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置身于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及科技的迅速發展增加了環境的變數,企業生存發展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性不斷增大。財務風險的潛在性是現代企業面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現代財務的風險觀要求企業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戰略,在全面認識和把握風險的前提下,預防和避免各種不應有的損失,使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壯大與發展。
通常某項活動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未來結果,就是所說的風險,將風險與財務問題融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貫穿現代財務理論的一個重要范疇。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是由負債籌資所引起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以及財務信息不可靠性帶來的其他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從資金流動來看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它貫穿于企業財務活動的整個過程。
一、財務預算在防范風險中的重要作用
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業務預算和資本預算基礎上所做出的現金流量安排,以及一定時期內的損益表和一定時期末的資產負債表的預計,它是在財務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作的安排。財務預算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管理制度,也是企業預算管理的關鍵。
財務預算一方面和市場機制(風險機制)相對接,另一方面和企業內部組織及運行體制相對接,編制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可有效地預防企業在以后的運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
(一)財務預算能夠積極防范企業籌資風險與投資風險
就企業的籌資與投資活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而言,關鍵是處理好資金的結構問題。一般來說,在企業的各項資產中,流動資產過多,流動性較好,但盈利能力就會降低;短期負債的資本成本較低,但相應的財務風險就較大。在進行財務預算時,首先要考慮公司的業務狀況來安排企業資金的使用,并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作出選擇,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來安排公司的財務結構。例如公司若沒有最近到期的負債,盈利狀況、現金流動狀況較好,這時可以適當提高公司的負債比率,這樣在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的同時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如果公司近期的負債即將到期的較多,則要特別注意現金流動的情況,在編制現金預算時,減少一些可以延遲的支出,加強應收賬款的回收,推遲大的固定資產開支,必要時還要考慮其他資產的變賣。
財務預算的核心是企業的現金預算,現金預算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現金持有量的安排,使企業保持較高盈利水平和一定的流動性。通過編制財務預算,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資金,加強對自有資金的控管;二是能進一步促進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化;三是合理進行長短期債務資本的搭配;四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五是能提高企業投資的謹慎性。
(二)財務預算能夠有效防范企業資金回收風險
就企業的資金回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而言,重點是對于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企業在進行財務預算時,一方面是借助預算機制與管理機制相結合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有效回收,并保持其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財務預算時,要注意對應收賬款時間上的安排,以及對現金流的影響。若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壞賬的概率很高,現金流動狀況不好,財務預算就應當減少各項開支,把成本控制作為企業預算管理的核心,以達到增大現金流量為目的。
(三)財務預算能夠防范規避企業收益分配風險
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收益分配風險的規避要從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兩方面著手,在編制財務預算時,要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潤分配政策,采取適當的利潤和現金分配方式,保障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相互配合、協調,以期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二、建立以預算為基礎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未來面臨的不確定性,為了有效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在財務預算過程中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來防患于未然,將財務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眾所周知,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利潤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等。可以看出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的結果,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如果把企業財務預警體系與企業財務預算聯系在一起,可以分別對企業的生產、銷售、資本支出等各個環節分別進行預警,最后匯總得出預警結果。這樣可以有效甄別企業財務危機的來源,有的放矢地消除潛在的財務危機。
(一)建立短期預警體系,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用于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于經營穩定的企業,由于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于凈利潤。例如當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減少時,表明公司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公司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反之,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少于凈利潤,則應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由于應收賬款,應付款項及存貨項目對公司的經營現金流量有很大的影響,三項中的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故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預警的警源,只要這三個項目的增量間達到均衡,便可避免風險。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
(二)建立長期預警模型,編制預計財務報表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預警體系的同時,進一步建立企業長期預警指標體系,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財務預警體系。長期財務預警體系是由企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和發展潛力四個模塊構成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是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償債能力是降低財務風險的直接保證;經濟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公司的發展潛力反映了公司的遠景。(如上圖所示)
長期預警體系采用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公司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對所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體系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另一個是不允許值;然后設計并計算各類指標的單項功效系數;再根據各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運用德爾菲法等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法或加權幾何平均得到的平均數即為公司的綜合功效系數;最后根據綜合功效數的大小即可以進行預警預報。
三、企業財務預算中應注意的問題
企業編制財務預算時,對未來環境的分析往往是假設狀態,因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始料未及的問題,在瞬息變化的市場中,企業管理者要充分發揮財務預算防范財務風險的作用,就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確立“面向市場搞預算”的新理念,使預算指標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企業財務預算的基礎是銷售預算,只有預計的銷售額確定了,一定時期的生產預算、采購預算、各項成本與費用的預算、各種預算報表等才能最終確定下來。銷售預算又是由預計的銷售額和銷售單價決定的,可見整個企業預算體系的基礎是對市場情況的預測與分析。因此,企業只有在財務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對市場可變因素的變動情況進行合理可靠的估計,才能保證預算指標數值的準確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市場信息管理網絡是提高預算指標數值準確性的重要保證。
(二)財務預算要同落實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的控制和約束力相結合
預算管理的本質要求是,一切經濟活動都圍繞企業目標的實現而開展,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落實經營策略,強化企業管理。因此必須提高財務預算的控制力和約束力。預算一經確定,在企業內部即具有“法律效力”,企業各部門在生產營銷及相關的各項活動中,要嚴格執行,切實圍繞預算開展經濟活動。企業的執行機構按照預算的具體要求,按“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則,編制季、月滾動預算,并建立每周資金調度會、每月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會等例會制度。按照預算方案跟蹤實施預算控制管理,重點圍繞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兩大主題,嚴格執行預算政策,及時反映和監督預算執行情況,適時實施必要的制約手段,把企業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會貫通于執行預算的過程中,緊緊圍繞財務預算展開工作,使財務預算延伸到哪里,財務管理就滲透到哪里,最終形成全員和全方位的預算管理局面。
(三)改進預算方法的選擇,使財務預算更貼近實際
預算方法一般分為靜態預算、彈性預算和滾動預算。靜態預算是根據未來固定不變的業務,不考慮預算期間生產經營活動可能發生的變動而編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成本小,但當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重大變化時,與實際常常脫節,所以對于變化因素較多的財務預算不適合。為提高財務預算的準確性,應合理采用彈性預算和滾動預算。彈性預算是考慮業務的變化水平,把產品的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部分,這樣就可以比較清楚地反映工作成果的好壞。滾動預算的主要特點是連續不斷的保持12個月,每過去一個月,就根據新的情況調整和修訂后幾個月的預算,并在原來的預算期末補充一個月的預算。滾動預算不但可以保持預算的完整性、連續性,而且由于預算的不斷調整與修訂,使預算與實際情況更加適用,所以滾動預算特別適用于日常的現金預算。
(四)與時俱進,以信息化為支撐
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量大,沒有信息化的支撐是不可想象的。應不斷完善財務信息系統,開發財務預算管理相關軟件,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進程,同時制定統一的產品代碼、材料代碼以及產品定額手冊,建立企業歷史數據庫,為制定企業預算目標、審核企業全面預算提供依據。
總之,企業編制財務預算,可以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增強企業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意識,從而確保經營有序地進行,確保企業實現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