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工作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就是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缺乏合理的導向性,從而導致工程建設經常處于一個無序的低效率狀態。這對于提高企業經濟循環過程中的高效性與合理性極為不利。因此,為了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工程建設財務管控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工程項目建設的事前控制
在進行事前控制的過程中,其主要的內容實際上就是工程項目的預算控制機方案審核。因此,作為財務管理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重點,針對工程造價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工程預算得以滿足。
1.真實合理的編寫項目可行性報告
開發項目的可行性報告是以市場行情為基礎,對擬開發項目的具體收益情況以及項目的可操作性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評價,確定其是否具有可投資性的一個重要投資分析工具。該項分析報告不僅僅是將之作為一個項目立項的根據,還要在后期進行事中控制時加以具體執行,這對于保證項目的后期進行完全遵照最初愿景來完全實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當前很多的公司在做項目可研報告時,一般都是聘請專業的機構來編制《可行性研究及分析報告》,而專業機構在編制時往往是靠模板及模塊的拼湊,沒有從實質上對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充分的認識。在編寫項目的可行性報告過程中,我建議項目建設單位工程參建人員、財務人員、市場調研人員應參與其中,配以專業機構的輔助,以確保項目可行性報告中的數據具有完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充分的考慮市場存在的變化因素,對項目投資預算做到充分、周全、詳實,盡量降低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2.精確及時的編制項目投資估算報告
由于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對工程的造價問題,尤其是工程的造價控制方面還比較的粗糙。為了便于工程造價的具體控制以及后續設計、施工的實施,還需要對報告中的內容進行細化分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將這個過程和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合并,同時也可以單獨的進行。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指標體系估算法、開發成本比例估算法以及朗格系數估算法等幾種。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材料價格、人工費用等都在對應的區間之內不斷的浮動和變化,導致在進行工程造價控制過程中,同一行業中的同一系數已經不再適應。因此,通過建立投資估算的指標體系來保證投資估算的準確程度是一個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