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企業的費用控制非常重要,因為,再有錢的人也經不起浪費,再有錢的企業同樣也經不起浪費。企業不能阻止浪費,就會使企業逐漸衰敗!關于費用預算,應該做到讓花錢的人去省錢。
預算管理的過程是一種精細化、全面化的操作,是為了保證預算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可以把預算分成三個方面。
(一)業務預算
業務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物耗預算、成本預算和費用預算。
1.業務預算中最難的是銷售預算
對收入的把握,一定要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必須花精力去做。在我實際指導一些企業的時候,他們都告訴我,銷售的收入預測比較難把握。其實,做好銷售預算需要依靠以下兩點:
第一,對市場容量的整體發展趨勢要有評估。大家總想著天上掉果子,但是首先要判斷天上有沒有果子,或者能掉多少。
第二,銷售預算分得細才能夠相對準確。怎樣才能夠分細?只有分地區、分品種、分客戶,才能相對抓得細一些。
2.業務預算要配合全面預算的變化
業務預算要配合全面預算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銷售有一個淡旺季的變化,那么企業的物料要怎樣去配合?畢竟,如果今天就要生產,不可能馬上就會有物料送來。所以,這里有一個預估。
第二,人員的配合。企業并非馬上能招得到熟練的工人,包括管理人員等,都要有一個培養的計劃。這個時候就要做一些取舍,當我們認為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時,有些訂單就不能接了。也許有人會疑惑地說:“哪有訂單不接的?”但有時要做選擇。如果你接了訂單才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做,那么造成的消耗和損失會更大。而你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沒有接下這份訂單,便不會發生這筆成本。所以,配合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3.注意費用的控制
費用控制非常重要,因為,再有錢的人也經不起浪費,再有錢的企業同樣也經不起浪費。企業不能阻止浪費,就會使企業逐漸衰敗!關于費用預算,我有一個建議——讓花錢的人去省錢。但具體到部門或個人,為了以后好執行,經常會把費用報高。所以,企業要注意這個方面,凡是報高的費用沒有用掉的一定要核查。對于企業來說,不節約要懲罰,報了沒有花完要核查,一定要建立一種誠信的企業文化。如果諸多行為都不符合誠信原則,那么企業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有意識地把費用報大,從而給利潤預留足夠的空間,最后讓我們的預算變得容易執行。要知道,如果預算報得太寬,就失去了管控的意義。
(二)專門決策預算
專門決策的預算也非常重要,因為它牽扯到準備的問題。專門決策的預算,實際上都是為準備而做的。比方說,明年企業要擴大規模,可是資金有問題,那么,我們的融資怎么去做?我們要全面覆蓋中國市場,那么,我們的新工廠什么時候投產?銷售要做到什么程度?新工廠出來的產品什么時候正好能夠銜接上?企業的部分資金有可能閑置,那么,這些閑置的資金要派什么用場?等等,對此要作專門的決策分析。很多事情不要等到問題出現了再去解決,那已經造成損失了。大部分的決策一定要打提前量,而且,企業越大,提前量的準備就越重要。
(三)財務預算
財務的預算包括現金的預算、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預測。這三項預測就是對明年結果的一份提前的成績單。對這份成績單是否滿意,不是以成長率來衡量的。比如,我指導的一家企業曾連續6年保持了117% 的增長,其中一年的銷售額增長了2.7倍,但是整體效益卻沒有提升。
問題出在哪里?企業的管理團隊、技術跟不上,生產配合、物料配合等都會出現問題,造成的消耗就很大。這個時候,反而要減緩速度,使整個鏈條更順暢。所以,銷售額的增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效益的提升。如果你一口咬得大,那么你的肚子要能消化掉,否則會危及你的生命安全。比如,有些企業的銷售額雖然上去了,但是客戶滿意度卻下來了,反而給企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客戶的滿意度下降,往往是企業售后服務的能力、產品能力、制造能力等跟不上造成的,所以最后是自己把自己拖垮了。
好的企業永遠平平淡淡,因為早有謀劃;優秀的總經理一定氣定神閑,因為早已胸有成竹。如果一個企業一天到晚在那里喊口號、瞎折騰,而且新聞不斷,那么過不了幾年它就會走上倒閉的邊緣。企業應該像一只水鴨子,在湖面上行進時頭雖然不動,但腳卻在水里拼命游。好的企業的運行鏈條非常順暢,什么事情都在預估之中,雖然平平淡淡,但利潤卻持續穩定。所以,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和財務預算都要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當你的能力控制不了時,那就說明這個預算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