內部監督是加強內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內部監督是為了消除隱患,防范風險,規范運行,提高效率。建立一個全方位的財務控制系統,是財務監督、內部控制滲透到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與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覆蓋事業單位每一個部門崗位和員工。及時糾正各種欺詐,舞弊犯罪行為,規范會計行為、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實現這個財務內部監督理念呢?下面闡述具體方法。制度約束監督。一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是對內部監督的一個保障。不經合法授權,任何人不能審批,不得越權授權,不授權不執行,這些要求嚴格落實,監管的約束力度就得到體驗。
行政命令對推行監管最為有效。通過授權、命令、干預等方式對各業務部門的財務行為進行干預,凡是超過預算成本的費用支出,不符合常規的收支一律報管理層審批,重新走內部成本核算程序,杜絕隨意修改預算成本費用。通過制定企業統一的財務政策和會計政策,如現金收支、技術服務和資產處置,對各單位部門的經濟行為進行規范、激勵和約束。
3.雙管齊下
內部監督和成本控制都是針對整局部署的,需要貫徹在整個內部運行中,制度執行中需要嚴密監督,全方位控制,保證監督長期有效實行。兩方面的工作必須同時開展,財務部門對行政單位財務行為自我監督機制,自行強化財務部門、管理層的財務決策、執行權力與其財務責任和利益的對稱配置。如此便能夠促進財務部門承擔其財務行為的經濟后果,資金使用落實責任制度,同時加強對財務主體的責任內部控制和財務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夠維護內部控制制度的權威性,不得逾越。
4.提高監管水平
最后就是人員的素質,其為監管水平的指標。制度和人才兩樣都不可或缺,對于會計有要求的不僅僅應該熟悉一般的賬務處理操作,而且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素質兩者兼備才能夠真正做好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如此人員是確保財務監管發揮作用和制度有效執行的前提條件。沒有人員的技術支持,整個內部監控制度都成為空談,所以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對人員素質做出適當的加強和培訓,甚至管理決策者同樣應該具備財務管理的知識和理念,從整體上提高監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