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如今,隨著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財務績效評價不僅成為可能,并且成為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對高校財務工作的發展和完善起著重要作用。財務績效評價是運用科學的、規范的績效評價方法,根據一定的非市場標準,按照績效的根本原則,對高校的財務行為進行客觀、公正、科學的綜合評價和比較。本文從層次分析法入手,運用相關原理對高校財務績效分析體系進行了全面論述。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績效分析 高校財務
近年來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的大力實施,政府逐年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校的辦學經費也在穩步增長。如何打破傳統的“重投入、輕效益”的局面,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率,已經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及改革的重點問題。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對高校的財務工作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清晰地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不僅符合高校的發展需求,也是各級主管部門對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現狀
目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仍處在起步階段,財務績效評價的激勵、約束機制尚未健全,財政性的資金和非稅收入資金及其他資金的使用效益問題,仍缺乏有效的考核、監督及評價,財務績效評價未能跟上財政體制改革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首先,高校的財務績效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中長期存在著“重使用,輕效益”、“重投入,輕產出”、“重分配,輕監督”的問題,績效評價觀念淡薄,致使高校在日常運行中常出現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和有效資源利用率低共存、投入不足與教育資源浪費共存、教育支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其次,績效評價體系不完整且缺乏規范性。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應包括評價客體、評價主體、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的一整套完整的體系。目前,國內眾多高校仍未有一所高校建立了完整的指標評價體系,在評價標準上大都采用的是歷史標準和計劃標準進行縱向的比較,缺乏同類院校之間的橫向比較。在評價方法上,沒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方法體系,通常只是采用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相關的財務分析方法。在評價主體方面,主體不明確、目的不充分,通常是為評價而評價,喪失了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規范的功能。在評價客體上界限較模糊,只是籠統地將學校本身作為評價的客體,沒有進一步細化,必然造成評價指標的不明確。
最后,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配套不完善。通常高校都未指定相關的財務績效評價方面的文件,缺乏一定的文件支持。教育主管部門也未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方法,也未建立完善的高校績效監督機制。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財務績效評價系統,就要以層次分析法和系統分析法為指導,以動態管理要求為根本對象,有效地利用現有的有限的評價指標,從財務角度來評價高校的資金運行效率,從而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要遵循實用、易用的原因,經過反復的研究,筆者認為高校財務績效指標可以又以下四個方面構成:
(一)教學績效方面
教學績效主要包括生均事業支出、生均設備費、師生比、教學活動收入的年增長率以及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重五個指標。其中,教學活動收入的年增長=(本年度教育事業的收入-上年度教育事業的收入)/上年教育收入。
(二)科研績效方面
科研績效主要包括利研活動收入的年增長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和教師人均科研經費三項指標。其中,教師人均科研經費=科研活動的收入總額/(科研人員+教學人員);而科研成果的收益率=科研成果的收益率/投入科研的總經費。
(三)經費自籌能力
高校除了政府的財政性撥款外,通常還有部分的經費來自自籌。高校的經費自籌能力主要包括高校自籌經費的年增長率、自籌經費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和自籌基建經費占基建經費的比重三項指標。其中,高校自籌經費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學校自籌經費收入/學校的收入總額。
三、高校財務績效指標的分層和綜合評價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將其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三個層次。
目標層 準則層 指標層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d) 教學績效(c1)
科研績效(c2)
經費自籌能力(c3)
資產績效(c4) 生均事業支出(a1)
生均設備費(a2)
師生比(a3)
教學活動收入的年增率(a4)
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重(a5)……
其次,構造判斷矩陣。我們可以采用專家調查法將兩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從而形成一個判斷值。為了使判斷定量化,通常引入范圍為1-9的標度。其中“1”表示兩者的重要性相同,“3”則表示前者稍重要,“5”來表示前者明顯重要;“7”來表示前者強烈重要;“9”表示前者極端重要。“2、4、6、8”意為取相鄰判斷的中間值。而1-9的倒數則與上述意義相反。
最后根據專家的打分結構,建立判斷矩陣,并通過計算機分別計算出權重的向量,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標和一致性比率。而各指標的綜合權重系數=指標在準則層的權重系數X準則層因素在目標層的權重系數。
結語:
構建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目的是對高校財務進行客觀評價,反應其績效狀況,并根據得出的結果尋找影響高校績效水平的指標,從而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建華.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1;10
[2]馬元興.高校財務預算與績效分析[J].商業時代.2007
[3]鄭鳴.基于非財務信息的我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實證研究[J].教育科學.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