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本身的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隨之而來的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企業戰略的要求愈來愈高。
企業戰略之資源為本理論
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強調: 企業在戰略決策前(例如決定是否進軍或退出某個行業市場), 首先要分析該行業的競爭情況。例如, 使用M.PORTER 的五種力量框架(即競爭者, 供貨者, 顧客, 進入壁壘,退出代價)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制定企業戰略。
但是傳統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無法完美地解釋, 當MBA們應用教科書上的方法, 為企業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決策以后, 為什么仍然只有少數企業能成功? 特別是,為什么仍然只有少數企業能保持持久成功?
于是有人提出了新的一種企業戰略理論:資源為本的理論。
什么是資源為本的理論?
這理論主要研究一間公司如何累積和控制難以復制的資源,確保該公司在不完全的市場條件下,賺取超出一般水平的利潤及保持企業長久的競爭優勢。
主要論點(1)
一間公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是否能夠合理地辨別及利用稀缺的、難以復制的及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
主要論點(2)
一間公司的持續競爭優勢是由以幾個因素造成的,合理的決策選擇,選擇性的資源累積和部署,及市場的不完全性。
主要論點(3)
根據資源為本理論,企業的所有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三類。
有形資源指的是財政上和實質的資產,例如工廠、器材及原料存貨。
無形資源包括聲譽、技術及知識產權。
人力資源包括員工的文化傳統、員工的訓練、員工的專業技能及他們對自己企業的承諾和忠誠。
主要論點(4)
一間公司的資源只在以下情形才是珍貴的----該資源能給予公司賺取利潤的機會。本理論強調該公司機會及能力兩者之間的平衡。
主要論點(5)
資源的模糊性:
為保持持續優勢,企業應試圖提高自身資源的模糊性。在這方面,企業往往會應用以下三方面的技術:非文字化、復雜化、專業化。
非文字化:
為了防止競爭對手抄襲,企業往往不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競爭優勢。使這些競爭優勢只能通過在企業中的長期實踐才能獲得。這樣可以防止競爭者模仿學習,例如某些中國廚師的技能。
復雜化:
將競爭優勢建立于結合使用大量的復雜技術上,這種方法也可以使競爭者難于學習。
專業化:
使競爭優勢只適用于某些特殊的專業化生產。讓競爭者感到模仿的高風險和高成本。
按照資源為本理論的這些基本論點,針對企業戰略thldl.org.cn管理,我們得到一些啟示和思考。
一些思考:
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 信息科技,質量管理等, 未必能幫助企業實現持續競爭優勢. 為什么?因為這些都不能構成企業的基本有用資源優勢。它們都是可以簡單復制的。
一些啟示:
組織的成功可來源于組織的各種資源。而不是某一種資源,例如領導層
模仿競爭者或其它公司往往不能保證獲得持久的競爭能力。
制訂戰略時,僅僅考慮戰略的可行性并不足夠,還應考慮戰略對競爭者的不可行性。
通過做復雜深入的工作而獲得的競爭力,往往是競爭者們最難模仿的 (例子,老部隊)。
組織結構, 組織資源與組織戰略的配套完整性。
認知資源為本理論的基本要素,我們在制定和分析企業戰略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企業固有的資源優勢和資源整合潛力,為企業在市場競爭存活和可持續發展找到不可復制的優勢和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