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不規范做法,會嚴重影響自身的信用狀況和社會形象,導致社會公眾不相信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將借貸風險無限放大,從而產生惜貸問題,或者不合理地提高中小企業的借貸門檻,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從中小企業實際運行情況看,不規范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行為值得重視,有必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結合工商機關日常監管和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不規范的行為主要存在于3個環節。
一是存在于市場準入環節,對中小企業注冊資本(金)監管工作造成影響。
企業注冊資本(金)是重要的登記事項,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民事責任承擔能力密切相關。工商機關雖然在企業登記注冊過程中嚴把市場準入關,嚴格依法登記,但一些中小企業出于快速進入市場或者降低成本等考慮,在申請設立、變更登記時不惜采用虛假出資的違法手段,在財務管理中虛設財務項目,虛構財務賬冊,虛造驗資報告,將私下借來的資金冒充自身的注冊資本(金),在騙取登記后再抽逃出資。有的中小企業隨意處理財務項目,在申報年檢時提交的財務報表混亂,使本年年初數與上年年末數不相符。
二是存在于日常運營環節,對中小企業日常監管工作造成影響。
及時了解和準確掌握企業日常經營情況,是做好企業監督工作的必要前提。但筆者調查發現,一些中小企業在參加年檢時,采用不規范的財務處理方法,甚至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弄虛作假,使該表失去了作為企業“資產質量體檢表”的應有作用。
三是存在于信用環節,對中小企業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及中小企業借貸資金造成影響。
加強信用分類監管,離不開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采集。但一些中小企業出于某種利益(如提高企業信用評級,爭取享用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爭取銀行貸款或授信,少繳稅、晚繳稅甚至偷逃稅款)的考慮,經常在財務數據及信息報送方面弄虛作假,甚至不惜做假賬、編假表,從而使外界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及負債能力等作出不真實的判斷。據調查,目前不少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兩套賬”甚至“三套賬”的現象。
顯然,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不規范做法,會嚴重影響自身的信用狀況和社會形象,導致社會公眾不相信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將借貸風險無限放大,從而產生惜貸問題,或者不合理地提高中小企業的借貸門檻,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當然,也有不少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經濟效益不理想,為了降低成本,只好請一些非財務專業的人員兼職財務工作,有時甚至出現一名會計同時兼職從事四五家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的現象。這樣,就大大影響了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獨立性,難免在日常財務管理中出現疏忽,使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數據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導致不規范的財務管理出現問題。
為此,工商機關應當在市場準入環節嚴格把關,嚴防中小企業利用虛假出資、虛構驗資報告等手段騙取登記。這就需要登記工作人員在審核申請材料過程中做到細致入微,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頒發營業執照,并注意將登記注冊環節的審核與日常監管環節的實地查驗有機結合起來,及時比對相關數據。同時,要注意收集轄區具有驗資資格的中介機構的信息,及時發現違法線索,做到對企業驗資報告的確認不出問題。
工商機關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合作。一般來說,中小企業會把財務管理信息提供給工商、稅務等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等,如果相關部門或者機構能夠把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加以整合,將有助于及時發現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不規范現象甚至違法行為線索,及時制止中小企業的“多套賬”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