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石油企業跨國并購是直接利用外資拓展海外市場,獲取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來解決問題資金、技術管理的重要形式。我國石油產業對于跨國并購有很好的條件和資源。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兩大兼并、中國石油企業跨國并購活動,必須密切結合的特點,利用規模企業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的技術優勢,建立戰略聯盟,避免使用外部干預,改善經濟實力。本文對中國石油工業的現狀及中國石油企業跨國并購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并購, 石油企業, 中國海洋石油公司
一、并購和動機的概念
(一)跨國公司的概念與性質
近年來,企業并購活動頻繁的快速擴張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并購活動涉及多個字段、食品、汽車、紡織、石油。中國石油企業的主要目的是海外市場的發展,追求生存空間與外部管理資源開發,一個可以形成的策略,并從海外經濟規模、高科技和降低成本。美國經濟學家曾指出:一個企業通過并購,其競爭對手的現代經濟的歷史成為大型企業的現象。沒有一個美國的大公司是在某種程度上,一定程度的兼并、合并的成長,幾乎沒有一個大公司的主要依賴于內部的擴張會成長。
企業的并購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與混合并購。所謂的橫向并購是指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合并和收購合并,實際上是競爭對手同行并購,合并的主要目的就是對規模經濟和壟斷收益。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以185億美元的出價并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化尼克的石油公司,目的是為了擴大海外市場。縱向并購是指生產管理中不同階段的企業間的合并,如兼并通常提供自己的優勢,為企業兼并的原材料或服務的企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和穩定發展的企業。2006年12月,挪威公司能源管理(ROM)和海德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同意合并石油和天然氣業務,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天然氣的生產和貿易公司,大約300萬美元的數額。可見,上游和下游企業并購企業實現節能降耗間縱向非常交易成本,創造更大的效益。所謂的混合并購是指提供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合并取得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在不同的并購或部門生產區域,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與生產經營之間或者市場。主要目的是混合而成的,尋求合并范圍經濟和避免風險。
(二)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
第一,通過合并,有助于形成規模經濟,降低產品成品,和追求組織資本租金最大化,企業優勢不是體現在企業生產規模的大小和資產,但必須組織資本優勢、合并應組織資本企業特別是良好的管理水平的制度基礎和靈活的經營機制、管理能力的企業合并剩余資本企業的組織,但未必是大企業合并,假如小企業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也可以合并和管理的大型企業。從實際情況和效果來看,并購成功的關鍵是不兼并企業合并資本和市場帶來了多大,而是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組織結構、觀念和行為(包括員工與企業的行為),特別是通過標準的確立的公司治理結構被融入企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本質上是組織資本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二,幫助企業合理避稅,避免貿易壁壘。如果企業產品銷售到國外,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貿易壁壘,甚至反傾銷、重復征稅,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設立分支機構或合并的外國企業能夠實現高效的避稅用途。
二、中國的石油工業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著名的工業競爭力研究專家,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通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產業結構,五力模型基礎上, 形成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謂的波特鉆石模型理論。該理論認為:某一國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取決于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及其結構以及同業競爭、機遇、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個因素是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一)生產要素
波特把生產要素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自然資源等,其特點主要通過繼承或非技術人為單純被動投資。高級的生產要素與高等教育是指人類、科研院所,其特點是需要付出的人力和資金的投資才能獲得。從初級的生產要素來看、中國石油行業具有自然資源的優勢。2005年底,中國石油儲量為22億噸,占世界石油儲量1.3%。國內的石油資源勘探開發潛力,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根據2007年,中國的石油資源的評價可能發現遠超過650噸、探明率只有39%的資源。天然氣資源,更有豐富的資源,約25萬億立方米,目前僅探明24.6%。中方石油公司的研發實力好轉。現在在勘查、開發的科學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套主題有中國特色的陸上石油地質理論,尤其是一些配套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整體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外國企業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需求條件
需求條件主要是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它是產業發展的動力。目前,中國石化產品需求量很大。從1994年的1.49億噸到2007年年均增長3.46億噸,年增長8.2%。產量確在1994年1.46萬噸到2007年的1.87億噸之間徘徊。隨著中國的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凈進口原油已有1993年的1000萬噸/年增長到2007年的1.56億噸/年,增長了15.6倍,中國石油的依賴已達46%。根據國際能源機構預計在未來的十年里,中國的石油需求年增長率將會10%。到2020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至少4.5億噸,油價將達到對外依賴的60% ~ 62%的人,超過過美國目前的58%。中國石油企業在國內市場屬于國有特大型企業,有政府政策支持,國內石油市場基本上也被三家企業占據,可以說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由于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巨大的國內需求使中國石油企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處于明顯的賣方市場地位,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三)相關支持性產業
波特認為,一個企業在一個行業,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只有有效的產業集群,有良性互動的上游、下游產業,才能使企業競爭優勢長足發展。
(四)企業戰略
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這是波特開出的企業治理三角習題,指如何創立、組織和管理公司,以及競爭對手的條件如何,怎么應對同業競爭對手等問題。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和管理者對待競爭的態度,往往同國家環境相關,同產業差異相關。根
中國石油企業與世界一流的大型石油公司仍有很大的差距,但中方石油公司都有其自身的競爭優勢,這是中國的石油公司對跨國并購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國石油工業的前景很好,中方石油公司在海外收購是好的先天條件,先進的技術,對油氣勘探石油儲量,生產規模,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 都為三大石油企業跨國并購,尋求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