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指出,“企業應當加強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倡導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協作精神,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強化風險意識”。財務管理文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在貫徹其戰略目標、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和整體價值觀的基礎之上,結合財務管理的內外部環境的要求,在實踐工作中逐步形成的,為整體財務團隊所認同并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文化建設是企業繁榮的保證。
一、企業文化追溯與借鑒
國家有文化,可以提高國家競爭力,因為文化可以內聚人心,外引人才。例如唐朝時同突厥、回紇、吐蕃關系文化淵源頗深,與天竺、新羅、日本和西方國家文化交流頻繁,而彼時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也進入了中國,與儒家文化一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與此相適應,唐朝與世界的經濟交流也極其繁盛,而相對富裕的生活使其在三百年內,內亂頻率最低。外強而內不亂,使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統一最長,國力最昌、及其對世界與后世影響最大的朝代之一。
商人有文化,可以聚財,可以消災,也就是提高收益、防范風險。范蠡提出的企業文化是“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他用這個理論將落難的勾踐扶上了越王的領導崗位,也將后代培養成了富甲一方的家族企業,還知道適時引退江湖,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另一位“商圣”白圭提出的“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更成為中國今日商企文化的精髓。
近代歐洲,文藝復興成為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先導;現代美國,以其民族包容性,產生文化多元性,必然導致以信息技術創新和金融工具創新為標致的產業革命相繼誕生在美國,推動美國長期占據世界霸主地位;當代中國,文化復興后經濟迅速騰飛,而游子海歸的回流與及孔子學院的出游,為中國文化與經濟在全世界范圍的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企業財務管理文化現狀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經營宗旨和道德規范,以及由此形成的行為規范與企業形象體現的總稱。財務管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財務控制的效果,而財務控制的效果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企業目標的實現。因此,財務管理文化的提升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試圖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種種財務失控的問題,找出癥結、分析原因,從而建設科學完備的企業財務控制體系,就必須從財務管理文化入手。目前,許多企業充分關注公司運營效果、以努力提升競爭空間上進行決算目標的規劃,但對財務管理文化建設重視有所疏忽。
(1)對財務管理目標的認識不足。部分企業管理者認為財務工作就是記賬、算賬、報賬,忽略了財務管理工作對建設資金保障、提高管理效率、規避項目風險等方面的作用;(2)對財務信息化的理解不全面。部分企業對財務信息化的認識仍然停留自動記賬系統的水平上,忽視了財務分析、財務預算、財務考核與評價等部分的高端運用,以至于基層財務人員把信息化工具當成被動接受的必須完成的工作程序,使得企業基礎財務管理水平與企業管理層對財務數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3)財務管理制度的系統性不夠。系統性的財務管理制度應當在企業或企業集團統一的戰略目標下、采用統一的原則、按系統性的方法設計制度,實現統一考核方法的推廣與應用,從而在企業集團及所屬單位內部、同行業領域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以進一步實現財務集中控制;(4)財務管理方法的延續性不夠。財務管理方法會隨著企業管理者或財務負責人的變更而改變,以制度為基礎,以文化為底蘊,才能使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因股權的變更而變化,不因人事的變遷而變異;(5)財務管理考核的激勵性不夠。其中原因是財務管理工作難以量化或財務管理考核流于形式。
三、充分重視財務管理文化
充分重視財務的領導能力、文化體系價值,加強對企業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人才的投入,形成行業管理者企業集團統一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務管理文化。
(1)在人才投入上,實現科學的內外循環的人才流動體系,實現人才資本的置換,實現財務總監委派制;(2)在激勵機制上,建立完善科學的晉升機制,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激勵機制,提升財務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3)在學習培養上,創造財務人員的多元培訓的機會,培訓學習除財務專業領域以外的公文處理領域、經營管理領域等多領域的知識,使財務人員不僅能夠成為財務領域的“專才”,更能夠成為通曉其他領域的“通才”;(4)在薪酬建設上,建立科學的薪酬增長機制,激發財務人員工作熱情和工作績效;(5)在規模效益上,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以競爭優勢為目標,整合資源主體;(6)在鍛煉交流上,通過有效的財務專項會議溝通達成個人獨立思考所不能預期的效果。建立各直屬部門財務負責人的上掛鍛煉計劃,以提高各單位財務負責人的業務能力和大局意識。同時建立總部財務管理人員下掛鍛煉計劃,以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務意識;(7)在人才積累上,對外招聘高素質的人才或對內挖潛高素質成員,通過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實現科學的人才流動置換,以良好的素質和優異的技能適應現代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要求,與國際財務管理接軌,不斷激發企業集團的持續創新的能力;
四、企業財務管理文化案例
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于2009年成立,負責對省屬高速公路統一融資、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由事業單位轉成企業集團,對財務人員的管控能力、經營水平和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盡快建設符合現代化企業集團戰略需要的財務團隊,集團對現有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和人員分布情況的有效分析,提出財務團隊的長遠建設規劃和短期實施計劃,并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逐步培養和分步引進集團財務管理人才,打造一支符合集團發展戰略和交通建設需求、適應市場競爭環境和現代企業規律、具備經營管理能力和不斷發展潛力的復合型、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團隊。現舉兩個體現集團企業財務文化的實例。
(一)“雛鷹計劃“財務人員的招聘與競爭機制的建立
集團由于成立較晚,知名度較低,因此以國內財會專業突出的院校舉辦校園講座的形式走進校園,讓廣大學子了解集團。并擬在兩年內完成集團管理中心本部所有財務審計崗位的招聘工作,確保財審部門至少引進一名全國重點財經院校財經類碩士畢業生。應屆畢業生將在所站基層、經營類子公司和集團總部分別實習一段時間,以熟悉集團主要經營業務和戰略目標,并采取多種策略,全方位考察應屆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等,正式聘用后,根據其發展適時進行崗位調整。
通過校園專場招聘,首先可提高集團在各大高校的知名度,宣傳集團的企業文化及擴大集團的影響面,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加入集團財務管理團隊;其次,根據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鯰魚效應”,通過校園專場招聘吸收廣大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可提高集團內財務在崗人員的憂患意識,促進財務人員自發進行在職研修,建立良性競爭機制。
1.提供優秀在校生入集團實習機會
為了進一步擴大集團財務后備人才的儲備,擬在集團內部建立一個開放的實踐基地,給各院校優秀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的實習成績將記錄在案,成績優異者作為集團日后定向招聘對象。通過將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優秀學生請進集團,親身感受集團海納百川的企業管理理念,給集團財務管理增添新的血液,為集團引入科學管理新理念和實踐方案,同時加快江西人才引進步伐。
2.逐步建立財經類博士后工作站
擬以集團財務管理為背景,建立科研工作站,為財經類博士后提供研究素材與課題,并派集團優秀財務人員全程參與,合作編擬研究課題報告或論文。
此項計劃的成功實施,可讓集團財務人員在更深更復雜的經濟現象分析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拓寬視角。同時,通過專業高端人才對集團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現象的透徹分析研究,集團在改良集團財務管理制度、完善集團財務管理體系方面有章可循。
(二)“招聘文化”
為吸引優秀畢業生,集團還有與眾不同的招聘文化:(1)招聘宣傳:全體財務人員參與的個性化設計,以財務團隊現身說法的形式、介紹企業財務管理文化,并通過不同的角度對企業優勢,特別是文化優勢進行介紹。(2)現場宣講:通過校內講座與學生探討面試、簡歷、求職、入職方面的技巧,并通過現場互動,吸引具備專業水準、溝通技巧和創新能力的投報簡歷,同時相當于給大家上了入職第一課,統一了財務管理文化的基礎;(3)網絡筆試:開放型的網絡環境,可以考察特點時間內,考生通過網格檢索完成交辦工作的能力;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防止代考行為,體現了公平;(4)試前培訓:為了保證讓沒有參加面試及求職技巧的學生擁有公平的環境,在面試之前,還會進行統一的面試技巧培訓,這也是非常獨特的;(5)面試內容:分為性格測試、智力測驗和綜合考察三個環節,在候考環節還會設置一些考生并不知道的考察內容。這些環節的設置,可以全面考察考生的專業素質、通用技術、智力水平、性格取向、綜合素養甚至人品;(6)團隊參與:從方案設計到面試旁聽,財務團隊自始至終配合人力資源部門參與到招聘的各個環節中,對在職人員也是一次很好的企業財務文化培養。很多考生認為集團的招聘是國內最有吸引力的招聘,不管能否加入集團,都愿意為企業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