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面臨不確定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理財環境和生產經營特點,運用其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事項和交易采用準確的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等進行合理且合法的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的能力。
對實施新會計準則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思考
從2007年初開始在深滬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和接軌。其采取了“原則導向型”的框架,不可能詳細規范每一項可能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對于我國現階段經濟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交易或事項呈現出復雜和多樣化趨勢的環境而言,需要執行準則的會計人員必須適時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職業判斷越充分、合理,會計準則發揮的作用就會越大、越好。因此,實施新會計準則是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力的檢驗和考驗。
一、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實施新會計準則的保障
(一)以則代制強調會計人員必備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
財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下發的財會[2006]3號通知中規定,在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同時將不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準則與制度在制定上的主要不同是,會計制度做出的規定比較詳細、具體,會計準則的規定比較原則、籠統;而新會計準則的“原則導向”導致了對職業判斷需要的必然,通過職業判斷將準則與所處理的會計事項結合起來。因此,會計人員在新準則下做出恰當、合理的會計處理必定是以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作保障的。
(二)新準則下的會計選擇強調會計人員必備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
新準則的實施效果與會計職業判斷的質量息息相關。會計人員選用的會計方法、做出的會計估計、設定的適用情況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得到準確的判斷結果。對于新準則中出現的考驗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修飾語,如“如果……則……”、“重大”、“必要”和“很可能”等,同樣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
(三)新準則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強調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
在新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使得一方面計量屬性更具科學性,資產和交易的反映更為公允、更為相關,體現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另一方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主要是由于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資產評估制度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等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公允價值容易確定;而我國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在會計政策選擇及相關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上具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的情況下,只有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做到正確確認公允價值。
二、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存在的若干問題
目前,我國有會計人員1 200多萬人,這支龐大隊伍的職業素質雖良莠不齊,但普遍不高。長期以來的歷史原因和客觀條件及主觀因素造成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與實施新會計準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職業判斷意識薄弱
由于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會計規范是采取制度的形式。在會計制度中有詳細的操作規范、處理標準及具體的選擇比例等,會計人員已習慣于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的思維定式,形成了在工作中對會計制度的依賴心理,不顧市場經濟環境中存在不確定因素的現實,對會計事項的處理方式是“依葫蘆畫瓢”,沒有對會計的職業判斷給予應有的重視,沒有獨立思考、進行職業判斷的意識,更談不上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規律進行系統的研究,忽視了職業判斷的作用。
(二)職業判斷水平有限
職業判斷的基礎是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據初步統計,在我國縣級以上大集體單位的會計人員中,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的會計人員僅占47.07%,具備本科學歷的人占2.3%,具備研究生學歷的人數僅占0.07%.由于會計終身制情況的存在,使得一些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失去了從事會計工作的機會,造成會計行業缺乏具備高學歷、完備專業知識結構的會計從業人員,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另外,由于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的經濟活動內容單一,會計人員不需要或只需要簡單的職業判斷,使得會計人員缺乏對不確定性經濟事項職業判斷經驗的積累,這些都影響和制約了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鍛煉和水平的提高。
(三)職業道德水準不高
會計人員具備了職業判斷意識、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不一定就能做出高質量的職業判斷,這是因為高水準的職業道德是做出高質量職業判斷的必要前提。在現實中,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抵不住誘惑,追求私利,遇到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不能堅持原則,從個人利益出發,做出違背職業道德的職業判斷;另一種情況是我國會計人員與企業的經營者同屬企業管理人員,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會計人員的工資、待遇等均由經營者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存在著有些會計人員無視職業道德,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做出有利于經營者的職業判斷,從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四)職業判斷存在盲從性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對職業判斷的重視和研究不足,當需要運用職業判斷對遇到的陌生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時,不考慮本企業的實際狀況,直接照搬其他企業對類似業務的處理方法;或者忽視影響職業判斷的環境因素和技術因素,僅局限在會計專業范圍;還有些會計人員盲目接受領導的意圖,盲從進行職業判斷。
三、提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措施
(一)樹立會計職業判斷的意識
在主觀上樹立一種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能力并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的前提條件。新會計準則賦予會計職業判斷較大的空間,這在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明確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向職業判斷邁進。更新過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思維方式,改變處理會計事項時只是按圖索驥地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的缺乏獨立職業判斷意識的模式,建立職業判斷的思維模式。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以面對不斷變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
(二)完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業務素質
1.會計人員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即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管理會計、計算機操作及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知識,還應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財政、稅收、貿易、金融、法律、外語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同時,具備繼續學習新政策、法規、制度和不斷更新知識、終生獨立自學的能力。
2.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在不斷訓練、實踐中長期積累形成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和相關知識外,還要注重多參與會計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總結,從實踐中不斷積累從業經驗,掌握職業判斷的技能、技巧并不斷提高。達到能夠排除干擾、堅持原則的程度,對現實中不斷出現的復雜且有不確定性的經濟業務以及各種影響因素,能夠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
知識和經驗能夠使會計人員隨時應對出現的問題,在一次職業判斷中得到的經驗可以影響下一次的職業判斷。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會計人員作為特殊行業的從業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也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保證,是衡量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一個標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核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益復雜,會計人員應在嚴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職業判斷,不斷提升職業判斷能力。
惟其如此,會計人員才能做到從原則上把握問題,從實質上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它是會計人員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
新準則的實施,標志著新的歷史時期的開始,走進新時期的會計人員肩負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更快地提升職業判斷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