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山東半島是國內首個以海洋經濟為鮮明特色而晉級國家戰略的區域板塊,建設該區域的經濟不僅關系到國家戰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結構調整大局,更是山東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本文以該區域內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包含13個指標的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從四個方面對上市公司財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并對業績評價結果進行分析,以期為本區域內經濟發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山東半島 藍色經濟區 績效評價 因子分析
在現代經濟中,上市公司作為調整經濟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已成為區域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市公司的發展,對促進該區域內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其經營業績是政府和投資者關心的熱點。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方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丟失,將眾多原始變量濃縮成少數幾個因子變量,以及如何使因子變量具有較強可解釋性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該分析方法的特點是避開多個變量間的相互干擾及其在多元量化模型分析上的不適,根據相關性大小對變量進行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間相關性較強,不同組的變量間相關性較弱,每組變量代表的一個基本結構即公共因子,用這些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與特殊因子描述原來觀測的每一個分量,然后再用旋轉的方法使因子變量更具有可解釋性。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尋求變量基本結構,簡化觀測系統,減少變量維數,用少數的變量來解釋整個問題。
二、研究過程
(一)樣本選取及變量描述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主體區域范圍包括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7市。截至2010年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共有上市公司76家。本文參考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發布的《企業業績評價標準值》,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四個方面中選取有代表性的 13 個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本文原始數據來源于銳思數據庫,數據處理采用 SPSS 13. 0 和office 2003 軟件。13個指標變量如表1:
(二)樣本的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用的13個指標中,除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屬于適度指標外,其余指標均屬于正向指標,因此應先對適度指標進行同向化處理。為避免量綱不同而帶來的數據間的無意義比較,還對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的處理。同時為使評價結果趨于合理,本文剔除了含有異常值和缺失值的樣本,剔除后共有64家上市公司。
(三)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
在因子分析法的適用性檢驗上,本文采用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 KMO 檢驗等方法。檢驗結果:巴特利特球體檢驗顯示,KMO 值為 0.55,說明數據仍在可接受范圍內。卡方統計值為 442.889,顯著性概率為 0.000,說明數據具有相關性,能夠做因子分析。
(四)確定主因子個數
根據各個因子解釋原有指標變量總方差的情況,我們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從 13項指標變量中提取出 4 類主要因子,通過它們來代替原有指標變量所含的信息。因子方差貢獻情況從略。
(五)命名因子
上述步驟得出的4個主因子,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意義,即所得到的因子必須可以命名。在實證中,采取了方差最大法進行因子旋轉。通過上表可看出,旋轉后累計方差貢獻并沒有改變,即沒有影響原有變量的共同度,但各個因子的方差貢獻比例卻更加明確。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2)。
由表2可看出,每股收益、凈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營業利潤率指在第 1 個因子上具有較高載荷,故將第1個因子命名為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資產負債率、銷售增長率、銷售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在第2個因子上具有較高載荷,故將第2個因子命名為長期償債能力及發展能力因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在第 3 個因子上具有較高載荷,可對第 3 個因子命名為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因子;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在第 4 個因子上具有較高載荷,故可將第 4 個因子命名為反映公司營運能力的因子。
(六)計算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
為了對所選上市公司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需要利用表中的因子得分,以各自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構建綜合評估函數: Y=(0.26492×F1+0.14373×F2+0.14055×F3+0.13375×F4)/0.68295。依據此公式可以計算出各公司績效得分。公司績效得分(部分)見表3:
三、研究結論及建議
(一)行業分布及財務績效綜合得分情況
據統計,山東半島經濟區內制造業上市公司占比高達75%,是半島藍色經濟區內的第一大行業。同時區內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比重過大,其他行業雖有一定發展,但是規模不大。除制造業外,尚未有其他產業能夠構成區內的支柱產業。
(圖略)
由圖1可知,各行業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差異比較明顯,尤其是制造業雖然數量上在總體上市公司中占有絕對優勢,但綜合業績僅為-0.03分,這說明作為藍色半島經濟區內支柱產業的區內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有待提高。
綜上可知,山東半島經濟區內制造業上市公司獨大的格局依然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其依然是本地區發展的主導力量。因此本地區的發展依然應當以發展壯大制造業為核心。另外,如何實現區域內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圖略)
由圖2可以看出,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支柱產業的制造業,其各次類行業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差距也比較大。數量最多的機械、設備、儀表和石油、化工、塑膠、塑料的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卻相對較低。這說明山區內的制造業內部也面臨著結構調整和做強的問題。
(二)地區分布及綜合得分情況
由圖3可以看出,本區域內上市公司地域分布十分不均衡,僅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就占據了該區域內上市公司數量的65%,且這三個市的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綜合得分均值為正,由此也可看出本區域內不僅上市公司數量地域分布不均衡且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地域分布也十分不均衡。青島、煙臺、威海都屬膠東半島,由此可見膠東半島地區發展優勢明顯,毋庸置疑成為藍色半島經濟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未來的發展應當突出膠東半島的核心地位,同時注意加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從而促進本地區全面協調發展。Z
(圖略)
參考文獻:
1.羅夢霞,劉方.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分析[J].時代金融,2010.
2.馬義飛,王敏.因子分析法在上市公司績效評價中的應用[D].山東:中國石油大學管理學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