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二十多年來,我國在會計標準國際化方面已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內的會計標準逐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協調,這對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是時代潮流,是未來財務會計發展的方向,也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共同課題。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實質是各國的利益之爭,對此我們應當有充分的認識。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各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加入WTO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體現,同時要求我國的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一方面便于國外投資者更好地了解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我國在會計制度改革時,考慮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及我國加入WTO的要求,改革的力度相當大,內容十分豐富,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慣例的最新成果,做到了既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又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改革后我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基本實現。下面主要就會計標準國際化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1 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基本含義
會計標準是從事會計工作必須遵循的計量標準。如同產品生產必須遵循技術標準的道理一樣,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財務報告,必須遵循會計標準,否則,就可能是不真實與不公允的。
推動會計標準國際化的主要力量來自于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國內證券市場將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一方面更多的國內企業將赴境外市場發行證券,同時更多的外資企業也將獲準在國內證券市場發行上市,另一方面境外投資者也將進入國內證券市場開展投資活動。如果繼續執行與國際會計標準差別較大的、太多“中國特色”的會計標準,以本土化對抗國際化,不僅中國公司到境外發行股票、債券難以獲得外國投資者的認同,加大籌資成本,而且外資進入國內證券市場也會面臨價值判斷上的中外差異,不利于引進外資。如此等等,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將受到嚴重阻礙。
目前,中國會計標準國際化的重點在于會計準則國際化,審計準則國際化的程度高于會計準則。國內《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主要差別在于,前者在資產的會計計價與財務報告披露方面尚未全面實行公允價值與公允列報原則,依然強調會計計價基礎是歷史成本與真實列報原則;后者要求資產的會計計價必須是公允價值,財務報告披露必須遵循公允列報原則。值得注意的是,以歷史成本作為資產的會計計價基礎雖然可以滿足財務報告對真實性與真實價值的要求,但不一定能夠滿足公允性與公允價值的要求。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會計標準國際化就是全面接受國際會計標準關于公允價值計價與公允列報的影響。
2 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實質
會計標準國際化的實質是各國的利益之爭推進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減少各國會計標準之間的差異,其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提高各國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從而降低那些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投、融資企業和國際資本提供者的資金成本以及國際貿易參與者的交易成本。從這一點上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對于我國吸引外資和那些在海外發行股票、債券或者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而言是一項相當有益的事情,所以,我國將從會計標準的國際化中受益。比如,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為了吸引外資,借鑒國際會計慣例制定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消減了外資進入中國在商業語言溝通上的障礙,為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實際上就體現了會計標準國際化給我們所帶來的好處。
同樣地,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對其他國家,包括發達國家,也會帶來好處,這也是這些年各發達國家積極推動會計標準國際化的重要原因,如英國、德國、法國等國一方面積極推動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發展,另一方面努力爭取本國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協調。
這些都只是會計標準國際化背后所反映的利益關系的一個層面,其另一個層面則是,誰在這場會計標準國際化進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爭將決定會計標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認識這一點對于我國會計標準的制定十分重要。
3 會計標準本身的國際化與強化
會計標準的執行機制應當并舉在會計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強調會計標準本身內容的國際化,強調會計標準應當與國際通行慣例相協調固然重要,但是確保會計標準的有效貫徹與執行同樣十分重要,兩者缺一不可,它們是我國會計改革和會計標準國際化進程中的兩駕馬車,應當并行不悖。近年來,我國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我國會計標準上邁出了較大步伐,許多重大會計問題的處理已經與國際會計準則相一致,會計國際化進程之快甚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這些會計標準的具體執行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個制定得再好的會計標準,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成為了一紙空文,會計標準的國際化更是形同虛設。所以,要真正實現會計標準的國際化,要使所制定的會計標準發揮其應有作用,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會計標準執行機制十分重要,它是會計標準國際化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我國,強化會計標準執行機制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且迫切。近年來,在證券市場中出現的許多案子,如瓊民源、銀廣夏等虛構收入,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紅光實業隨意調劑利潤、虛增資產等都與沒有有效執行會計標準有關。而不有效執行會計標準和制度,其后果則是十分嚴重的,它不僅會對投資者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信任危機。因此,當前我們除了加快會計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之外,應當花大力氣加強會計監管工作,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以及其他有關法規的規定,強化會計報表的審計、政府部門的日常監管和《會計法》的執法檢查,對于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企業和責任人應當嚴肅查處,嚴厲處罰,以真正起到懲戒作用,確保會計標準的有效執行。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中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嚴重、會計標準沒有得到有效貫徹的原因比較復雜,尤其是不少企業行為不規范,產權約束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市場交易本身虛假或者不真實,從而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強化會計標準的執行機制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除了應當加快制定和完善會計標準,加強會計監管之外,還應當加快步伐,完善市場環境,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經營機制的根本轉換。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各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融入世界經濟的潮流。加入WTO是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體現,同時要求我國的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一方面便于國外投資者更好地了解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此次會計制度改革,考慮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及我國加入WTO的要求,改革的力度相當大,內容十分豐富,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慣例的最新成果,做到了既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又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梢哉f,改革后基本實現了我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