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國家貿易與國際合作越來越密切,新經濟、新業務不斷出現且日趨復雜,導致會計人才的需求數量不斷擴張、質量不斷提升,使會計職業門檻不斷提高。但從現實狀況看,并沒有形成企業、學生、院校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很多企業招不到合適的會計員工,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被認為不能較好勝任企業會計崗位要求,對口就業率偏低。導致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與企業需求之間產生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守舊與落后。因為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表現形式,是高職院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文件,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劇本,是人才能力設計的藍圖,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和《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培養具備職業技能、職場應變能力、專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就必須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理念,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由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設計是核心,因此,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會計與貿易系對會計專業設計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一、會計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設計基本思路工作過程,就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工作程序一般由工作人員、工具、產品和工作行動四個要素所構成。生產復雜的產品可能需要經過多個“工作過程”,這多個“工作過程”則構成了生產該產品的“工作過程系統”。會計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的設計,就是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定位,確定會計職業崗位群及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再根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設置課程體系。讓學生首先對所學專業內容和工作環境等有感性的認識,獲得與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然后再開始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獲取會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始終伴隨著具體的會計實踐活動。
二、會計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內容
(一)進行專業定位通過社會調研,了解社會對會計人才數量、學歷、質量等方面的需求,從而進行專業定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劉健民等以長少和沿海城市的50家大、中、小型企業為調查對象,就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為:學歷需求:大專58% ,本科以上32% ,中專、中職4% ,無所謂6% ;崗位需求:會計核算38% ,財務分析20% ,財務管理42% ;據我們調查統計,重慶現有重慶市長黃奇帆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上指出:重慶目前真正的企業數量有19萬多個,十二五期間將發展到50萬個以上。而重慶目前的會計人員才24萬多人。為此,我們將高職會計專業定位于培養中小企業的會計人才,即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滿足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具有誠信、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牢固掌握系統的會計、財務和稅收等知識,具有較強的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能夠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業務。能夠參與企業預測、決策,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服務性高素質技能型的專門人才。
(二)確定職業崗位群《重慶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實施細則》第三十五條規定,單位發生的下列事項,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4)資本、基金的增減;(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結合對中小企業的調研,我們認為,高職會計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有:
1.會計核算崗位群。主要職業崗位有出納、財務核算會計、稅務會計、稽核、會計主管等崗位。
2.財務管理崗位群。主要職業崗位有財務會計、預算會計、財務主管等。
3.投資管理崗位群。主要職業崗位有投資分析員、投資經理等。
4.內部會計監督崗位群。主要職業崗位有內審員、審計主管等。
5.其他崗位群。主要負責其他管理工作,主要崗位有電算會計管理、檔案管理等崗位。
(三)分析工作任務不同的會計工作崗位,有不同的工作任務。通過分析,我們發現上述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
1.出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現金收付的核算、銀行存款收付的核算、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庫存現金和有價證券的保管、有關印章的保管、往來結算業務的辦理、企業備用金的管理等。
2.會計核算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是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編制報表、納稅申報、內部銀行等。
3.財務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包括資金籌集與管理、稅收籌劃、財務分析、財務預測、決策、財務預算、內部控制與評價考核工作。
4.投資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包括投資與發展戰略,投資項目人員派駐、戰略決策及利潤分配等管理活動的(上接第90頁)建議與實施工作。
5.內部會計監督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包括報表審計、預算執行審計、離任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工作。
6.其他崗位群。主要負責其他管理工作,如電算會計管理、檔案管理等。
(四)設置課程體系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可持續發展需要,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會計與貿易系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針對實際會計工作過程重構了如下課程體系:
1.基礎學習領域。該領域課程主要是滿足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需要,包括公共類的體育、英語、計算機課程和思想政治類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課程,還有綜合類的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職場安全與健康、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創業與創新教育等課程。
2.專業學習領域。該領域課程主要是滿足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及職業資格證考試需要,包括專業基礎類的經濟數學、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職業技能、財政金融等課程和專業核心類的會計職業基礎、企業會計核算與報告、會計信息化、稅法與納稅籌劃、財務管理與分析、成本核算與報告等課程。
3.選修學習領域。該領域課程主要是滿足學生技能拓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主要包括公共類選修課程和專業類選修課程。
4.實踐學習領域。該領域課程主要是滿足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需要。
主要包括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和課后集中實踐、頂崗實習。
本專業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占總課時的84.9l%% (占總學分的83.58%),選修課為占總課時的15.09%(占總學分的16.42%);理論課占48.50% ,實踐課占51.50% 。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要,但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在課程體系設置后還要進一步進行課程標準和學習情景的設計和與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教材建設。這些后續工作,我們目前只進行了~ 部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故在此不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