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了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性,指出當前農村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農村 管理 體制創新
一、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性
1、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從社會發展和管理轉變的長遠趨勢來看,社會自主性在不斷加強,社會管理方面呈現出社會化的趨勢。這一趨勢就需要繼續創新當前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社會事務的管理。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要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長期系統性的工程,只有不斷加強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方面的創新,進一步完善黨對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目標。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社會當中,所有的個體都需要依托社會才能存在,這需要政府職能從政治統治職能的角色轉向全面社會管理角色當中來。
二、當前農村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社會非正式組織相對較少
當前農村的社會組織方面,大多數農村都有社會基層管理組織,比如醫療衛生機構、紅白理事會、婦女組織等相關組織,但是文化娛樂組織、治安巡邏隊等相關非正式組織卻比較少。
2、社會事務單方面處理
農村社會事務處理上,雖然村民和村干部能正確反映出婚姻關系、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等較為和諧,但出現問題之后,多數人一般是采用非正式方式進行解決,有的甚至出現沒有解決的途徑;另外,農村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但當前文體方面的活動還是比較少,還存在村民自發組織狀態。
3、干部未認清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性
當前農村將經濟發展當成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認為農村管理體制是表面上的東西,不如直接經濟效益,更能體現出村干部的政績。在這種潛意識的支配下,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被擱置在了一邊。
三、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具體策略
1、加強和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格局,轉變村級黨組織的基本功能
將黨支部直接管理生產與管理農村社會事務的功能,逐漸轉變成社會關懷與各方利益協調者的軌道上來,淡化行政色彩,真正將社會、行政、經濟、政黨等歸之于其各自的任務中來。強化村民委員會的社會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責,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持農村中的非正式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
2、探討農村治理的新模式,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真正去認真探討農村治理的新模式,將農民自治的管理權,交給交予地方人大,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有效擴大了當地人大的民意基礎,加強了權力機關的權威,進一步理順好了權力系統的內部錯綜復雜的關系,還能通過人大對政府所實行的有效監督,進一步規范了政府本身的指導行為,確保了農村治理模式能夠不斷走向完善。
另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3、正確引導并規范農村中的非正式組織
要將廣大的基層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引導并規范好農村當中的非政府組織,一方面就是在制度方面要進行創新,為農村的非正式組織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另外一方面,也應該積極鼓勵多種方式的農民組織的發展,并且妥善處理好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之間的關系,充分認清加強對農村當中的非正式組織的管理,應該提倡并發展村民自治組織建設與扶持經濟合作型組織時,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其余非正式組織在農村中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對其社會功能與合理性等方面進行充分調研,正確引導并規范農村中的非正式組織,做到整合農村社會秩序,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4、完善農村社會管理服務和公共安全體系
加強和完善農村管理和服務體系,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農村,努力夯實農村基層組織、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強化農村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健全新型農村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加強和完善農村公共安全體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完善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應急公共安全管理體制。
5、提升基層農村領導干部素質
大力提升基層農村領導干部的素質,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關鍵。一是提升基層農村干部抓重點,破解農村難題的基本素質與能力,這主要是將發展作為一切中心,將農民增收作為工作的重點,不斷破解在農村社會管理體制中出現的新問題與新矛盾,緊密圍繞這一點來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與本領;二是不斷提升因地制宜與分類指導本領,農村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需要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因地制宜;三是不斷提升依托群眾與服務群眾的本領,在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中,基層領導干部應該充分確立并且進一步強化依靠并且服務群眾的大局意識,真正深入農村基層,充分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解決在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6、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按照當前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大力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提升農民整體素質。一是強化形勢政策教育,讓農民群眾正確的認識自我,加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強農民大局意識;二是強化思想道德教育,要在廣大農民群眾當中廣泛開展文明新風教育活動,形成團結友愛的和諧人際關系;三是強化農村科技教育,緊密圍繞著生產發展與農民增收,針對實用技術大力開展培訓與應用工作,提升農民知識技能。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觀念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