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新會計準則下表格法所得稅會計核算

新會計準則下表格法所得稅會計核算


一、確定形成暫時性差異的項目
首先,企業在進行所得稅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列報時,應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梳理各資產負債項目,依次將會計核算與所得稅計繳有差別的項目列明,并列示其會計賬面價值。企業應注意將會產生會計核算與所得稅計繳差別,但依所得稅會計準則規定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項目(如商譽的初始確認;投資企業可控制且可預見不會轉回的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暫時性差異)排除。
如,某企業上一年度稅率15%,本年度稅率調整為30%。上一年度資產負債表中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分別為20萬元和11萬元。本年度稅法核定的應交所得稅為10萬元。年末,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存在會計核算與所得稅計繳差別的項目如下(見表1):(1)建筑物A,原價502500元,會計上預計殘值2500元,估計使用壽命10年,已使用2年,會計上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累計折舊10萬元,當年計提減值準備10萬元,稅法規定無殘值,使用壽命5年。(2)短期投資中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B,成本為10000元,期末公允價值為15000元,按照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應以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則股票A的賬面價值為15000元。(3)一項存貨C原值10萬元,已計提跌價準備4萬元,賬面價值6萬元。(4)一項權益法核算下的長期股權投資D,兩年前初始投資成本100萬元,低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20萬元,按新會計準則,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為120萬元。兩年中企業根據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的份額確認投資收益50萬元,同期分回現金股利3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40萬元。(5)一項賬面價值為2000元的待攤雜志費E。(6)一項賬面價值為10萬元的預提產品保修費用F,按稅法規定在實際支用時抵扣應納稅所得額。(7)一項賬面價值為200萬元的預收房地產業務收入G,稅法規定按預售收入預計計稅毛利率計算出當期毛利額,扣除相關的期間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后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假定稅法核定的可抵扣成本費用總計150萬元。
其次,列示會計上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但依稅法規定可確認計稅基礎的項目,并將會計賬面價值列示為零。
企業有些項目有一個稅基,但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為一項資產和負債。例如,上述企業有一項開辦費H,會計核算上已計入費用,賬面價值為0,按稅法規定在一個較長的期間才允許作為一個抵扣項目,假定本年末還有未抵扣金額10萬元。
二、確定資產負債的稅基
一是資產稅基的確定?!百Y產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可抵扣的金額”。對收回賬面價值應該計繳所得稅的資產,因為限定了以賬面價值的價格收回賬產,不包括以高于或低于賬面價值的方式收回資產,“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的金額既等于該項資產的賬面價值。上述公式變為“資產計稅基礎=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可抵扣的金額”,體現了新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中“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②這一概念。公式的作用在于應用,將如下文所示使概念性很強的稅基確定變得簡單明了。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收回賬面價值過程中不會發生應計稅收入的資產,上述公式依然是適用的。例如企業以賬面價值收回應收賬款,稅法中應稅收入的確定和會計中銷售收入的確定同屬于發生銷售行為的期間,收回貨款不再計繳所得稅,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為零,期間也未發生任何可抵扣所得稅的費用,此時“資產計稅基礎=賬面價值”,反映了國際會計準則中“如果這些經濟利益是不可抵扣的,那么該資產稅基即為其賬面金額。”的規定。事實上,這類資產賬面價值的收回不會產生所得稅差異,已超出了所得稅準則的規范范圍,因此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并沒有如國際會計準則將其包括在資產的計稅基礎的概念中。
資產收回賬面價值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規定“在計量遞延資產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時,應當采用與收回資產或清償債務方式的預期方式相一致的稅率和計稅基礎”。③但稅基并不會如稅率變動頻繁,除非稅法改變征稅范圍,稅基一般是不變的,即使是未來期間征稅范圍變動,也因其是未來的經濟事項,不必包含在本期的資產負債表中。因此除發生可預見的征稅范圍變動特例外,可以假定資產以一種最能使人理解的方式收回賬面價值,這一方法的應用會使稅基的確定更為快捷。具體見表1所示。
表1 資產負債稅基計算表 單位:元
項目 賬面價值 未來應計稅收入 未來可
抵扣金額 稅基
資產 ① ② ③ ④=①-②+③
建筑物A 302500 302500 301500 301500
股票B 15000 15000 10000 10000
存貨C 60000 60000 100000 100000
長期股權
投資D 1400000 1400000 1000000 1000000
待攤費用E 2000 2000 0 0
開辦費H 0 0 100000 100000
負債 ① ② ③ ④=①+②-③
預提產品
保修費用F 100000 0 100000 0
預收房地產
業務收入G 2000000 -2000000 -1500000 1500000

(1)建筑物A, 如果假定以折舊和使用期期滿以估計凈殘值的價格銷售的方式收回賬面價值,則“收回資產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為32000元,期間稅法上可扣減的金額為30000,計稅基礎為32000-32000+30000=30000。也可假定企業在當期以賬面價值的價格出售資產,則“應計稅的收入”為32000元,稅法上可扣減的金額為30000,計稅基礎30000。(2)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B,假定以賬面價值15000元出售,應計稅的收入為15000元,稅法上可扣減的金額為10000,計稅基礎10000。(3)存貨C,假定以賬面價值6萬元賣出,應計稅的收入為6萬元,稅法上可扣減的金額為10萬元,計稅基礎10萬元。(4)長期股權投資D,假定以賬面價值140萬元出售,應計稅的收入為140萬元,稅法上可扣減的金額為100萬元,計稅基礎100萬元。(5)待攤雜志費E,假定以2000元的價格轉讓收取雜志的權利,應計稅的收入為2000元,雜志訂購成本在支付款項時已經抵扣稅,此時可扣減的金額為0,計稅基礎為0。(6)開辦費H,未來可扣減的金額為10萬元,稅基為10萬元。
二是負債稅基的確定。具體見表1?!柏搨嫸惢A=賬面價值+清償負債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清償負債賬面價值時可抵扣的金額”。無論清償負債時是否會產生所得稅可扣減項,由于規定了以負債的賬面價值清償債務,不包括以高于或低于賬面價值的方式清償債務,“清償負債賬面價值時應計稅的收入”的金額既等于0。上述公式變為“負債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清償負債賬面價值時可抵扣的金額”,體現了新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中“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④這一概念。只是當負債的清償不會產生可扣減項目時,如應付賬款的支付,負債的稅基剛好等于其賬面價值,這一狀況不會產生暫時性差異,且已被上述公式和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涵蓋。公式的提出同樣是為了更簡單的確定稅基。
此外,國際會計準則另有一規定“對于預收收入,產生的負債的稅基是其賬面金額減去未來期間非應稅收入的金額?!睂τ跁嫼怂愫陀嬂U所得稅期間沒有差異的預收收入,例如以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方式清償預收賬款,貨款在清償期間確認會計收入和計繳所得稅,“未來期間非應稅收入的金額”為零,預收賬款的稅基為其賬面價值,此時不會產生暫時性差異,會計核算沒有對所得稅造成影響,同樣超出了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規范范圍,因此,我國會計準則也沒有將這一規定包含于負債的計稅基礎概念中。對于會計核算和計繳所得稅期間有差異的預收收入,如上文中的預收房地產業務收入,將會如下文所示適用于上述公式。
假定以一種最能使人理解的方式清償賬面價值,以便于快捷地確定稅基的方法依然適用于負債稅基的確定。產品保修費用F,假定因發生產品維修行為將賬面價值10萬元全部用完,期間不會發生應計稅的收入,可抵扣的金額為10萬元,稅基為0。預收房地產業務收入G,假定發生銷售退回,應計稅的收入為-200萬元,可抵扣的退貨成本為-150萬元,稅基為150萬元。
三、確定暫時性差異并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
“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分為可使未來期間稅金增加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使未來期間稅金減少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具體見表2?!皯{稅暫時性差異=(資產賬面價值-稅基)+(負債稅基-賬面價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稅基-賬面價值)+(負債賬面價值-稅基)”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企業已支付的所得稅超過應支付的部分,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指企業當期和以前期間應交和未交的所得稅。因此而產生的所得稅影響可能作為所得稅費用或收益計入當期損益,也可能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企業應區分“計入當期損益”和“計入資本公積”兩類進行歸集。“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具體見表2所示。
表2 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計算表
項目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
當期損益 資本公積 當期損益 資本公積
資產 ⑤=④-①>0 ⑥=①-④>0 ⑦=⑤×稅率 ⑧=⑥×稅率
建筑物A 1000 300
股票B 5000 1500
存貨C 40000 12000
長期股權
投資D 400000 120000
待攤費用E 2000 600
開發費用H 100000 30000
負債 ⑤=①-④>0 ⑥=④-①>0 ⑦=⑤×稅率 ⑧=⑥×稅率
產品保修
費用F 100000 30000
預收房地產業務收入G 500000 150000
合計 740000 408000 222000 122400
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收回性測試:
預計可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 222000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222000

此外,還要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可收回性測試。新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币簿褪钦f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日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為本期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預期可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中的最小值。假定本企業在未來期間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
四、確定本期所得稅費用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中,根據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稅基確定的暫時性差異是一個累計數,由些計算出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期末資產負債表中的報出數。利潤表中的本期所得稅費用必須根據當期應交所得稅和期初期末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倒擠出來?!氨酒谒枚愘M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額-本期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額=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見表3所示。
表3 所得稅費用計算表
本期應交所得稅 100000
加: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額 12400
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 122400
減: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 110000
減:本期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額 22000
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 222000
減: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200000
本期所得稅費用 90400

需要指出的是,所得稅會計準則規定“適用稅率發生變化的,應對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重新計量”,也就是說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為一項資產和一項負債。但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稅率變動并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因為在利用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期初期末數倒擠本期所得稅費用時,這一變化已被考慮進去,這也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優于損益表債務法的地方。
資產負債表日,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所得稅 904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22000
貸:應交所得稅 100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12400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