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紅①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0743(2003)05-0012-01
一、系統的成本管理
在新的模式下就醫院而言,應該視成本管理工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強調整體、全局、未來對醫院成本管理的決策、目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已勢在必行。
1.成本管理的整體性 成本管理與醫院管理的這一基本要求相適應,醫院成本管理也就應與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直接聯系起來,以一種新的認識觀——成本效益觀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問題。醫院的正常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醫院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2.成本管理的全程性 為了適應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必須完善成本會計的組織,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規章制度,并與獎懲相掛鉤,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管理成本,在管理過程中要求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使決策層和所有部門都重視成本,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
3.采用西方成本管理方法 系統成本管理應立足于醫院發展的長期性,對有根性影響的問題進行決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確保有效完成醫院發展目標;并以醫院外部或內部最優的業績標準來衡量自身的醫療活動,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因此,借鑒西方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4.采用目標成本管理模式 醫院應根據歷史情況及同行業情況制定總目標,圍繞這個總目標,各部門、各環節乃至每個人都應當制訂自己的奮斗目標,如業務量目標、成本目標、技術水平目標等,并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以保證總目標的完成。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可以提高醫院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盲目性,提高醫院的經營管理水平。
二、人員支出的管理
1.人力資源的配備 醫院應根據長遠目標和任務來預測對人力資源的配備。醫院對各種人力資源的需求取決于其業務量和學科發展的需要等因素。目前,國內外對人力資源進行預測的方法和技術常用的有:人力資源現狀規劃法、經驗預測法、分合性預測法、描述法和計算機模擬法。對醫院的人力資源配備進行合理的預測后,面臨的問題是:增員還是減員?芽何時增員或減員?芽醫院人事部門應會同財務等相關部門確定若干人事方案,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及學科發展的需要選擇最優的方案。
2.人力資源的控制 控制應建立在預算和計劃的基礎上,增加人力資源的預算信息,包括人力資產、人力投資、人力資本、人力費用等預算指標,醫院的財務成本計劃體系中也應增加相應的計劃指標,據此進行人力資源控制,包括:①增員(或減員)控制。②人力資源成本控制。
3.人力資源潛能的充分發揮 因為人具有最大的能動性,人為的主觀動因也應是驅動企業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①利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②要創造適合職工發展的環境,以招攬人才、留住人才。
三、日常公用支出的管理
1.“零”存貨 醫院傳統的模式存在大量材料、藥品等的庫存,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和場地,僅專用材料購置費就占總支出的50%左右。目前,網絡、交通四通八達,送貨及時,對有些材料、非急救藥品醫院應根據業務量作為采購的基本出發點,盡可能地在購入、使用各個環節實現“零”存貨,對非醫療用品毋需建立庫存準備。
2.在內部形成職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識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職工行為規范中引入一種內在約束與激勵機制。強調人性的自我激勵,改變企業常用的靠懲罰、獎勵實施外在約束與激勵的機制,實現自主管理。
四、固定資產購建和大修理支出的管理
固定資產購建支出等于企業的折舊費用。此類支出約占總支出的15%左右。在固定資產購建和修理過程中,不能一味強調降低成本和費用,要有逆向思維,要在薄弱環節加大投入量。如果待解決的瓶頸是更新設備,引進新型設備會發生一筆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設備使用期間,因設備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設備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余,就總體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這也是“成本—效益”原則的另一種詮釋。
五、成本網絡化的管理
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我國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如編制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包括班組經濟核算在內的科室成本核算制,這些管理中,應用網絡化管理,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務性勞動,而且可以加速信息處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統或建立內部銀行體系,使管理人員及時作出正確決策。同時,還應推廣應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顯示監控裝置,加強對物質消耗和流向的控制,為成本控制和計算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