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縮小城鎮差距、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歷史機遇。稅務部門作為重要的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從而在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民生改善等方面作出突出的貢獻。但現階段農村稅收還存在著稅收的職能尚未充分發揮作用等問題。筆者結合當前新型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以龍口市新農村建設中稅收存在的問題為例,分析了新型農村建設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稅收問題的措施。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現狀及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一)龍口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現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龍口市全面貫徹落實全省新型農村建設工作要求,將小城鎮建設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點與突破口,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按照規劃,從2010年6月開始,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市16處鎮區街的600多個村莊將整合建設成為100處新型農村社區。目前,龍口市共開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24個,其中土地增減掛鉤類型17個、房地產開發類型5個、財政撥款類型2個,涉及村莊37個、群眾9152戶;規劃回遷住宅樓274棟,建筑面積150.51萬平方米。現已開工住宅樓273棟,開工面積150.3萬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積135萬平方米。大量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的開工,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也為全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機遇,為地方財政創收提供了稅源。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大批項目的開工建設,帶來了可觀的稅源,也為地稅部門挖潛增收提供了機遇。但是,由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發形式復雜多樣,又屬政府涉農工程,敏感性比較強,既要兼顧稅收政策扶持,又要考慮依法治稅,稅收征管阻力較大。再者,由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關稅收政策不明朗、涉及利益主體多、資金來源廣、社區情況復雜、相關職能部門執法力度不一等原因,造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稅收管理難度大、風險多。稅收征管過程中,主要存在有下幾點問題。
1.建設類型和開發模式復雜多樣,涉及利益主體多,稅收征收阻力大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主要分為城市改造、駐地集聚、多村聯建、園區帶動、強村兼并和村企共建六種類型,其開發模式主要有國有土地的房地產開發和集體土地的村居委自行開發兩種模式,社區建設類型復雜,形式多樣,建設類型和開發模式的不同,所涉及的行為主體也不同,政府在扶持力度上更是有所區別,導致利益主體多,征收難度大。
2.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總體規劃中缺乏對稅收成本的考慮,相關稅收政策不明朗
一方面,由于各級政府在制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相關文件及規定時,稅收政策不明朗,建設預算不周全,部分預算只考慮到建設成本,忽略了稅收成本,造成了村居委片面的認為集體土地的社區建設不在征稅范圍之內。另一方面,由于現行稅收政策對以村居為主體的集體土地開發所涉及的稅收政策模糊,稅務機關在實際管理中可操作性不強,異議多,執法風險和阻力大。
3.各社區情況復雜,稅收政策把握難度大,不利于規范管理
目前,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共涉及37個村莊,其土地獲取形式及土地性質各異,稅收政策把握難度大,其中大部分項目分散在鄉鎮或城鄉結合部,開發建設項目可謂一鎮一特點,一村一形式,且村居委一般收入來源少,支出項目多,財務收支隨意性大,一旦工程完工后,若不及時將稅款追繳入庫,往往出現“有稅無錢”的現象。
4.無資質建安業戶充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市場,嚴重制約了建安行業的稅收管理
隨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程的明顯加快,受區域、資金及村居保護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不成規模的私營、個體等中小建安企業充斥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市場,而這部分中小建安企業大都受資金、規模、人數、管理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沒有建安業施工資質,存在著經營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市場化、財務核算不規范等特點,稅款易漏難征,稅收流失現象嚴重。
5.納稅意識淡薄,財務核算不規范
一方面由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部,項目大多是由村居委自行開發建設,而村居委的納稅意識普遍不高;另一方面村居委在開發建設上大都沒有正規的核算制度,賬務核算不規范,甚至不納入村居委的賬務核算范圍,直接將其收入轉入小金庫。
二、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采取的措施
(一)點面結合,深入調研,摸清底數,明確政策
充分發揮社會綜合治稅平臺作用,積極與財政、建委、房管、土地等部門聯系溝通,全面掌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工程進度、財政撥付款情況、開竣工手續及土地證辦理等信息,形成市局與分局互動,分局與鎮區街聯動的護稅局面。
(二)理順流程,分而治之,把握關鍵環節搞好不同類型社區建設稅收征管
針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類型復雜、形式多樣、稅收征收管理難度大的特點,龍口市地稅局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在規律,從理順流程入手,狠抓環節控管,有效杜絕了稅款流失。
1.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分類管理
根據開發模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稅收管理模式。一方面將房地產開發模式的建設項目納入重點稅源管理分局實行專業化管理;另一方面將村居委自行開發模式的建設項目納入隸屬管理分局實施管理。通過區別對待,分類管理的舉措,進一步統一標準、統一尺度、公平稅負。
2.對實行土地增減掛鉤的項目,實施由財政撥付工程款時代征代扣建筑業稅款
充分發揮部門協稅護稅作用,加強與財政部門聯系與溝通,大力推行財政監管建設資金由國庫中心統一代征代扣稅款的模式。財政按季將監管資金撥付情況傳遞給地稅部門,進行回查審核反饋,以此追究相關環節的控管責任。財政部門撥付工程款時,收款方需提供當地稅務發票,撥付最后一筆工程款時,需提供地稅部門出具的整個工程項目完稅證明。財政按季將監管資金撥付情況傳遞給地稅部門,進行回查審核反饋,以此追究相關環節的控管責任。財政監管建設項目資金實行代扣稅。
3.充分發揮鎮街區經管站部門優勢,實施環節控管
以鄉鎮經管站為突破口,結合市委市政府關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須由經管站簽字蓋章確認用途后方能予以撥付的規定,及時掌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相關資料,合理組織稅款入庫,有效堵塞稅款流失漏洞。
4.實行以證控稅、部門把關、環節控管制度
首先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所涉及的房屋、土地交易實行“先稅后證”制度。房產、國土部門在辦理權屬登記時,必須根據申請人提交的稅收征管部門出具的完稅憑證和不動產銷售發票及繳納行政性規費發票辦理房屋及土地權屬登記,頒發《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證》。其次,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開、竣工把關制度,與規劃建設部門配合,在開工和竣工環節予以把關,并由建設單位扣繳施工單位建筑業營業稅。在辦理開、竣工許可時,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需全部清理施工、竣工前未繳納的土地使用稅、施工合同印花稅和建筑業營業稅等,同時提供土地證、規劃證、稅務登記證、施工中標通知書、承建合同書和工程竣工納稅情況統計表等基礎資料,憑稅務部門審核蓋章的《建設項目(施工)信息傳遞單》和《建設項目(竣工)信息傳遞單》辦理開、竣工手續,否則建設部門不予辦理。建設單位在開工前需簽訂委托代征協議,代征施工單位的建筑業營業稅。
(三)拓寬渠道,積極宣傳,提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依法納稅的稅法遵從度
(1)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村居委支持。充分發揮綜合治稅優勢,全面了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工項目情況,建立聯合控稅機制,形成綜合治稅網絡,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稅收管理步入規范化的健康發展軌道。
(2)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短信等媒介,進行普遍性宣傳,提高村居委納稅意識,增強依法納稅觀念。
(3)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開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程納稅服務綠色通道,針對農村建筑施工企業和施工隊伍稅收知識缺乏的實際,強化納稅輔導,提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依法納稅的稅法遵從度。
三、強化稅收征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成效
(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協稅護稅體系
通過部門聯動、環節控管,有效地促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稅收管理水平,建立了“地稅部門明確政策,地方黨委政府協調領導,財政經管部門代扣稅款,村居委密切配合”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稅收控管體系。
(二)規范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稅收管理秩序
通過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稅收管理,有效地規范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稅收管理秩序,公平了稅負,減少了稅收執法阻力和異議,和諧了稅企關系,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了正常的稅收管理軌道。
(三)規避了稅收執法風險
通過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稅收管理,打破了社區建設稅收管理相對混亂、稅款征收難度大的局面,縮小了房地產開發與村居委自行開發之間的稅負差距,有效化解了由于稅負不均導致的社會矛盾,規避了稅收執法風險。
(四)增加了地方稅收
2012年1-9月份,龍口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共實現稅收收入1.3億元,其中房地產稅收收入6758萬元,建筑業稅收收入6242萬元,為全市地方稅收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