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本文從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和財務管理內容的拓展2個方面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問題作初步的探討。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加入WTO,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的環境、觀念、目標、內容等也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和沖擊。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和高要求,提升和創新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從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和財務管理內容的拓展2個方面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問題作初步的探討。
一、財務管理觀念的更新
伴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樹立全新的理財觀念,這是民營企業順利而有效地開展財務活動,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根本保證。
(一)以人為本觀念
企業財務活動的成效如何最終取決于人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1].因此,重視人的作用與人的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新經濟時代的必然要求。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只有以人為本,將各項財務活動“人格化”,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實行民主式和參與式財務管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員工在不斷的學習與知識積累中,實現個人潛力的外化,才可能使個人、企業和社會都獲得自我實現和發展。
(二)知識管理觀念
未來企業的競爭不再僅僅是企業物質財富多寡、企業規模大小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擁有知識資本的質與量的全面競爭。知識將成為未來民營企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源泉。與此相適應,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也將是一種知識管理。它的目標是力圖將最恰當的知識、信息和技能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其作出最好的決策,取得最大的效益。因此,民營企業的理財人員只有不斷增加知識的含量,牢固樹立知識管理理財觀念,才能獲取競爭優勢,實現民營企業的振興。
(三)信息管理觀念
新經濟時代,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迅速、準確、全面的信息為導向,信息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媒介。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新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的傳播量日益增大,傳播速度日益加快,從而使經濟活動的時間變短,空間變小,出現了“媒體空間”和“網上實體”。因此,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樹立信息理財觀念,從全面、準確、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進行財務決策和資金運籌,以便尋找企業的發展良機。
(四)現金流量觀念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應從獲利性經營中獲取現金的可能性、企業內部產生現金能力的大小和企業外部獲取現金的相對可靠性等方面來評價企業的生存能力。如果沒有現金流量,企業的資金周轉必然受阻,企業就難以生存下去。不管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會計賬面利潤有多大,企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盡快從生產經營活動中獲取現金,保持財務生存能力,這也是民營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有以現金為手段的管理資源的能力,以適應各種競爭變化。
(五)合作競爭觀念
在新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具有可共享性和開放性。一方面,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越來越快,必然加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哪個企業在信息共享上搶先一步,這個企業便會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另一方面,信息的網絡化、科學技術的綜合化和經濟的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又必然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因此,出現了一個令人注目的局面,即在競爭對手之間,紛紛尋求合作,甚至建立聯盟,形成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的復雜統一體。這種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現象,不是個別企業的經營戰術,而是新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這就要求民營企業在財務決策和日常管理中,要從更大的范圍、更高的層面、更多的角度來考慮自己與競爭對手的這種雙重關系,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使各方的經濟利益達到和諧統一,并促進整個行業或地區的共同發展。
(六)法治管理觀念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正在不斷健全和完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樹立法治觀念,自覺遵守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依法管理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這不僅是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的客觀要求,也是每一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盡的義務。
(七)全球戰略觀念
新經濟時代,伴隨現代通訊技術和交通工具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交往必將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國進入WTO后,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空前活躍,企業包括民營企業都將不斷朝著國際化和集團化方向發展,企業置身于國際大環境中謀劃經營戰略,企業財務管理自然也應從國際化的角度順應企業經營戰略全球化的要求。
二、財務管理內容的拓展
新經濟時代,知識資本將取代物質資本,在民營企業資本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與此相適應,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將發生較大變化。
(一)無形資產成為企業籌資投資管理的重點
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的籌資投資主要是物質資本的籌集和運用。新經濟時代,在企業資產結構中,無形資產所占的比重將會大大提高,并日益成為決定企業未來收益及市場價值的主要資產。這一點目前在高新技術企業中尤為突出。據統計,美國許多企業中無形資產的比重已高達60%以上[2].無形資產將成為未來民營企業籌資管理的重要環節。同時,合理地利用這些無形資產,發掘其潛在的收益能力,使之不斷創新,能夠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效益。無形資產也將成為民營企業未來最主要的投資對象,民營企業必須適時調整投資決策指標,建立切實反映無形資產投入狀況及其結果的決策指標體系,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投資管理。
(二)風險管理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也都具有不確定性,客觀上都存在著發生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新經濟時代,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風險也將會更大,如創業投資風險。由于信息工具、金融工具的創新,使國際間的資本流動加快,并從有形演化為無形,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財務風險。又由于無形資產投入速度快,變化大,無法明確地劃分出期限與階段,使投資的風險進一步加大。知識積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也將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如果一個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的管理當局對來源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信息不能及時而有效地加以選擇和利用,都將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所以,民營企業如何科學地預測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以便采取各種措施,有效地防范和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在追求創新發展中取得成功,便是財務管理需要不斷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知識資本的所有者成為企業利潤分配的參與者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資本逐漸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的因素。企業轉變為以知識為中心,知識統帥資本,股東、職工各相關利益者共同擁有的模式[3].民營企業的勞動者將是一種知識型的勞動者,他們給企業帶來了知識資本。從資本能帶來剩余價值的角度來看,沒有對知識資本的有效運作,沒有把勞動與資本有機地統一起來,物質資本是難以增值的。因此,物質資本的增值來源于知識資本,知識資本比物質資本更具有增值性。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在資本主義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要達到幾個億的資本便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現代的經濟巨子比爾。蓋茨則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其資本總額已高達500多億元,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產值。所以,知識資本的所有者即使沒有直接投人物質資本,也應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參與者。企業盈利要在向企業投入物質資本和知識資本的各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建立知識資本利潤分享制度,使民營企業經理及職工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盈利、他們個人的資本積累和企業的長遠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更有效地保障他們在經濟上的直接利益,更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國內外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對員工送“紅股”,以及一些傳統產業對企業經理實行“股票期權制”,這些都是知識資本的所有者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形式。這一點是值得民營企業借鑒的,也是促進民營企業經濟發展與增長的有效選擇。
(四)知識資本價值的反映成為企業財務分析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資本是指企業目前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凈資產的差額[2],它反映一個企業的發展潛力。隨著知識要素的開發,社會生產的潛在產出水平隨之增加。但是由于對其增加的質和量事先難以預測,事后難以測算,傳統會計無法加以反映,使得人們對企業的知識資本尚缺乏了解。因此,有可能低估一些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的價值,或者看不到一些尚處繁榮階段的公司的潛在危機,從而導致錯誤的決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近幾十年來,許多公司,尤其是英特爾、微軟等高新技術企業在股票上市后,其市場價值往往比其賬面價值高3-8倍;而有些公司雖然其賬面價值巨大,但其市場價值卻每況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產的絕境。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民營企業的管理當局,還是民營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顧客等相關利益主體,都將十分關心和重視反映企業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反映知識資本價值的指標必將成為民營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必須建立一套適合經濟發展需要的知識資本分析評價體系。企業可以仿照原有的財務分析體系建立一些指標,例如知識資本保值增值率、知識資產占總資產比率、單位產品知識資本含量、知識資產周轉率,知識資產投資回收年限、知識資本盈利率、知識資產年報酬率等。通過指標比較分析,可以衡量企業的競爭實力,不同行業可以看出行業的發展優勢,同行業可以分析企業之間的差距;可以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起到導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