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審計學》課程的學習若拘泥于課本,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模擬會計師事務所的基本業務,則能讓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全流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院成立課題組針對會計學專業學生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進行了教學研究和實踐,并將研究的過程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以期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模擬審計 實踐教學 會計師事務所
一、背景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幾乎所有高校的會計學專業都開設了《會計實驗》(或稱《手工會計》)課程,模擬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方便學生了解整個業務流程,相當于為其提供了實習基地,因而很受學生的歡迎。而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審計學》,讓學生感覺理論知識較多而實務較少,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雖然很多學校在教學計劃中設置了實驗課時(大約10個課時),但很大程度上是形同虛設,學生受益不大,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迫在眉睫。目前尚未有學校將《模擬會計師事務所》納入一門課程,若將其作為一門課程,模擬會計師事務所的基本業務,讓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全流程,相當于獲得一次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經歷,培養了實踐能力,為學生就業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我們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針對會計學專業學生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進行了教學研究和實踐。
二、研究過程
(一)獲得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數據支持
為了獲得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數據支持,課題組成員對已學完《審計學》課程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全部回收,均為有效問卷,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簡單的統計分析。問卷中“您認為目前學完《審計學》課程后,是否能滿足審計崗位的需要”,15%的學生認為可以,85%的認為不可以;“您認為若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后對提高審計能力是否有幫助”,54%的學生認為將會很有幫助,43%的學生認為將會有一定幫助,2%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1%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您認為在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中應采取哪些措施以提高審計實踐能力,滿足審計崗位的需要”,57%的學生認為應加強模擬實驗室的建設,56%的學生認為應組織編寫符合實際需要的學習指導書,54%的學生認為應加強指導教師的繼續教育,建立定期到會計師事務所實踐制度,45%的學生認為對這門課程全程規范(含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并形成制度。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審計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實踐能力較弱,不能很快滿足審計崗位需要。學生對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以提高審計實踐能力的認同度高。在實施前,學生對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以提高審計實踐能力的渴望度就已經超過了半數。
?。ǘ┇@取報表審計業務和驗資業務的工作底稿
通過對江西中審會計師事務所贛州分所的調研,與資深注冊會計師進行較為深入的交流,重點分析其業務范圍、工作底稿及流程,獲取江西中審會計師事務所贛州分所在辦理報表審計和驗資業務的工作底稿,為編寫《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學習指導書征求意見和提供充分保證,也為實物展示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資料基礎。實物展示教學法,就是以“實物”為依托而展開學習活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具體實物時,均準備真實的物品。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理論聯系實際,在《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各種在會計師事務所獲取的審計工作底稿(包括審計業務約定書、總體審計策略、具體審計計劃、詢證函等),再輔以課堂講授,既增加了真實感又增添了新鮮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ㄈ┚帉憽赌M會計師事務所》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規定課程內容、體系、范圍和教學要求的基本綱要。它是實施教育思想和教學計劃的基本保證,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制定考核說明和評分標準的指導性文件。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建院時間較短,對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教學大綱還處于建設探索階段,大部分都參照母體江西理工大學的教學大綱。而《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具有獨創性,因此課題組成員通過對部分高校大綱的調研,并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編寫了《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教學大綱。該課程教學大綱共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說明部分,二是正文部分。說明部分包含六方面內容,分別為:課程名稱;課程性質;適用專業;先修課程;總學時;總學分。正文部分則詳細闡述了四方面內容:教學目的;課程內容及學時分配;教材和主要參考書;考核方式。
(四)編寫《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學習指導書
我院承擔著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任務,這種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基本理論功底,而且需要有較強的動手和操作能力。在學習《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當中,學生要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去發現問題,并通過分析、職業判斷、推理等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除了有教師的正確引導,還必須有一本適合我院學生特點的學習指導書,而該門課程具有獨創性,市場上沒有該類書籍可供參考,為此,本課題組成員在大量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和科學論證基礎上,充分考慮我院學生基本特點,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編寫了《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學習指導書。
學習指導書包括兩大業務:1.第一篇為報表審計業務,包括四部分內容,分別為: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組織;被審計單位總賬及明細賬期初數據;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及附注;報表審計業務工作底稿(綜合類、風險評估程序類和進一步審計程序類工作底稿)。2.第二篇為驗資業務,包括兩部分內容:被審驗單位基本情況;驗資業務工作底稿(綜合類和業務類工作底稿)。
在對2006級、2007級會計學專業學生試點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學習指導書條理清晰,難度適中,理論聯系實際,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五)改革課程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是純板書、純灌輸式的教學,整堂課下來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是一種“一切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缺乏互動性,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題組研究過程中,對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
1.采用板書為主、實物展示為輔的教學方式。對于三本學生,基礎環節比較薄弱,所以板書還必須是主題,教師通過板書可以強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對于原理性、公式性的推導,更是如此。而對于一些實物感較強的部分,則通過實物展示作為輔助手段進行講解,實物展示的內容不僅有紙質的,還將部分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掃描成電子形式,方便學生了解和學習。比如:什么是審計工作底稿?如果僅根據課本上給出的定義給學生講解,學生會感覺到難以理解且枯燥,將我們在會計師事務所調研獲取的工作底稿進行掃描,然后一一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快就知道審計業務約定書、總體審計策略、具體審計計劃、詢證函等都是審計工作底稿。
2.增強互動性,強調“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給學生恰當的引導,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部分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既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和交流能力。此外,還可采取現場小作業、現場小討論等方式來加強互動,激發興趣。
3.改革課程考核方式。課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課程的性質、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確定課程的考核方式。針對《模擬會計師事務所》這門課程,考試并不是最好的考核方式,因此我們采用了平時考勤占20%,平時互動占30%,上交的學習指導書(審計工作底稿)占50%。這種考查方式,既考核了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一舉兩得。
?。媽I學生進行《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試點教學
為驗證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的教學效果,本課題組在試點結束后,選擇了2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收集整理,即將經驗教訓制度化,為下次教學提供依據。
調查結果顯示:1.該課程教學效果顯著。有94.5%的學生認為學完該課程后,能夠滿足審計崗位的需要。2.該課程實施后,學生對其提高審計實踐能力重要作用的認同度進一步提高。92%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對提高審計實踐能力很有幫助,8%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幫助。3.學生對學習指導書和實物展示教學法的滿意度較高。有78.5%的學生對學習指導書非常滿意,21.5%的學生基本滿意;有95.5%的學生對實物展示教學法非常滿意,4.5%的學生基本滿意。同時本課題組也向基本滿意的學生征詢了意見,并將其歸納在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當中。
三、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會計學專業是涉及很多前沿知識的專業,經常要隨著準則的變化相應的做出調整,在教學大綱和學習指導書的研究過程中,如何反映專業特點、強化實踐能力,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本次課題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一是學習指導書中的第一篇報表審計業務,是讓學生審計自己在財務會計課程設計中的手工賬務處理(包括憑證、賬簿、報表)。由于每個學生學習態度不一樣,可能導致某些學生的賬務處理與正確答案不一致。因此報表審計業務最終出具的審計意見也不一致,有的學生是無保留審計意見、有的學生則是保留或否定審計意見。今后課題組成員將學生在財務會計課程設計中的手工賬務處理人為的設定陷阱,分別設定為無保留、保留及否定意見,給大家一一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融會貫通。二是學習指導書中的第二篇驗資業務,主要是設立驗資業務,今后將增加變更驗資業務(包括增加和減少),使學生涉及的范圍更廣,實踐能力提高得更快。
四、意義
開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課程,模擬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些業務,如:年報審計業務、驗資業務等,讓學生熟練掌握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全流程,對學生而言,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方便其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增加了他們的實習經歷,為今后就業鋪平道路;對教師而言,豐富了實踐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對學校而言,就業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給學校帶來了良好的生源,最終實現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的共贏。X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參考文獻:
1.秦少卿,黃蘭,覃創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規范研究[J].會計之友,2006,(4):74-75.
2.余玉苗.審計學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及其組合[J].財會月刊(綜合),2007,(10):89.
3.梁慧媛.審計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會計之友,2012,(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