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企業會計管理的概述
傳統的企業會計管理是會計人員履行會計職責、進行會計行為的一項管理活動,主要內容就是會計人員利用會計學的相關組織方式,將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整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現代化的會計管理也隨著企業制度的不斷進步與創新而進行了改革,主要內容不僅包含傳統的會計管理行為,還增加了新的內容,例如現代化會計設施的應用、內部審核系統的完善、相關社會責任的確立、財務會計業務的拓展等。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企業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就給企業的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會計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提高整體會計質量,因為只有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才能使企業了解自身情況,根據企業的自身發展狀況來更好的制定未來發展計劃;
第二,有利于促進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會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統計,準確的統計信息,有利于企業金源的合理化分配,這樣才能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人員的工作效率;
第三,有利于企業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會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所以只有不斷建立健全會計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國會計管理水平較低,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現代會計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企業的會計工作還只是停留下傳統的會計管理工作中,這給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要充分認識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強化會計職能,加快現代化會計管理的建設步伐。
二、企業會計管理原則
企業管理是在一定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必須根據企業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和任務,依據上述三大原則進行日常的管理與運作。三大原則中,客觀性原則是基礎,公正性原則是獨立性原則的前提,企業家和管理者不能只顧其中之一,而是必須綜合運用這三個原則。
第一,獨立性原則,獨立性原則本身指的是企業會計信息的管理和整理是企業管理過程中較為獨立的部分,不受其他部門的控制和干擾,整理運用會計信息時也會獨立使用而不受會計部門發展的影響,會計獨立性是不受任何事件干預的,不受組織中其他人和集體的影響,會計部門的決策意見會保持其獨立性,開展獨立運營。
第二,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指的是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必須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經濟活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會計不可能提供精確的信息。這就決定了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可能完全依照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估計之前,必須盡可能獲得現實的、客觀的數據。
第三,公正性原則,指的是企業會計信息部門在監督管理企業財會信息部門時,要做到監督管理的正確性和公正性,要做到標準的公正統一和嚴格規范。
三、企業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
1.企業法制觀念不足、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企業在會計管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法制觀念了解不全面的缺點,因為企業對法制觀念了解存在紕漏,導致了企業在會計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公平的做法,同時導致企業發展的資金鏈出現問題。所謂的會計法制觀念指的是監督機制缺乏法律制度的相關規劃和指導,法制觀念的淡薄會造成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發展上的管理能力的欠缺和執行能力的不足,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是一種經營與所有一體化的經營,但是現階段的監督管理需要強調企業經營與管理分開進行,當前企業管理欠缺嚴謹性和嚴肅性,嚴重影響了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危害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大多數企業在會計業務的發展管理中存在信息失真的現象,長期發展中會計信息失真會導致企業的債務違約和財務戰略方向的轉移,其主要表現為企業內部長期受到國家會計信息的監督管制,一些會計管理人員因為自身道德觀念的下降,對會計信息進行改動。會計信息失真主要體現在核算環節失真,現在很多會計人員為了私利,棄國家和企業利益與不顧,制作假賬壞賬,虛假籌資、亂分攤費用等,在賬目上弄虛作假,會計信息的失真是會計管理問題上的一大漏洞,這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發展,也是關乎全民經濟利益,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
2.會計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
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往往集中于一體,所以會導致企業發展與經營管理過于集中,引起會計管理部門的壓力,降低員工的工作動力和工作積極性,對員工的自信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企業統一集權,分層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權力集中會計層面的壓力較大,自由決策能力較低,造成了會計監督管理能力的下降,此外,社會獨立審計及政府審計監督由于受人力、財力的限制以及事后監督性質的局限,也不能查出會計工作當中的所有違法違紀行為,多數企業沒有內審機構或雖有內審也受企業領導部門的限制和影響,不能很好地發揮監督作用。
3.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并不規范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計部門對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整理和收集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和價值,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通過審計和財務審查可以發現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并不規范,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開展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因此企業會計發展存在很大的障礙,而且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發展因為其自身不具有引導價值和優勢,所以會造成企業發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發展的障礙。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企業的內部監管控制機制上,企業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和監督力量上的不足使基礎工作中出現如購買的單位用品、出差報銷等由于審查不嚴等現象,甚至利用虛假發票進行報賬,形成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漸或發展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
四、解決企業會計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
1.明確會計職責,加強會計立法
企業會計部門的管理要注意加強與明確會計職責,了解會計信息管理的不足,企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明確會計工作方案的開展,了解《會計法》中的各項不足與優缺點,通過借鑒《會計法》的一些知識和準則,規范會計工作人員的科學發展觀和會計發展職責,要加強企業會計管理體系的健全,奠定企業發展會計管理的基礎,強化企業會計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要從管理的角度出發,不斷分析企業會計管理的問題,向企業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提出問題,形成統一的法律觀念,從職責和法律角度強化企業的會計管理。
2.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分為內部管理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個方面,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更偏重于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等方面。具體操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目標在于協調中小企業發展的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同時也追求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擴大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范圍,無論是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基層管理者、普通員工,還是高層管理者,都要納入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范圍之內,使企業達到一種平等、和諧的企業氛圍,同時也利于內部會計控制行使監督職能。
3.完善會計核算方法,強化監督職能
中小企業在未來發展中要不斷完善會計核算方法,強化自身的監督管理職能,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管理體制,強化管理水平。企業在完善會計核算方法中需要先從會計基礎方式入手,根據會計法規定,認真分析新會計準則和要求,貫徹落實會計管理機制,科學化運用會計核算方法提高會計核算能力。保證會計核算信息能夠真實、客觀、公正的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另外要不斷強化會計監督管理職能:第一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行為管理,加強動態監督開展資金的量化控制,最大限度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改善成本管理能力,第二要加強利潤分配的監督,兼顧企業發展的利益,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