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混合會計模式探討

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混合會計模式探討

摘 要:金融危機以來,公允價值成為社會各界摘指的對象,歷史無獨有偶20世紀80年代的一場美國的經濟危機使歷史成本成為質疑的對象。本文主要通過比較分析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優缺點,旨在提出能讓兩種計量方式揚長避短的以歷史成本為主的混合會計模式。



關鍵詞:歷史成本;公允價值;混合會計模式;



引言



在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計量的 “順周期效應”使得一些金融機構財務狀況惡化,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被兼并,擁有158 年悠久歷史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產倒閉,之后諸如密蘇里州道格拉斯國民銀行、密蘇里州的休姆銀行、阿肯色州ANB 金融國民協會銀行、明尼蘇達州第一誠信銀行等破產倒閉。金融界將矛頭指向了公允價值,并要求終止公允價值計量。



20 世紀80 年代,美國發生嚴重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一些儲蓄及住房貸款機構利用會計手段掩蓋問題貸款, 使用歷史成本計量問題貸款,不反映問題貸款的市場價格。即使已經破產, 依然能對外披露資產凈值為正的信息, 此次危機最終導致400 多家金融機構破產。在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無力賠償的情況下,迫使聯邦政府動用1 000多億美元聯邦儲備基金予以補救。從此, 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因沒有公開、透明地反映下跌的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沒有及時將金融工具交易導致的財務損失反映在報表內而受到廣泛的責難。采用公允價值會計( fair value)的呼聲越來越高。



以上兩件事情反映了,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會對經濟造成積極的推動影響,可見其各有長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的優缺點,以提出解決讓兩種計量方式結合使用的混合會計模式



歷史成本的概念演變



歷史成本是傳統的財務會計計量屬性。其在會計計量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成為一種最基本的計量屬性。著名的會計學家利特爾頓和井尻雄士都是極力擁護歷史成本的代表人物。這里不對其概念演變過程進行詳述,只給出其完整定義。

歷史成本是指兩個主體同意交易時實際發生的市場入賬或脫手價格(交換價) ,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 這種交換價格是交易或事項發生時已經形成,是實際的而不是估計的價格;(2) 這種交換價格在雙方成交時已經考慮到當前和未來的風險,把它用于計量后,在主體持有這種價格的資產和負債期間,不再考慮市場上有關該價格的變動。因此該計量屬性即由交換價格轉化為不受市場價格波動而變化的歷史成本;(3) 用歷史計量的資產和負債在初始確認后,不再進行重計量,因而也不再因重計量進行后續確認。但資產出售、負債清償、資產使用(屬于資產成本的分配、攤銷) ,資產報廢或損失(屬于資產成本的注銷) 等四種情況則不屬于后續確認,而是另一項交易或內部交易。(4) 采用歷史成本的交易費用(包括確定歷史成本的成本、記賬成本) 很可能低于采用其他計量屬性所確認的費用。



公允價值的概念演變



F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



在FASB成立之前,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3號(FAS 13)對公允價值概念做出定義:公允價值是指在非關聯的、自愿的交易主體之間進行的正常交易中,一項租賃財產能夠被銷售的價格。

直到1991年,FASB才在FAS 107中對如何計量公允價值給出比較具體的方法指引: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是指在自愿交易主體之間進行的當前交易(非被迫或清算銷售)中,該金融工具能夠被交易的金額;如果可獲得公開市場報價,則公開市場報價就是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最佳證據;如果不能獲得公開市場報價,管理層對公允價值的最佳估計可以建立在具有相同特征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公開市場報價或者估價技術之上。

SFAC 7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一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是指在自愿交易主體之間進行的當前交易(非被迫或清算銷售)中,資產(或負債)能夠被購買(或承擔)或銷售(或清償)的金額。



FASB于2006年9月發布了FAS 157,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擴展披露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應用框架。FAS 157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在一項正常交易中銷售資產將會收到的價格或轉讓負債將會支付的價格。該定義強調:公允價值是一個市場基礎的計量,而不是特殊主體計量;公允價值是一個脫手價格而不是接手價格,這里的銷售資產或轉讓負債的交易是在計量日的一項假設的交易。



I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



早在1989 年,IASC(IASB的前身)在發布“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 時便對公允價值計量體系有了較深入的論述。IASB于1995年發布的第32號國際會計準則《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熟悉情況和自愿各方在一項交易中,能將一項資產出售或一項負債清償的金額。截至2004 年12 月止,有效的35 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中,有21 項涉及公允價值,占已發布準則的60%。

2005 年9月,IASB 正式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其工作議程,歷時近4 年后,于2009 年5 月28 日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并進行為期4個月的意見征詢。征求意見稿在廣泛吸收和借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第157 號準則及157-1、157-2、157-3、157-4 等幾項改進性公告的基礎上,對公允價值及相關術語進行了定義,建立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并就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提供了指南。本征求意見稿將公允價值界定為: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場參與者之間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轉移一項負債將會支付的價格,即退出價格(exit price)。同時明確表示這一定義也是應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負債和某些權益工具的基本核心原則。



歷史成本的優勢和局限性



歷史成本的優勢



1.歷史成本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它能如實反映一個企業已發生的經濟活動及其成果的歷史的財務圖景, 具有反饋和預期功能;如實反映資產的取得和負債發生的價值,其數據最大限度地來自已經發生的實際交易和事項,最小限度地來自估計(必不可少的費用分配與攤銷也應力求可稽核、可復查、有規則) 。



2.歷史成本具有較高的客觀性。



其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它客觀性的體現。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顒又袨閮斶€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歷史成本可以從現時市場上獲得,因此其具有客觀性。

3.歷史成本具有可驗證性。



因為歷史成本所提供的會計報表有憑有據,便于考核和驗證。歷史成本反映的是歷史信息,而歷史信息,正如美國FASB所述,具有反饋和預測價值,對經濟決策,特別是對評估受托責任的履行是十分有用的。



歷史成本的局限性



歷史成本的主要缺點是計量面向過去,與主體面臨的現實和未來脫節。此外,一項資產如分次購入,每次交易的交換價格不同,嚴格地說,在這種情況下的該資產的金額,各項資產的小計與合計金額,都具有不可比性和不一致性。因此,歷史成本計量是建立在兩項會計假設之上的:第一,該主體是持續經營的;第二,該主體所賴以存在的市場,貨幣的購買力是基本穩定的。從長期看,除金融工具以外,其他商品的價格的輕微波動(影響每次主體的歷史成本的波動) 幅度小,有升有降,相互影響是可以抵消的。



公允價值的優勢和局限性



(一)公允價值的優勢



1. 公允價值會計能提供比歷史成本會計更為相關的資產、負債和收益信息。

眾所周知, 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基本質量特征?!皶嬓畔⒓纫嚓P, 又要可靠, 這是會計的中心要求”。但是, 相關性與可靠性這兩個特征又常常相互沖擊, 為了加強相關性而改變會計方法時, 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 反之然。不同環境, 不同用戶和不同項目對于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相對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對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相關性與可靠性相比, 居于更重要的地位。歷史成本之所以成為最基本的計量屬性,在于其具有較強的可靠性。采用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 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沒有歷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進入財務報表,避免產生過多的表外項目; 另一方面, 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負債與其目前的價值一致, 便于用戶評價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以及企業管理當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決策績效, 從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相關性。



2. 公允價值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



由于公允價值反映市場決定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 使得不同時點發生的或不同企業所控制的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價值。相反地, 在歷史成本法下, 不同時間取得相同金融工具, 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無法比較。



3.公允價值會計與積極性金融風險管理一致。



積極性金融風險管理要求企業管理當局保持對所有金融工具的未來價格風險進行持續監控, 隨時根據未來經濟條件的變化, 在一定范圍內調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風險部分, 但這以能及時獲取有關金融工具的市價信息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則能滿足這一要求。



4.公允價值提高了可預測性。



公允價值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基礎。



5.公允價值計量的及時性、公平性和透明性。



公允價值計量的及時性、公平性和透明性無疑是它最大的優勢。相對歷史成本計量而言, 公允價值緊密結合市場,以當期的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或負債的價值;公允價值計量緊緊跟隨市場, 對于企業未來獲得的現金流量的披露更具有及時性、公平性和透明性。



(二)公允價值的局限性



1.公允價值計量的“順周期效應”。



毫無疑問, 公允價值是按照有秩序、活躍市場的交易價格反映金融產品的價值。在金融產品的市場價值持續上漲時,公允價值計量帶給金融業許多的益處。但在金融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和定價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導致金融機構按市價大幅度減計資產, 市場陷入了“按公允價值對次貸產品進行計量—確認巨額減計—大幅降低盈利水平和資金充足率—投資者恐慌—拋售持有次貸產品的金融機構的股票—金融機構進一步確認資產減計—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惡性循環之中。正是這種“順周期效應”,使得金融產品的價值在金融危機中被過于真實和迅速地反映在了金融機構財務報表中,因此有人指出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是金融危機的“元兇”之一。據美國彭博社數據統計, 2008年全球銀行已經計提了5 877億美元的資產減值準備。強烈的“順周期效應”使得一些金融機構財務狀況惡化,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被兼并,擁有158 年悠久歷史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產倒閉,之后諸如密蘇里州道格拉斯國民銀行、密蘇里州的休姆銀行、阿肯色州ANB 金融國民協會銀行、明尼蘇達州第一誠信銀行等破產倒閉。



2.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依賴活躍的、公平的交易市場。



目前世界各國對于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工具 (形成一個主體的金融資產并形成另一個主體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方面的應用基本與國際會計準則IAS39 號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SFAS l57號的規定基本相同。這些金融產品公允價值的確定有三個層次:如果存在活躍市場, 金融產品的公允價值根據活躍市場的交易價確定; 如果交易處于不活躍市場,金融產品的公允價值參考同類產品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或者采用有客觀參考支持的價值模型確定; 沒有交易市場的金融產品, 其公允價值需要根據管理層的主觀判斷和市場假設建立的估值模型確定??梢钥闯? 公允價值計量要求市場是活躍的、公平的,這樣的公允價值才有意義。



3.公允價值計量可能會受個體主觀意識影響。



前面提到的公允價值的確定的三層次理論,如果存在活躍市場則優先考慮第一層次,然后是第二層次,最后為第三層次。我們可以看到第三層次提出植入估值模型,這為個體在市場造假提供了機會。因此第三層次所得到的公允價值必然會受到個體主觀意識影響。



以歷史成本為主的混合會計模式



前面我們比較了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兩種計量屬性的優缺點, 我們不妨做這么個提法,在財務報表內我們用歷史成本確認,而在表外財務報告內用公允價值進行披露。這樣既可以如實地反映已發生的企業經濟活動及其業績的歷史真實,也可以在財務報告里為決策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公允價值信息。



參考文獻:



[1]狐愛民.金融危機下公允價值計量探討[J].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

[2]葛家澍.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研究—面向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J].會計研究.2009(5).

[3]王志亮,史衛華.公允價值的應用發展及概念演變[J].財會月刊.2009(1).

[4]葛家澍.公允價值的定義問題—基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157號《

公允價值計量》[J].財會月刊.2009(1).

[5]于永生.IASB和FASB公允價值計量準則趨同的困難和挑戰[J].財經論叢.2008(3).

[6]葛曉艦.IASB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解讀[J].財會研究.2009(19).

[7]李迎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研究[J].今日財富·會計論壇.2008(10).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