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企業研發投入的加大,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研發的會計信息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尤為突出的一點,即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研發支出應該費用化還是資本化,一直是會計學界著重研究解決的問題。我國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發支出采用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但同時也不免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如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劃分的標準、資本化條件的判定、研發支出難以對象化等,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研發支出 有條件資本化 思考
一、我國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即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適用的是“有條件資本化”會計處理方法。
二、其他典型國家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規定:為研究與開發而發生的所有支出均應列為費用。對于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上市的計算機軟件研發支出,一旦技術可行性得以確認就應該確認為資產。因此在美國除計算機軟件研發支出外,其他研發支出均作為費用處理。
德國規定研究開發費用在發生的當期直接費用化。
英國標準會計實務公告規定將研究支出作費用化處理,其中消耗固定資產的費用可以資本化,而對開發費用則是有條件的資本化。
日本會計準則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在符合一定條件時(預計未來收入超過該項費用),可予以資本化,并在5年內注銷。不過其實務中采用較為穩健的直接沖銷法。
法國規定當研究與開發費用屬于特定的研究項目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時,可予以資本化,并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攤銷。
荷蘭規定,研究開發費用只要在預期具有未來效益即可予以資本化,列在資產負債表中,并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攤銷。
由此可以看出,對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國際上的觀點大致可以歸納為:全額費用化、全額資本化、有條件的資本化。美國、德國采用全額費用化方法,這符合謹慎性原則,但卻是以犧牲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真實性為代價。荷蘭采用全額資本化的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方法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卻有違穩健性。我國及英、日、法等國家采用有條件資本化的方法,有條件的資本化較全額費用化和全額資本化更合理,有利于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追求企業長期穩定發展;能夠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三、我國研發支出處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采用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的處理方法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但在具體會計處理操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劃分標準不清晰
從會計準則的制定來看,沒有一項具體的標準將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明確地予以劃分。另外,雖然在無形資產會計準則指南中列舉了研究活動與開發活動,但這些列舉并不能涵蓋種類繁多的所有研發活動,會計準則對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劃分標準不明確,致使其在實踐當中可操作性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者完全可以按自己確定的標準對研究與開發階段進行“合理”劃分。如在虧損年度時,提早確認開發階段以提高開發支出數額降低年度虧損額。盈利年度,延遲開發支出的確認,調節可用于資本化的開發支出數額,達到降低企業盈利的目的。
(二)資本化條件難以判定
對于開發支出部分是予以費用化還是資本化常常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在會計準則尚未制定出適用于不同企業、行業的條件客觀可行標準前,各企業在對條件的判斷過程中難免標準不一,導致企業相互之間不可比。同時,管理當局按照這些資本化條件來指導實務操作,其可行性尚需商榷。現行的會計準則及其指南很難對企業的利潤調節行為進行約束,企業可以輕松地實現業績操縱,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研發支出難以對象化
在實際情況中,若干項研發項目可能同時受益于一項研究成果,或呈現出相互交叉受益情況。如果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科學的系統對研發成本進行分配,就無法恰當反映每一研發項目的實際成本。
此外,理論上研發支出包括直接在研究開發活動中發生的費用和以合理的基礎分配計入的費用。具體包括研究開發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福利費和其他有關的人工費用,研發活動中所消耗的材料和勞務費用、折舊費、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管理費等。實際操作中某一項費用,如折舊費如何在研發活動和其他經營活動中進行合理分攤較為困難。分配基礎的選擇會使研發支出金額發生較大變動,從而影響費用化金額或資本化金額。
四、完善我國研發支出處理的建議
(一)借鑒國外對研發支出處理的方式
1.借鑒美國只對計算機軟件采用資本化處理。在美國除計算機軟件研發支出外,其他研發支出均作為費用處理。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結合行業特征制定應用指南。企業所屬的行業不同,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和重要程度有較大差別,研發支出發生的頻率和金額也相差甚遠,比如高科技行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制定研發支出應用指南時,應考慮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結合各行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規范。
(1)以研究與開發為主的行業。對于這樣的高科技行業,如軟件開發企業,研究與開發活動是企業的主要活動,研發支出占企業總支出的比例較高,而且所開發產品的未來經濟利益大多可以合理預期。因此,對于研發過程中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采用全部支出予以資本化處理的方法,就如同美國的計算機軟件行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企業自主研發的熱情與積極性,提高國際競爭力;如果失敗,可將其費用轉入其他成功項目負擔。
(2)經常從事研發的行業。這類行業如家電行業,在目前的競爭背景下,緊靠單純的生產已遠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家電行業想要脫穎而出,需要不斷地積極研發與自主創新。對于這樣的行業,采用我國現行的有條件資本化處理比較合適。
(3)較少從事研發的行業。比如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往往沒有研究開發活動,即使有成本也極少,而且研究失敗對于當期收益的波動影響也是比較小的,不會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太大的影響,所以在考慮重要性原則的前提下,對其研發支出予以費用化。例如從事商品流通的企業、進行簡單商品加工的企業、房地產行業等。
2.借鑒英國技術可行性測試方法。在評價一個項目的商業和財務生存能力時,需要不同的人作出各種不同的判斷。對此,我們可以借鑒英國對于研發項目可行性測試的條件,如對研發項目的技術可行性與商業可行性,必須考慮到市場狀況、消費者偏好、環境法規等因素。通過對這些因素的考慮,能夠更合理地反映項目的商業和財務生存能力。
3.借鑒日本研發資本化的內容分析。借鑒日本會計準則的規定:對研發支出的內容必須經充分分析,對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即使發生在制造現場,也不能計入制造費用,形成資產。
(二)加強研發信息披露
一般來說,處于開發階段的無形資產,將極大影響企業往后較長一段時間的獲利和競爭能力,應屬于企業的商業機密。因此,在不透露商業秘密前提下,可以加強對研發信息披露的規定。
1.分項目提供研發支出信息。對于研發支出占企業總支出比重較大的行業,在報表附注中應對研發活動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包括:具體項目名稱、項目開始日期及預計完成日期、項目支出額、項目費用化金額、資本化金額、轉入無形資產金額、應用前景等。從附注資料中,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每項研發項目的進程和未來可能變化,便于評價企業的業績及預測企業未來發展前景。
2.高科技企業設立“研發支出信息披露表”。高科技開發企業由于其研究開發活動類似于制造企業的產品制造過程,研發活動為其主營業務,對于這類企業還可以單獨設置一張附表來列示企業的研發情況,向報表使用者披露其研發能力。
(三)嚴格制定研究與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
為防止企業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調節利潤,必須明確界定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劃分標準,首先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研發支出能否資本化,關鍵在于是否屬于開發階段,會計準則并沒有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從會計準則的性質看,一般不宜制定過于詳細的標準,但可以對進入“開發階段”的無形資產實施立項備案制。要求研發工作一旦進入實質性的開發階段,必須在企業內部辦理立項手續,整理規范的文件資料,在企業財務部門備案以備查。此外,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支出的劃分,還可根據不同行業制定具體的定量指標。比如:借助完工百分比法,確定開發計劃在期末的完成進度,開發支出僅允許在完成范圍內資本化;或者規定允許資本化的開發支出限制在營業額的一定比例之內等。
(四)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完善審計制度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需要大量的職業判斷,需要會計人員了解研發過程,因此應通過業務培訓等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處理能力。同時,相關審計部門還應完善企業研發支出的審計制度,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研發支出進行審計時,除了要對其研發支出的真實性進行審計,還要審核其劃分標準是否合理及資本化條件是否滿足,防止企業濫用準則歪曲財務數據。
五、結論
雖然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在具體的處理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以及企業自主研發意識的加強和投入的增大,研發費用資本化已然成為會計處理的發展趨勢。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加快了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步伐,也更加適合我國現在的國情。根據企業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分項目提供研發支出信息,加強會計監管力度,適度增加財務報表附注,會使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更為規范化。J
參考文獻:
1.張清宏.對研發支出費用化與資本化博弈問題的探討[J].財會研究,2010,(3):58-60.
2.黎明,梁露曼.研發支出會計處理國際比較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1,(3):15-16.
3.石瑾.中美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比較分析[J].財會研究,2011,(14):36-38.
4.張曉榮.淺談新準則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方法的合理性[J].財會研究,2009,(22):38-39.
5.初宜紅,閆妮.研發支出相關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0,(8):78-79.
6.周明達.議企業研發支出資本化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J].財會學習,2010,(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