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超越預算模式代表著組織管理控制的發展趨勢,能夠為組織帶來更多的造就性和增值性。但是現在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運用這一模式,超越預算模式意味著放棄傳統的業績管理框架,因此在決定是否運用這一先進管理控制模式時,要視自己情況而定。
鑒于預算控制與環境變化的不適應以及預算緊控制自身的弊端,一些國外的大公司如Svenska Handel sbanken、 IKEA、SKF、Borealis、Fokus Bank 等都已經以不同的方式放棄了預算管理模式,在實施或嘗試著“超越預算控制”的管理控制方法。他們認為傳統預算管理不僅不能適應新的經營環境,妨礙組織的變化與創新,甚至對組織經營有危害作用。他們主張只將預算的作用、內容和范圍局限在了對現金流量的預測和計劃上,而傳統預算的控制與激勵作用則由其他的績效管理制度來替代。
超越預算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對預算與其他的戰略管理方法進行比較、回顧,人們發現除了財務預測功能之外,預算管理并不比其他戰略管理方法更有效,于是得出結論應放棄預算的業績控制職能,并用一個整合了多種方法的更有效率、更富成果的管理控制系統代替了傳統的預算控制。超越預算理論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主要是研究如何整合現有的各具特色的管理控制方法,使組織的預測、業績評價和激勵機制更加有效。1998年1月CAM-1(跨國高新技術制造企業聯合會)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論壇,取名為“超越預算圓桌會議”(Beyond Budgeting Round Table,簡稱為BBRT),來研究用什么方法來替代預算管理系統的問題 。當時有55家公司(大都是歐洲的大型公司)參加者了這個論壇。盡管論壇是在英國發起的,但截止到現在該論壇成員已經擴展到英國以外的多個國家,如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挪威、瑞典、瑞士、南非和美國等。所有加入論壇的企業都認識到傳統的預算方法增加了企業內部的職能失調(dysfunctional)行為,越來越不適應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需要用新的管理控制模式來替代預算。BBRT研究分析那些放棄了傳統預算管理的企業,并根據最好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套“超越預算”模式的原則和方法。該論壇的兩位負責人Jeremy Hope 教授和Robbin Fraser 教授認為,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預算方法和程序,企業則不能獲得環境要求的速度、以顧客為中心、創新和整合,因此他們將組織的管理控制系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財務預測和計劃,主要是通過預算預測組織未來的短期財務業績,并設置財務業績目標;第二部分是以綜合指標為基礎的業績管理與評價系統,如平衡計分卡或KPIS系統,與傳統預算評價不同的是,綜合業績評價系統要求部門和個從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組織特點和任務性質,明確關鍵成功因素并設置緊的但可以實現的目標,綜合業績評價系統可以養活在預算控制中人們操縱短期財務報告數據或預算數據的行為;第三部分是以相對標準為基礎設計激勵機制,主要是指運用標桿法對相對業績水平進行獎勵,而不象在傳統預算中以既定的預算目標為依據,這樣同樣可以養活預算中的計價還價問題。如BP公司的獎金激勵計劃直接取決于與公司競爭對手的相對業績,又如在Borelia公司,預測、計劃與目標設定、業績管理相互分離,該公司用標桿法設置短期目標,一般是每個季度購買咨詢公司的調查報告來更新標桿數據。而在Svenska Handelsbanken 銀行,總部主要通過標桿法進行管理,530個分支機構的績效相互作為標桿按季度進行評價,銀行作為整體不斷地將其業績與北歐的其他競爭者進行比較。
BBRT研究項目通過跟蹤調查發現,超越預算模式為企業事業來卓越業績,如Svenska Handel sbanken 銀行在二十多年前就放棄了傳統的預算控制,從那以后,他們成為全歐持續贏利最高的銀行,并保持最低的成本——收益比率,同時也成為瑞典國內顧客滿意度最高的銀行。又如Volv0汽車公司在經歷了1990——1992年的虧損和1993年的微利之后,進行了管理和控制方式的創新,放棄了傳統預算機制,如今其規模在世界汽車制造商中排名第十六,而其盈利能力(資產利潤和銷售利潤率)卻排名第二,僅次于福特汽車公司 。
超越預算模式代表著組織管理控制的發展趨勢,能夠為組織帶來更多的造就性和增值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運用這一模式,超越預算模式意味著放棄傳統的業績管理框架,意味著對諸多管理控制方法的有效整合,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轉化或整合成本,因此在決定是否運用這一先進管理控制模式時,需考慮兩大影響因素:第一,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組織目前預算程序的運行狀況,低效和耗時的預算生成程序是采用超越預算的最大障礙,因為超越預算模式的核心部分是頻繁的滾動預測,通常由過去的預算計劃程序來實施,因此,預算編制過程低效則不能為超越預算提供一個良好基礎;第二個影響因素則是組織的經營特征,一般來講超越預算模式適合于經營環境變化快,產品經營范圍廣闊或增長迅速,同時無形資產對經營極為重要的企業,如高科技產業,而經營的可預測性較強,經營產品范圍相對穩定的企業運用改進后的預算控制模式更好。最重要的是不能毫不改變,固守傳統預算控制模式。
國外一些企業實施的“超越預算”模式對我國預算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都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理論界和企業界都普遍強調預算緊控制,認為我國多數企業的管理風格正在由粗放轉向集約、由“人治”轉向“法治”,建立規則是頭等大事,因而在預算管理中強調緊控制,增強其約束與激勵作用是一個必然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預算控制給予企業帶來較高的邊際效益容易使人們忽略預算緊控制對組織可能的負面影響,上述分析和“超越預算”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了預算緊控制模式,并根據組織特性權變選擇預算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