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貨的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于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于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存貨的內部控制
存貨被譽為是商業企業的血液,所以存貨的內部控制很重要。良好的存貨內部控制包括:
(1)無論采用什么盤存制度,每年至少實地盤點一次存貨。
(2)保持高效的采購、驗收和運輸程序。
(3)保管好存貨,以防被盜、損壞和腐爛。
(4)僅允許那些不能接近會計記錄的人員接近存貨。
(5)對貴重商品保持永續存貨記錄。
(6)按較經濟的數量購買存貨。
(7)保持足夠的存貨以防因存貨短缺減少銷售收入。
(8)不要保留過多的存貨,以防將資金拴在不必要的項目上而增加費用。
每年實地盤點存貨是必要的,因為確認庫存存貨的惟一方法就是盤點。再好的會計系統也會有錯誤,盤點對確定存貨的正確價值是必不可少的。當發現錯誤時,應調整會計記錄,使其與實地盤點數一致。
使存貨經手人遠離會計記錄是一必要的職責分離。一個既可接近存貨,又可接近會計記錄的職員可以盜竊存貨,并編制會計分錄將其盜竊行為掩蓋起來。例如,在存貨實際被盜時,職員可增加沖銷的存貨數,以使存貨金額降低。
計算機存貨系統能使公司將庫存存貨額和存貨短缺的可能降至最小。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企業環境中,公司不能將現金拴在過多存貨上而增加不必要的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