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經濟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面對復雜而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我國國有企業必將在更大的范圍、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上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運行。同時,國際工程項目伴隨著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變化,也日益呈現出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國有企業參與國際工程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必將日益增加。筆者分析了當前國有企業承攬國外項目存在的主要風險,并就如何加強國外項目承攬的風險控制進行了探討。
一、國有企業承攬國外項目存在的主要風險
近年來,國內國有企業參與國外項目承攬的越來越多,其項目承攬過程中遇到的風險也越來越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投標風險
承攬國外項目首先應注意到的風險應當是工程投標與合同風險管理。國內大型國企,基本上都是通過了ISO9000標準的施工企業,對菲迪克條款等都很熟悉,但遇到國外項目工程的投標時,卻表現往往有些急不可耐。與中國海外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不差錢”同時又急于進入歐洲市場一樣,中冶海外工程有限公司急于在國外公路項目取得進展,大型國企在當時環境下均“不差錢”,所以幾次談判后,認為基本上可以滿足“進入市場,成本可控”的前提條件后,即倉促簽署合同。因為企業對于前期策劃與準備工作不充分,后期風險隨之產生。
(二)合同評估風險
預測風險的環節中不易掌握和控制的就是預測完成后的“拍板”定價過程,這在投標工作中通常由管理決策層來完成,在企業里各部門完成了合同風險評估后,統一交由主管領導進行綜合評估后討論“拍板”,這程序上是齊全的。但是決策往往受領導風險偏好、市場、政治等因素影響,最終的判斷出現失誤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而合同的另一方通常能很精明地通過對合同的管理,輕松地找到我們合同執行過程中的重要缺點或破綻。如原英聯邦管轄下的一些小國家,施工技術上雖然落后,但其卻不缺乏律師及談判方面的專家。他們在合同及談判環節上將很多有利于對方的條款刪除,而設計很多“陷阱”等待對方。
(三)項目本身設計、施工規范風險
在對承接的國外項目進行項目管理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比較大的問題要數使用什么規范及如何使用規范的問題,同時對在技術和質量規范的理解和使用上,不同地區的習慣不一樣經常會導致做法上的不一致。為爭取合同項目,有的海外分公司在談判中大膽默許合同規定的國外規范標準,但在實施中卻堅持使用國內的規范標準,這樣往往會造成設計的返工、工期延誤、檢驗不合格以及成本大增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項目的嚴重虧損以及企業破產等。
此外,在設計交流與溝通、現場施工技術、質量標準的使用與質量標準的判別上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對抗和激烈“沖突”。
(四)其他風險
(1)市場波動的風險。由于海外工程項目建設實施的周期較長,因此面臨的客戶市場的時間也較長,在這段時間之內,客戶市場可能會面臨著項目市場需求關系變化、需求結構的變化等風險。
(2)對國際項目管理的一般做法缺少經驗造成的風險。如對分項工程施工活動排序缺乏邏輯分析經驗,招致工期延誤風險;規定提交的承包商文件未能與付款申請同步,招致資金緊張和進度風險等。
(3)不熟悉法律制度的不同對合同的影響所帶來的風險。通常來說,在成文法的國家中,大多頒布了諸多較為具體的相關法律法規,有的甚至對有關施工操作規程等都以法律細則來予以規定,這樣合同中就無需對太多內容重新約定。而且成文法國家的工程合同通常只要有“要約與承諾”便可成立,因此在成文法的國家中項目承包的合同較為簡短。而在案例法的國家針對建筑業卻很少頒布相關成文的法律法規和條例細則等,在其合同中除了“要約與承諾”外,還必須對合同中的“約因”進行非常具體的約定。
二、國有企業承攬國外項目的風險控制
針對上述國外項目承攬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國有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風險控制。
(一)對目標市場的深入細致調查
前期的市場調查應是一項扎實、仔細的基礎工作,調查要努力做到深入全面。根據項目的特點、時期,調查時應當制定一個調查標準,其中包括要調查哪些項目,采用問卷、暗訪等哪些方法,調查對象涉及最終用戶,最大限度地避免對象單一所造成結果偏差。
(二)充分重視招標文件及現場考察
(1)對招標文件及所有業主提供的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詳細的找出各種可能的風險源。對風險進行分類甄別,對重要的風險源的調研工作應經過詳細的對策策劃,確定現場調研的目的和方向。
(2)結合前期策劃與投標報價必須的準備工作進行詳細的現場考察與當地市場調研工作,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特別對于項目是從另一家外國公司手中接手的合同,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因此應詳細地從招標文件、合同內容、現場狀況考察及調查報告及現場地質勘察報告等原始資料中尋找風險因素,加以分析比較,盡量做到對成本和風險構成了然于胸,對各種風險進行分析的同時找到應對措施或轉嫁風險的方法,并且各種應對措施應成熟可行,方可開始下步行動。
(3)對前期策劃與調研報告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計算風險可能產生的后果,對風險結果進行歸類與分級,對于不能進行有效控制或無法實現轉稼的風險進行下步詳勘策劃與合同談判策劃,爭取最大限度的風險控制。
(4)對于不可預見的風險項目,應合理利用不平衡報價和列出措施費項目清單來降低風險程度。
(三)充分重視合同內容及風險評估
在承攬國外項目時,國有企業應該在充分地理解相關法律法規條款的基礎上,認認真真地對待合同談判和對“陷阱”的處理措施。要規避合同評估風險,首先,就是要嚴格按照企業的風險評估的方法進行風險分析與控制,把各種合同風險充分揭示出來,談判時預以提及或繞開“陷阱”,保證最終合同符合自己的利益;其次,避免“一錘定音”地拍板,應等各方面數據齊全時,經過綜合考慮科學合理確定。
(四)加強人員意識及能力培訓的管理
承接國外項目,通常會因為環境與條件等的變化而導致對人才需求的特殊性,特別是要重視和培養復合型的人才,以及要通外語、會管理和懂技術的人才。企業可以選拔出一些有事業心、思想覺悟高且能吃苦耐勞并有相關經驗的年輕人,對其大膽培養與使用。
國有企業各層次均應加強對職工,尤其是對領導層與管理層的國外項目承攬風險意識的培訓。通過培訓增強員工及管理者的風險管理意識,并提高其對危機的識別、判斷、應對及處理能力等。必要時可對危險識別、處理等開展相應演練,如當危機發生時,針對可能發生的環境、安全及罷工事件等,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及影響,采取針對性的模擬演練等。
(五)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系統,明確管理職責
國有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其危機管理系統。企業在明確公司職能及層次管理職責時,應綜合考慮危機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內容,以確保風險管理所涉及到的所有要求及措施能夠準確落實到企業的各職能部門及層次,直至項目經理部。同時,還應完善建立與風險管理有關的程序,以確保總公司海外業務的風險管理有章可循。
在應對和處理風險過程中,國有企業及其在海外的分支機構應當將不會進一步損害社會公眾利益作為其第一準則,并盡可能地降低和消除對公眾利益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此外,對于重大的突發性風險,國有企業應當把握好風險處理的主動權,在風險發生后能夠及時成立相應風險處理小組,并保持與國內外的新聞媒體等積極配合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將事件的真實信息及進展情況公布于眾,以保持企業的良好形象。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加入WT0及國內工程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型國有企業開始進入國際工程市場參與海外工程項目,并取得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同時,工程項目管理的國際化趨勢在世界各國也日漸明顯。工程項目國際化帶來了項目管理的困難,這主要體現在不同文化和經濟制度的背景下,由于風俗習慣、法律背景等差異而造成的項目協調困難。但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國內企業剛剛進入海外工程市場,還不熟悉國外市場的條件和規則,因而在海外工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對承攬國外項目的管理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相對項目各個方面的每一個環節都應做好充分準備,有系統的管理方法與應對措施,方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是保證工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