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企業整體規劃和動態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對企業整體經營活動的一系列量化的計劃安排。全面預算不僅僅局限于財務預算,而是對企業的銷售、生產、成本費用、資本、財務等全方位的預算。
全面預算可以解決企業的六大難題,根據PWC調查,一個完整的預算流程通常需要110天時間,而且預算利潤與實際利潤往往相差10%左右,因此,Gartner 稱預算為“一個痛苦的年度儀式”。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手工條件下的預算管理常常是困難的、復雜的、無效的。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下面六個問題在企業實現預算管理中比較突出:
1)預算缺乏企業戰略的明確指導
在沒有企業戰略的環境下談預算管理,會重視短期活動,忽視長期目標,使短期的預算指標與長期的企業發展戰略不相適應,各期預算銜接性差。
2)缺乏完整的預算指標體系
沒有包括業務預算、財務預算在內的總預算,無法將組織經營的各個階段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得預算缺乏對全局的預測和控制。
3)預算數據缺乏準確性
為了編制預算而預算,成為數字游戲,沒有考慮具體的業務,這樣編制出來的預算是沒有指導意義的,形同虛設。
4)預算編制周期長
一線的業務經理要花數周的時間準備預算數據,而預算管理者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匯總、調整,這個過程往往循環往復,消耗大量時間。
5)預算編制過程不好控制
管理的多層級性,會延長編制周期,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各自為政,沒有對預算的假設前提進行溝通和確認。
6)執行預算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與分析的機制和手段
無法對實際的業務起指導和控制作用,無法保證預算分析的及時性、全面性、深入性。集團對各個公司預算執行情況、各個公司對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由于數據量大、數據來源廣泛,無法及時有效獲取,導致預算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指導和控制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全面預算管理細化了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通過分配企業的財務、實物及人力等資源,以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通過預算來監控戰略目標的實施進度,有助于控制開支,并預測企業的現金流量和利潤。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公司整體規劃和動態控制的管理方法,是對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一系列的量化的計劃安排。
全面預算管理是進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有效工具,它便于管理層在過程中控制和監督業務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中的偏差,以及偏差的大小,同時預算是執行中進行管理監督的基準和參照。所以企業在選擇全面預算管理軟件應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
(1) 在框架結構方面,要結合企業的流程管理特點。
(2) 在技術方面,要注意是否可以在Internet網絡環境下運行。看軟件適合什么類型的企業。
(3) 在流程設計方面,要靈活,不能局限于固定的起始點,要可以由用戶根據需求自由定義預算模式及流程。
(4) 在組織結構方面,看是否能適應企業的管理需要。
(5) 在功能設計方面,看能否實現企業預算的全過程管理。
(6) 在經濟性方面,當然要和企業的經濟實力結合,從軟件的各方面成本來考慮。
(7) 考慮其集成、兼容性。
主要就是上面的這些方面,還要看其能否給企業帶來下面的具體價值:
(1)預算編制速度加快;
(2)預算編制過程更加透明化;
(3)預算準確程度大大提高;
(4)預算編制、監督控制、分析調整與考核一體化;
(5)促進企業戰略目標與績效管理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